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励志正能量>与父母相处

与父母相处

详细内容

第一篇:《如何与父母相处》

如何与父母相处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长大了,我应该要去独立面对及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了,可是为什么你们还是这样牵挂与不放心呢?请你们放手,让我自己学会飞翔吧!亲情不断电特别叮咛:如何与父母相处?由学员传道会冯志梅老师主讲.。

通常我们讲到亲子关系时,我们讲的是父母怎样跟子女相处,我们讲的是成年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的相处。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已成年的儿女怎样跟年长的父母相处。

很多年轻人会和我抱怨,我都已经长大了,但是我的父母还把我当小孩子看。他们都不给我自由,不给我做决定的权利。我们今天在这里就针对已经成年的子女怎么跟父母相处来看一些原则。希望我跟各位分享完这些原则之后,你和你的父母的关系,能够有所突破。

首先,你可以先回想一下,你和你父母的关系,是很融洽、很愉快的吗?若是你没有住在家里的话,你会很期待跟父母聊天,并且主动打电话回家给他们吗?还是你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是基于一种儿女应该尽的责任,而不是你真正打从心里喜欢做的事情?

圣经里有一段话说:「你们做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有应许的诫命。」这段给子女的命令,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来看,第一个是,你们做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里听从(obey)两个字的定义,就是顺从,百分之百的顺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当子女还未成年的时候,所需要学习关于顺服权柄的品格上的功课.

孝敬和孝顺是有差别的。一个人成年以后,当他需要开始学习为自己负责时,他跟他父母之间的关系,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当我们在父母的权柄之下,父母为我们负责。如今,当我们成年了,圣经说,我们则是应当孝敬父母。「听从」和「孝敬」并不一样。而「孝敬」和中国人所说的「孝顺」,又有些不同。这主要不同的地方是,孝敬并不代表百依百顺。那孝敬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在希腊文中,孝敬这个词,有「重量」的意思。因此,说的白话一点,「孝敬」这个词的定义就是,「一个人甘心乐意的将敬重、美名、荣誉与价值,厚厚的加在父母的身上」所以,圣经当中的孝敬这个词,用的是honor这个字。有些人会抱怨说,但是我的父母都不愿意把自由给我,让我能够选择孝敬他们,他们还是要求我百依百顺。我相信许多大学生,都希望父母能够尊重他们,给予他们空间来为自己做决定。不过首先我希望你了解,对父母来说,这个放手的过程也很不容易,你需要给他们一些时间,容许它是一个过程,而非立即的改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给你几个建议,好让你和你爸妈都更顺利的进入到这下一个阶段。

(一)你需要学习长大、成熟:

1.学习为自己负责任

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你做的事情,要自己去收尾。你闯的祸,你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而不再是期待父母出面来为你解决。如果你要父母亲把你当作一个成年人来对待,你就不能老是期待父母来伺候你,还伸手向父母亲要钱。若是需要,请你自己去打工,赚零用钱。如果你这个时候,还伸手向父母要零用钱,那你就不能抱怨父母还把你当小孩

子来看。因为那是青少年的举动,而你现在已经成年了。成年是什么?我觉得18岁以上就已经成年了,你要开始学习照顾你自己。为自己负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重点,就是你已经没有自由可以说:「我今天不够有自信心,那是因为我从小成长的环境里面,我妈妈不够看重我。」一个长大成熟的人,是不再责怪他人,要别人为你今天的情况来负责。当然,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的过去的确会对我们的今天造成影响。然而,当一个人长大成熟以后,面对这样的情况,应当是问自己,「我明白自己有这样的问题,我可以做什么去改变这个现况呢?」而不再是把我们的问题,丢给我们的过去,丢给我们的父母。但是我发现有许多四十岁的人,继续地在说,「唉,我很难信任别人,那是因为从小我父母亲……」我告诉你,讲这种话的人,他还没有长大成熟。他还没有为自己负完全的责任,也难怪他父母亲没有办法信任他,没有办法放心。你需要一段时间,透过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来让父母放心,而父母也需要时间,透过孩子成熟的过程,学习放手。

