汉语大全>绿色环保包装>塑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绿色环保(四)

塑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绿色环保(四)

详细内容

总结经验教训、切实贯彻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造就塑料工业的新形象

1 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被禁说起

继1999年1月22日国家经贸委6号令颁布二年有余,今年4月23日国家经贸委再次发出国经贸产业[2001]382号文件《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可以说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已经盖棺定论告一段落了,一些专家随之提醒各界"禁止发泡塑料餐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为禁白是为了治白,如果旧的污染消失了,新的污染又出现了,甚至更严重了,这无疑不是因家主管部门的本意。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总产量仅5万吨左右,占塑料总年产量的0.25%,禁产禁用有可能使塑料行业遭受一些损失,从业的企业和人员要调整产品方向,也可能出现工厂转产、职工下岗、待业等,在短时间里带来一些困难和影响,但是作为塑料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当从此事件中汲取深刻的、宝贵的经验教训,那就是你的产品在生产时就必须考虑到它在消费使用后的去向,解决不好就是自绝其路,就是等死。从1997年国家环保总局为了有效治理"白色污染"就曾明确提出解决废塑料制品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以教育宣传为先导,强化管理为核心,回收利用为手段,产品替代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而且又同意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治理白色污染试点城市,并要求在1998年6月5日前对试点城市考核验收。可以说从国家主管部门给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企业很充裕的时间,对以回收利用为主导的治理措施以很大的鼓励。遗憾的是我们的企业没有珍惜这一难得的、宝贵的机遇,在多种类型的替代品尚未成熟,在国家有关标准尚未诞生之前,没有拿出有足够说服力的事实和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是我们自己没能把握住主动权,在社会各种力量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乃至走入被禁产禁用的绝境。在此期间笔者也曾承担了中国轻工总会下达的科研任务,采用"非溶剂型热介质消泡技术"回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研究成果于1998年1月通过部级鉴定,被评价为"在对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进行处理和再利用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曾和多家企业洽谈该成果产业化问题,均未能成功。如果我们的研究成果顺利地实现了产业化,如果我们能够以2000元/吨价格回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然后再做成上万元壹吨的再生塑料制品,那么散落各处的餐盒将会像易拉罐、啤洒瓶、塑料桶等物品一样当作财富被收敛起来,再也不会被人们随意丢弃形成景观污染。试想没有了"白色污染",而它的使用又安全、方便、卫生、价廉,深得消费者的欢迎,用后又都能收集起来,重新成为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何乐而不为?各级政府还有什么必要非将其致于死地呢?遗憾的是包括我们自己行业的人都在说在试点期间"由于时间短、缺乏经验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太多,造成未完全达到试点要求的客观事实,而在此期间`白色污染`蔓延的势头并未得到控制"。我们一直在为我们的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未能被派上用场而遗憾,我们也始终为没有一套科研成果孵化的机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遗憾,我们始终在为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肯拿出区区8万元与我们合作共担产业化的重担而遗憾。

2 坚持回收利用,努力发展回收利用高新技术是塑料工业取得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塑料制品年产量已达到2000万吨左右,人均已达到世界平均18kg左右的水平,我国已经是塑料大国,而且正在向世界强国迈进。在塑料产品的分布布局中,包装用塑料制品占全国塑料产品的1/4左右,而且今后还会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农用塑料中的农地膜产量也举足轻重,无论怎么计算,这两方面用途的塑料产品每年都要产生200万吨左右的废弃塑料,能不能将其利用好,是影响到环境和是否招致更加猛烈抨击的大事。以往在各种废弃塑料回收再生利用方面难度最大的是地膜和食品、药品包装膜、袋。我们不能要求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环保素质瞬间大辐提高,不能要求他们牺牲个人的时间,不计代价为子孙后代着想去收捡废膜,但是如果我们将收集起来的废膜采用高新的技术加工成具有高附加值或有明确市场用途的再生塑料制品,势必可承受较高的回收成本,将这一部分资金用于提高回收废塑制品价格,势必可调动起普通百姓的收集,出售废塑的积极性,就像他们卖旧书报等废品一样。反过来如果利废企业仅能将回收来的废塑制品很低档地利用,企业自身经济上就难以为继,那就很难将价值较低的废塑膜袋等制品收集上来,回收利用、资源再生就是一句空话。

现在已有一种技术将废旧塑料(无须严格分类,也无须彻底清洗)与含天然纤维的物品粉末混合制成复合塑料型材,做托盘、长条椅、护栏、扶手等产品,这些含天然纤维的物品粉末有木粉、稻壳粉,棉花秸粉、花生壳粉等,都是很难有更好用途的、便宜易得的、鼓励使用的物品,使用这些物品制成的复合材料其原材料成本在6000元/吨左右,但售价可达60000元/吨以上,不仅有较高附加值,而且切实做到了变废为宝。

