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励志正能量>小孩陪伴我在我们身边有多久

小孩陪伴我在我们身边有多久

详细内容

篇一:《我们能陪伴孩子多少年》

我们能陪伴孩子多少年

2011年4月7日

看着刚刚出生的孩子,可能一时还无法想象他和你之间的母子关系意味着什么。孩子一天天长大,把你当做他的天,希望你时刻陪伴在他左右。喂他吃饭、给他放音乐、为他洗澡、带他玩耍„„在为他付出的同时,你一定尽享家长的幸福和快乐。

孩子3岁,要去上幼儿园了。看着他小小而坚强的背影,心里又喜悦又有点心

酸。离别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兴地奔跑过来,扑在你怀里,对你说:“妈妈,我想你了。”那一刻,抱着孩子就像抱着整个世界。

孩子6岁,上小学了,他的人生从此翻开新的篇章,他为脱离“文盲”这一称

呼而欢欣鼓舞,你也深感这是他受教育时代的开端,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但却也是孩子离开我们的第一步。他已经对与你分开一天习以为常,他喜欢每天去学校,那是他更喜欢的生活。寒暑假期间,他尤其想念上学和同学相处的日子。他会说:妈妈,我好无聊,没有同学和我玩。

孩子12岁,上初中了,有的孩子还开始上寄宿学校,一周甚至几周才回来一次。

他们对家长的依赖逐渐减少,甚至喜欢和家长对着干。有时候想帮他做点事,他手一摆:妈妈,让我自己来吧!突然觉得这句话让我们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啦?

孩子18岁,离家上大学了,一年回来2次。他回家的好几天前,家里的冰箱就

装不下,放了各种各样他喜欢吃的食品。可是一回家打个照面,他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从此,你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妈妈我不回家吃饭,你们自己吃吧。大学毕业后,孩子留在了远方工作,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了。好不容易回来一

趟,几天就走了。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电话,希望孩子对你说一声:妈妈,我很好,您保重身体。这样就足够了。

孩子结婚了,回家有限的时间里,有一半匀给了你的亲家,在家里和你们相守的

日子更少了。你已经习惯就你们老俩口在家,但是,你还是希望孩子对你说:妈妈,今年我回家陪你们过年啊。

当孩子又有了他们的孩子,你已经不是他们的家庭成员了,他们的小家庭成员

里,已经不包括你们。而我们也慢慢地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只是喜欢闲来无事的时候,翻翻相册,看看我们自己的一家三口。无论孩子身在何方,他永远是我们家庭中无可取代的一员。

其实当孩子在身边的日子,我们是非常幸福的。可是,有时候我们却会抱怨,抱

怨因为他,你做了太多的牺牲;抱怨他晚上老醒来,让你睡不好;抱怨他无理取闹;

抱怨他爱撒娇长不大;抱怨他生病,让你操碎了心;抱怨为了培养他,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可是,你仔细想想,当孩子成年以后,就算你想为孩子这样付出,也没有机会了。孩子会不停地长大,过了这个时期,他就再也没有这个时期的习性和需要了。你是不是在孩子断奶后怀念给他喂奶的时光?是不是在孩子能自己吃饭后怀念给他喂饭的日子呢?也许那时候你却觉得好累、好辛苦、好厌倦,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你是不是常常看他吃手的照片觉得好可爱?可那是你也许曾经为需要不停地给他洗手而烦恼。你是否在他褪去童声后,特别怀念他曾经奶声奶气的声音?可他以前撒娇的时候你却很不受用。是否孩子离家上学后,你特别怀念他粘在你身边的日子?可以前你却总在想,他什么时候去上大学就好了。

时光无法倒流,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孩子待在我们身边的日子是多么难得和宝贵,因为这一点,我们要更加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刻,也要对拥有孩子而心存感激。

我感谢上帝赐给我这样一个孩子,让我分享和见证他成长的每一刻。在抚养他成长的过程中,无论带给我多少困难、烦恼,甚至挫败感,无论让我失去多少睡眠、时间、金钱、精力,我依然感恩,因为,他是上帝赐给我的最好礼物。当他在我身边的每一天,我要努力让他感到幸福,让他体会到家的温暖,也给他和我们都留下美好的回忆。我努力不给他太多压力和束缚,不让他感到牵绊和困扰,不成为他的负担,但我会适时管教,给他建议,并对他做量力而行的投资。我有责任和义务教会他生活的本领,好让他将来自由快乐地飞翔。同时,我也会告诉他,将来尽可能和我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时,有一条路总是畅通的,那就是回家的路。

篇二:《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2015年4月16日08:09阅读4276.

文/陈婷婷

陪伴,为何成为现代父母的难题?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亲子教育。

而在急之国,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有多久没有好好陪过你的孩子了?

我们所处的时代,父母们面临着最复杂、最不知所措的难题:

他们是飘一代。和父母,和爱人,和孩子,时常演绎着双城甚至三城故事。

他们是信息恐慌一代。孩子和大人一样,每天接收着来自现实生活和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更新的信息,世界因此快速而多变。

他们是在路上的一代。他们不是在去另一个城市的路上,就是在去另一个国家的路上,不是在去另一个大洲的路上,就是在去另一个星球的路上。在路上,有无限可能,生活也因此而无限选择。

他们是“421”一代。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让教育方式充满了代际冲突。二胎的开放,也许能缓解,但不能解决。

他们是巨婴一代。身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在被宠爱、被呵护、被关注的环境里长不大,成为巨婴,在经济和精神上双重依赖父母。这样的巨婴为人父母时,又该如何面对孩子?

