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PET:民间滋生逆向产业链(1)
详细内容
上世纪80年代末,聪明的温州商人就发现从废弃的X光片中可以提炼纯银,但是不久江阴商人又在废弃X光片中发现了比纯银更加宝贵的物质再生PET,再生型化纤产业就是这样非常市场化地滋生,并超脱于传统化纤产业链自成体系地茁壮成长。
8月7日的江阴大剧院,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这里召开,据说这是中国国际化纤会议这一国际化纤行业的重要盛会首次在一个县级城市举行。
品质优越的原生PET一直是再生PET的比照对象,再生PET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替代原生PET (图片来源:《IT经理世界》)
据中国化纤协会的官员介绍,江阴是中国民营化纤业群聚之地,这里不仅具有中国最大的民营化纤企业三房巷、华宏集团、华西村,还有一 群生机勃勃的另类:以再生化纤为核心业务的江苏万翔集团(简称万翔)、霞客环保等82家企业,占全国再生PET企业1/5强。
经过多年的工艺改进,再生PET短纤维在很多方面已经可以与原生PET短纤维相媲美,成为性价比极高的仿料,因此当客户对纤维强 度要求相对不高时,我们会推荐再生PET短纤维,因为它的利润率要比原生PET大很多。万翔的一位业务经理坦言道。
结蛹化蝶的万翔
江阴地处苏南鱼米之乡江苏无锡,自古以来纺织业就很发达,家庭式棉纺作坊遍及乡里,历来是我国重要的棉纺织生产、出口基地。
可是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从国有渠道得不到化纤原料,江阴民间纺织业被严重抑制。万翔总工程师董明君介绍说。为了解决原料瓶颈,无奈的江阴商人四处寻找门路,可是收效甚微。
后来,有江阴人惊喜地发现附近的上海石化因为无法处理涤纶生产中的废丝,经常将其废弃填海,因此,有聪明的江阴商人就劝说江阴政府发动 当地农民下海捞废丝。海边的村民将捞上来的废丝加以分捡处理,以每袋5元钱的价格卖给下海捞丝创意的提出者1980年成立的万翔(前身是江阴县第 一化纤厂),而万翔就用这些废丝生产再生PET。
经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发现不仅废丝可以生产再生PET,废弃的医用X光片也可以生产再生PET,于是我们开始集体出动,到全国各 地的医院里定点收购废弃的X光片,后来,收购废料甚至发展到了一个省一个区域总代理,由总代理负责收集、贮运当地废弃的X光片。一位万翔内部员工说。
一边是不值钱的废品,一边是当时十分紧俏的PET,万翔因此掘得了第一桶金,并带动了江阴很多民营企业向此逆向产业拓展。
当时很多万翔的员工白天在厂里上班学手艺,晚上回家分捡废丝,很快就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这些有了资本和手艺的员工不久后就纷纷辞职开办自己的再生PET工厂,几年后个个都成为了腰缠万贯的地方大亨。
在经济利益推动下,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按区包干的废料回收体系,这个体系为中国的再生PET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廉价的生产原料 (图片来源:《IT经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