上面提到的我们回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技术,其再生制品选定为隔热、隔音、防水用的聚苯乙烯再生泡沫制品,由于可发性聚苯乙烯新料在9000元/吨左右,而我们的粒子仅5000元/吨左右,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产品很受泡沫塑料厂欢迎,其用途也很明确,如现代工业建筑的厂房屋顶用泡沫塑料夹心钢或铝合金板、冷库墙体板以及河道堤岸衬板等,这些用途对产品的卫生及色泽要求不高,但其性能可以和新料所制成的产品没有显著差异。这种用途较之将其做为新料的填充物更物有所值,也更有利用将资金用于回收,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要想坚持以回收再利用为主导,必须采用高新技术使所回收利用的塑料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明确的使用用途,使回收的积极性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而持以以恒。

3 对已经出现和即将出现的各种我们还不熟悉的塑料废弃物要立即采取行动,制造者必 须承担起回收和再利用的责任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家具和家用电器等耐久消费品的更新换代加速了,一些我们本来不太熟悉的废弃塑料会越来越多地被丢弃,摆到我们的面前,如聚氨酯泡沫塑料(床垫、座垫)、人造革及合成革、汽车零部件及内饰件、家电外壳、通讯和电力电缆、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电视以及信息时代大量涌现的计算机塑料零部件与外壳等。一方面这些塑料部件很少使用单一成分的原料,有的还镶嵌着金属部件,有的已经交联或涂有不可塑化的涂层;另一方面对这些塑料材料的鉴别和再利用方法知者甚少,无疑将增大再利用的难度。例如电冰箱内外壳层之间是硬质聚氨酯(PUR)泡沫层,不仅本身需要与冰箱壳体分离,而且内含的大量氟里昂发泡剂也需要收集和处理,不能让其再逃逸到大气中去对地球臭氧层造成危害。又如电线电缆的外皮有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两大类,而里面的导线都是铜或铝,不论哪一种塑料都面临着与金属材料的分离问题,否则将无法使用,还有的电缆塑料部分为了提高其耐热性和耐候性已进行过交联,那就更难加以再利用了。汽车的保险杠是现代汽车主要塑料部件,其主要原料为改性聚丙烯,因原配方中已含有足够的抗氧化剂和耐候剂,回收后经粉碎还可以做为很好的原材料使用,但现在有许多保险杠都经过涂饰,表面往往有一层已经交联的热固性涂膜,如果混入再生料中,将大大影响材料的性能。此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使用和普及以超人想象的速度发展着,相应而至的是报废的计算机也越来越多,美国1998年报废计算机2000万台,预计2007年将有5亿台被淘汰,如果不加以回收和再生利用而进入填埋场,无疑将是另一场人类的灾难。

对于这些新时期已经出现和即将大量出现的塑料废弃物,我们似乎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如果不及早进行这方面的应对措施研究,几年之后我们有可能面对的是更多的塑料与环境的难题,更多形态的"白色污染"。我们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生产和推广应用某种塑料产品时就应当考虑好消费后的回收与处理问题,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及早制定一系列从生产到销售和使用消费后回收处理的办法与法规,在加强对消费者环保意识教育的同时,要解决由谁出钱和怎么操作两个方面的问题,不管这笔费用是否最终是不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各种产品的制造者必须承担起回收治理的责任,制造者不仅要承担产品质量的责任,而且还要把保护环境的责任毫无怨言地承担起来。

4 汲取国外成功的回收经验与措施,促进治污和资源转化的社会化

从长远来看,抓宣传教育、提高人的绿色环保意识是必要的,但也有必要辅之以行政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措施,一方面制止人们随意丢弃消费使用过的塑料制品,一方面从现在就开始贯彻实行垃圾分类,收集交投,使塑料回收工作成为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这方面德、澳、瑞士、加拿大等国都有很成功的经验,例如加拿大埃德蒙顿市市长带头执行3R,即隐藏(Recluse)、回收(Recycle)和再利用(Reuse),带动全市男女老幼相互督促群相效尤,不仅彻底解决了增量垃圾的问题,还向国内外销售了许多再利用的"垃圾产品"。笔者曾在巴黎近郊参观一座垃圾处理厂,这是由政府授权的一家企业兴办的,这家公司负责处理总人口五十多万的居民区的垃圾废弃物,金属、玻璃及塑料瓶等被人工分捡出,其它经巨大的发酵罐发酵成为葡萄园的肥料,而在意大利米兰附近的一家工厂里,源源不断的废塑料(主要是膜类制品和瓶类制品)被用汽车送到这里,而且关键是完全免费的,在这家工厂里再生塑料管材在专门制造的机器中制造出来成为有用的产品继续为人类和社会服务。

有些专家建议可试行"两个放开、两个管理",使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行业在有序竞争的条件下重振雄风,充当把"白色污染"还原为白色资源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