2.了解父母亲不是完美的人

我们需要脱离儿童时期,那种期待、要求我们的父母是完美的心态,那是非常不切实际的。今天,连我自己作了母亲,我都非常需要我的孩子给我一点恩慈,容许我有的时候不完美。所以当我们长大成熟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父母绝不是完美的。无可避免的,他们都说错过话,也做错过事。身为儿女的,我们必须尝试去了解并且接纳。当我们了解我们的父母是不完美的时候,我们对他们就能有更多的爱、饶恕与宽容,而不会在心里面累积一些愤怒。如果现在的你还继续要求你的父

母,在每一件事上要达到你的期待,我想,你也还没有长大成熟。

3.不再期待、要求父母来满足你的需要

在这里我强调的是三方面的需要

a.情感、情绪上的需要。就是说不再期待你的父母总是要来给予你肯定,或是要求他们老是得完全地支持你、鼓励你。当然,我们若是从作一个父母的角度来看,这些仍然是我们要做的。但是,站在子女的立场来说,我们已经不能再期待或要求父母一定要作到这些我们才能快乐的过日子。不,你已经长大了,你在情感上,要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人,不能再期待父母老是在后面作你的拉拉队,给予你情感上的支持。如果,父母支持你,那是额外的恩典。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如你所期待的支持你、挺你。你也不能要求他们一定要这样作。

b.经济上的需要。我们一定要开始在经济上逐渐独立,为自己在经济上的需要负责。往往只有当你在经济上能够独立时,你的父母才会放心,相信你已经可以自主了。

c.生活上的需要。各样生活中的大小事,像是洗衣服啦,分担家事,甚至是下厨做饭等等,你都应当可以自己打理。

我相信当一个儿女有这些成熟的表现之后,父母要放手,要尊重他,给他空间,就不是那么困难的事了。

第二篇:《如何与父母相处》{与父母相处}.

如何与父母相处尽管你与父母之间有着区别于他人的血缘关系,但是,由于你们所处的年龄、性别、经历,以及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你与父母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你的父母可能常常认为你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缺乏人生经验。做为过来人,他们对你的管教总是有道理的,你应该多听大人的话,少走弯路。然而,你可能却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不必事事听别人的。

其实,你和父母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们从不考虑对方的想法是否有道理,而只是强调自己是正确的,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永远不会得到改善和深化。

任何一桩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双方努力栽培的结果。你与父母的关系也不例外。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主动迈出第一步。

要知道,从你的爸爸妈妈成立家庭的第一天起,你的家庭便开始经历它特有的生命周期。正如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时期一样,家庭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当你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从原来的未成人与成人的关系逐渐转变为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你和父母都要主动适应这种家庭关系的质的变化。

父母是人而不是神。他们可能和你一样,一时还不能适应家庭关系的这种变化。他们习惯于用过去一切包办的方式与你相处,因此,引来许多烦

恼。你可能还不知道,父母是多么需要有一段时间来了解

和适应这种变化,并和你一起寻找和睦相处的最佳办法呵!

做为他们的孩子,你是不是也有责任与父母配合呢?

父母是人而不是神。正如你在学校可能会遇到使自己

不愉快的事情一样,父母也会在家里家外遇到不顺心的事,

也会因为疲劳过度心情烦躁。如此说来,要求父母永远说

有道理的话,永远作有道理的事,是不是也不太现实呢?

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你可能会对父母有更多一

些的体谅、理解和尊重。你所表达的态度更容易被他们接

受。

追求独立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表现。可是,父母很可能一下子还不能适应你追求独立的愿望和行动。或许从出生至今,父母一直习惯于作你的保护伞,愿意事事为你包办,他们可能觉得这是对你的关心。

你不妨在家人聊天时问问父母,他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他们的父母容许他们做什么,不容许他们做什么?他们是如何争取更多的自由的„„父母在回忆自己少年往事的时候,一般会很自豪的,在不知不觉中放下家长的架子与你敞开心扉。这时,他们更容易理解你目前的经历和感受,认真考虑你独立的要求,甚至向你做出妥协和让步。

父母反对你独立,也可能是出于对你的不放心,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在这段时间里,你比以前成熟了许多。你最好平时多找时间与父母谈心,让他们及时了解你的成长和进步。那样,你的独立要求就不会使父母感到意外了。另外,与父母谈心表达了你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同时,还能帮助父母养成倾听你说话的习惯。

更多的时侯,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行动,而不是用口舌向父母证明自己的成熟。仔细想想,父母对我们不放心难道就没有道理吗?如果你平时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丢三落四、虎头蛇尾,在家里很少承担责任,父母有什么理由相信你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呢?

