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调频加网技术目前难以普及(1)
详细内容
调频加网,也叫随机加网(通常叫FM加网),即所有半色调微型网点具有非常小且相同的尺寸,每个点子与记录装置单个元素一样小,是图文记录机或 打印机能产生的最小点子,但图像单位表面面积中点子的平均数目(或频率)随复制色调值的不同而不同。此外,它们的空间分布是通过算法来仔细分配的,根据色 调的统计估算值和图像邻近部分的细节来分布点子,不会出现明显的堆积或不需要的微型点累积。实际上,网点位置是基于计算的随机性。传统的调幅加网(通 常叫 AM加网)方法中,网点间距离相同而网点大小不同;调频加网根据输入像素的明度和黑度,改变网点中心间的距离而网点大小相同。
调频加网的概念多年前已提出过,但直到1993年平版印刷者才能得到其商品化的产品,自1993年春天第一家厂商宣布了其调频网产品以后,许多 新的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相应产品。尽管调频加网的优点值得称道,但这种技术的实际使用发展很慢,很多印刷客商对调频加网很感兴趣,但很少有印刷厂商和制版 厂商把该工艺做为生产中的固定部分。
调频加网技术作为一种比调幅加网技术出现的晚的较新技术,有许多优点:
(1)由调频加网产生的非常小的网点图像看起来更光滑,增强了边界定义,能显示更多细节;
(2)图像文件大小是调幅加网文件25%。(同样图像质量);
(3)不会出现网屏龟纹,颜色定义更清晰;
(4)低档扫描和较低的输出分辨率;
(5)在不用调整的印刷机上过版较快;
(6)更容易保持水墨平衡;
(7)较厚的油墨覆盖能得到较高的动态范围;
(8)干燥时间短;
(9)在较薄层油墨分布更均匀;
(10)套准问题不影响颜色平衡;
(11)加网的专色版与原色版套印不会出现龟纹,可以实现高保真色彩(HiFi色彩)和专色印版来改善印刷品的色域;
(12)消除了中间调的阶调跳跃。
正是由于这些优点,调频加网技术被认为是取代传统调幅加网更好的方法。但看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调频加网技术的应用仍是雷声大,雨点 小,要充分发挥调频网技术的潜在优点,还需要相当长一段艰难探索,由于调频加网本身算法的缘故,以及其它因素制约使调频加网技术难以普及:
1.网点扩大。网点扩大发生在网点的周边,但一个大网点分成若干小网点,周长和面积比增加,周长越大,网点扩大值增加得越多,对于任意给定的网 点密度,在调频网中的周长比传统网屏中的周长大。额外的网点扩大是小网点的固有特性,中间调的网点周长比1/4阶调的大,因而网点扩大也多。在200l网 屏中 40%的网点周长增加1m,网点大小增加1%。
网点扩大的范围在半色调图像中根据SWOP(卷筒纸胶印机标准)的规定是在18%-25%。而使用FM网屏的图像会出现特别大的网点扩大,在涂 布纸上印刷时为25%-35%,在非涂布纸上竟高达50%。这个难题是调频加网难以克服的,虽然有的印刷机械制造商提供了基于软件的转换曲线,以使他们的 设备能够对预期的网点扩大进行补偿,它是改变了照排机本身再现曲线,而且这也只是导致网点扩大中的一个环节,补偿曲线的根据只是预期的、总是不能够根 据每个原稿的具体特点和具体的印刷机来进行补偿,导致补偿的同时又产生了误差。
2.具有颗粒感。颗粒或砂纸外观是调频网点随机分布的结果,尤其是在网屏的1/4阶调区域更是可见的,调幅网有规律,因此其产生的噪音很容 易过滤掉,而调频网是随机的,随机噪音是不可滤的。1/4阶调区域的点子很容易引起注意,产生颗粒状外观,但还没到相互合并的程度,这种情况在点子尺寸大 于 20m和非常平滑的图像区域更易发生。
在一幅图像中结合调幅网和调频网,可能是将来减少颗粒感的最好办法。调频网图像的平滑阶调区域最好使用调幅网,以保持网屏的平滑外观,色调过渡 区域最好使用调频网以复制尽可能多的细节,尤其在高光部分和25%左右的阶调。由于对这两种加网技术所适应的稿件没有特别标准的界限,因此这种结合的方法 非专业人员不可,而且据一些专业人士讲,这种结合导致的输出错误更难以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