多给父母一些信任你的理由,不妨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家里主动分担一些家务,保证做得又快又好;尽可能多地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减轻父母的负担„„如果父母发现,每此你都能很好地完成他们交给你的任务,那么,他们不但愿意多给你一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而且还会对你的能力大加赞赏。只有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你有责任心,你有独立能力,你才会赢得父母对你的信任。

即使信任你的独立能力,父母也会因你要求独立而伤心。好象你的翅膀硬了,不再需要他们了,他们在你的眼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一种隐隐约约被遗弃的痛楚时时袭上心头。他们在感情上实在舍不得你在精神上“远走高飞”。你应该体谅他们的心情,遇事别忘了征求父母的意见。

其实,在追求自我独立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父母的意见和指导。尽管我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自做主张。但是,事实上,还有许多事情是我们这个年龄无法把握的。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你缺乏主见。相反,真正独立的人并不刚愎自用,而是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龙迪)

第三篇:《如何和父母相处》

如何和父母相处

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尚且无知,但是当自己长大了,却突然发现不知道该如何和自己的父母相处。

曾经,我们是一个家里的人,说什么话彼此都不会有什么想法。但是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当有一天和妈妈说话时,我突然发现我说的是“我们家”。那个家是你们家,那这个家又是谁的家呢?当然就是你们家了。

随着年龄,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变的微妙起来。步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我们也成为了夹在中间的人。不同于曾经的口无遮拦,利益和情感都有了红线。有一部分人,感慨成长带来的独立;而有一部分人却叹息着时光留给我们两代人之间的沟壑。

也许我们的父母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父母,不管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造成的,还是自身家境造成的。但是,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不争的事实。

有一个母亲,偏执而倔强,在离异后自己坚强的带着孩子生活。她从不向任何人寻求帮助,对孩子的要求也极其的苛刻。一旦孩子有什么倦怠或者错误,她总是给予孩子严厉的惩罚。在她的眼里,没有失败的借口,只有成功的事实。她承受了多少,她都没有叫苦,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全她的良苦用心。

但是,她从没有设身处地的为她的孩子想一想。一个长

期处在贫困线以下,承受着高压教育,被人欺负也没有慰藉的孩子,心中所有的苦痛和烦恼只能自己一个人承受。

他明白母亲的不容易,他也感恩自己的母亲,但是,他对母亲更多的情感是害怕。{与父母相处}.

他害怕自己犯错,他害怕自己被别人欺负,因为母亲永远不给他解释的机会,一切都是他的过错。

直到母亲老了,从强势者的地位上跌落下来,血气方刚的他还是对母亲留有心底的恐惧。于是,他用叛逆来掩饰心中的害怕,母亲说东,他偏偏向西;母亲让他多吃菜,他偏偏一口菜都不吃。年迈的母亲已经不能够责骂他,把他关小黑屋了,只能不停的唠叨。

其实,每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爱的出发点是对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最后有了各种孩子接受起来很困难的事情。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父母一辈,有很多人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父母,很多人根本不懂得怎么去教育孩子,甚至从来没有过教育孩子的理念。

但是,我们能因为父母的错误而选择不去原谅他们吗?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父母当年不许我们解释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又为什么用同样的方式去回敬他们呢?当他们唠唠叨叨的唠叨我们时,可能在他们的认知里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好好的和父母沟通,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呢?

“家有一老胜似一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提到了老人经验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即使我们的父母已经老了,但是他们对于我们来说,依然重要。对自己的父母好一点,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恍然大悟。

第四篇:《学会与父母相处》

爸妈,我想对你说

教学背景: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渴望独立、自由,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和曾经不一样的叛逆心理。诸位家长都反映孩子没有以前那么乖巧、听话,有些家长甚至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突然有这些反常举止。而这种种,皆源于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的正常现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与父母相处,与父母发生争执时,应该如何做。{与父母相处}.

2、让学生学会如何与父母交谈,让父母理解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3、通过正确的对策,让自己的独立、自由的渴望得到满足,同时还能取得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教学重点:{与父母相处}.

1、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与父母相处和解决矛盾的措施

2、让学生达到满足自我与父母支持的双好局面。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正确的与父母相处和解决矛盾的措施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

学生表演情景一:《小孩不笨2》片段

学生朗诵:《我,不想回家》

师生共同讨论:

1、情景中的场景,你是否也曾经历过,你有何感受?你怎么处理的?结果如何?

2、散文中的妮,为什么不想回家?你有没有相同的经历?遇到这种情况,你会不会也选择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

二、七嘴八舌

请班级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相处时遇到的问题,并回答:

1、记忆中,与父母最深刻的矛盾是什么?

2、当你和父母闹矛盾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3、矛盾过后,父母会怎么做,你自己怎么做?

三、个例透析

案例:为了弄清楚孩子行为变化的原因,一们妈妈私翻女儿的日记,私拆信件,一个炸弹便在这个家里爆炸了,由此引起的后果也不只是一时的不愉快。引导学生思考:

(一)发生此类事情的原因

一般说来未经本人同意之前,是不应随便翻阅他人信件和日记的,不仅是不文明的行为而且是违法行为。可这种事情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就要具体分析了。绝大多数家长是出于对子女的责任心,是为了爱护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日记和信件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子女的思想和生活情况,从中可以窥见子女的内心世界,父母觉得只有了解子女才能帮助、教育子女,于是采取了令子女不愉快的鲁莽行动。

原因之一是社会因素的暗示。父母在工作单位与同事闲谈,在家里与邻居聊天免不了听到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事情:谁家的孩子变坏了,谁家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写情书。父母听了,怕自己的孩子也有秘密,用不适当的方法了解孩子。

原因之二是与孩子平时的表现有关。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你的某些变化,如放学不回家,讲究穿着打扮,行动鬼鬼祟祟……问你,你又不讲,使他们

为你担忧,于是拆信、翻日记成了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作为子女,我们应如何处理

做为子女要体谅父母的用心是善良的。他们的初衷并不是要揭你的老底,给你点颜色看,也不是为了惩罚你。更要相信父母不会用信中的内容取笑你,不会轻率地将信中内容外传使你难堪。

对父母的不正确做法要耐心地做工作,要让父母信任你,消除对你的担心,恳切地希望他们不要随便翻阅日记、信件。

增强对父母的信任感,孩子在幼儿时代对父母是没有什么秘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加上中学阶段与外界交往日益增多,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并且轻易不愿向人吐露。这种情感上的闭锁性促使一些同学向父母关闭起心灵的窗户,担心说出内心的“秘密”会遭到父母的误解。

这种不信任感首先会使自己在感情上逐渐疏远父母,产生距离,另外由于对父母的不信任,可能使自己在本来需要父母及时帮助的关键时刻,失去父母的正确指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与父母及时交流思想是生活中避免失误的保证。如果你能坚持这样做,父母也就不会用你不高兴的方式了解你了。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秘密,处在青春期的男女中学生,心中的秘密尤其丰富。珍藏心中的秘密,是青年人珍视自我,保护自我的一种表现,也是青年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但中学生毕竟还年轻,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在对生活充满自信的同时,为什么不主动得到最亲近的生身父母的帮助呢?如果你能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父母也就不会采用你不高兴的方式“了解”你了。

在私翻日记、信件的事情发生后千万不要发脾气、耍态度,不问青红皂白扣上大帽子“私拆信件违法”、“偷看日记可耻”。这样做非但无济于事,还极可能激化矛盾,即使你是有道理的,也应得饶人处且饶人。

四、视频助知

带领学习集体观看邹越老师的《感恩父母》的演讲视频,从视频中感受父母的爱,回味父母的爱,品尝父母的辛酸与苦楚,反思自己的叛逆,警醒自己的孝心。反醒中找到方向,感恩中回归自我。

五、唤醒亲情

班会进行到这里,同学们从开始的情景——个例——视频,反省自已,找出问题症结。七嘴八舌,集体研究“治病”良方,找到如何正确与父母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1、读心。要了解父母、孝敬父母。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吗?父母今年多大?爸妈最喜欢的菜是什么?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关于父母,我们作为子女,知道多少。百善孝为先,如果自己连对父母最起码的孝敬都没有,何谈个性?何谈独立?

2、交流。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你是否会主动跟父母一起做几件事,边做边交流?在饭前饭后主动与父母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自己的新鲜事和不高兴事,让他们分享你的喜怒哀乐?父母不在身边,你是否会主动与他们通电话问好,关心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