他们是鼠标一代、低头族一代。人人都有网络和手机依赖症,生活蜕化为网络社交生态,周围遍布点赞党。

世界越来越大,家庭越来越小。网络社交越来越活跃,陪伴家人越来越稀缺。信息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牵着孩子的手,和孩子一起大笑,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并不只是让孩子成长,而是飘一代父母们自身的成长。学会告别巨婴、啃老,和孩子一起应对生活给予的阴晴冷暖,风霜雨雪。

和孩子一起,和亲人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路越来越开阔,心胸越来越广阔。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有调查显示,50%的爸爸每周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时!每天跟孩子有效的沟通时间不超过6分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与陪伴,父亲母亲都不能缺位。否则,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2014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幸福家庭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好爸爸教室全国公益行”项目针对“家庭中父亲角色的重要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九成孩子希望父亲抽出更多时间陪伴自己。44%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太忙,导致亲子活动减少;23%的父亲苦于孩子总缠着自己;26%的父亲则感觉亲子活动太单调。父亲们的陪伴方式还经常错误,例如将iPad等电子产品长期塞给孩子玩、无底线满足孩子物质愿望以及在陪伴中不停将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对比等。

“我很忙”

每当孩子说:“陪我玩一会好吗?”家长总是回答:“我哪有功夫陪你玩。”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观念不同,越来越多的“80后”父母将抚养、陪伴孩子的责任移交给爷爷奶奶等第三方。

“我不懂”

常有家长说:“我不懂怎么教孩子。”于是,把孩子送到社会办学机构学这学那,以为“投钱”就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有陪”

只是“陪”在孩子身边,并没有用心去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

事实上,亲子陪伴的价值超过任何教育培训。对待孩子,仅有物质关怀是不够的。真诚的陪伴、悉心的关怀更加重要。亲子陪伴的关键词包括互动、尊重、对话和理解。

陪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绝大多数父母的最大难题是没有时间。《穷爸爸、富爸爸》一书里有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爸爸去哪儿》等亲子类节目让人们普遍关注到爸爸们“陪伴时间不足”,并未真正重视“陪伴质量不高”。有时间陪,还要注意“隐性失陪”和“心灵陪伴”。

隐性失陪是指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精神上的失陪。具体表现是亲情淡漠、缺乏信任、难以沟通。长期隐形失陪的儿童,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碍等现象。

最好的陪伴是心灵陪伴,父子之间要建立以感情紧密联结为基础的良好关系。通过真正的、内心真实的感受来交流与沟通,传递爱、信任和安全感,促进了解、关爱和信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比“正确”的技巧更为重要!心灵陪伴传递给孩子的爱和信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无论爸爸们有着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成为忽略孩子的借口。天气晴朗的时候,请爸爸带上孩子,开车去野外郊游;雨过天晴之后,请爸爸带上孩子寻找远处的彩虹;孩子有心事的时候,请爸爸充当孩子的“知心哥哥”;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请爸爸为孩子重新树立起丢失的自信。即使您因为工作原因,无法日夜陪伴在孩子身边,也请用另外的方式来陪伴孩子成长。比如,每天给孩子打一个问候的电话,发一条关心的短信,甚至在网上留言,交换只属于你俩的秘密。孩子的成长转瞬即逝,爸爸们千万不要轻易忽略掉陪伴的时光。当然,能陪在孩子身边,请尽量陪陪孩子,不论是对孩子还是爸爸,这都是“最快乐的时光”。

80后亲子陪伴情况调查

2015年3月2日至3月8日,《新周刊》联合广汽丰田逸致进行了80后亲子陪伴调查,本次网络调查至少吸引了73.6万人关注,其中收到了2072份有效答卷。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九成80后只有一个小孩

受访者中,六成多为女性,三成为男性,这似乎从一个侧面反映对亲子话题更感兴趣的是女性。其中,来自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分别占三成左右,来自中小城市的占两成多;与之对应的,是家庭月收入的差异化,接近半数(42.91%)的受访者表示每月家庭月收入不到10000元,10000元至14999元的占近三成,而达到30000元以上的只占受访者的6.90%。

如今三十而立的80后,不少还是“穷忙族”。《新周刊》曾做过调查:十个80后,四个房奴,三个车奴,还有三个啃老族。有人说:“80后是尴尬的一代,生活苦不堪言,钱都让50后、60后挣去了,女人都给70后泡去了。”面临着各种经济压力的80后,如今又加上了养儿带来的巨大花销。

调查发现,91.46%的人只有一个小孩,有两个小孩的只占7.92%。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严格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直到2013年才开始放开二胎。因此,作为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一代,绝大部分80后也只有一个小孩。

过半数的80后认为对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小孩陪伴我在我们身边有多久}.

调查中,小孩在3岁以下的占78.23%,3—6岁的占4.2%,7—12岁的占13.08%,12岁以上的占4.49%。这说明绝大部分80后的小孩正处于幼儿期或生长发育的学龄时期。3岁后,小孩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进入了一个更成熟的阶段,父母在育儿上也将面临更复杂问题。

在回答“你认为对孩子最好的爱是什么?”时,55.47%的人选择了“陪伴,与TA一同快乐成长”,14.68%的人选择“培养TA一项超越许多人的技能”,其余的则分别选择“让TA享受富足的生活”、“让TA上最好的学校”及“送TA出国留学”。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80后父母在育儿时更注重与孩子在一起的互动和交流,认同与孩子在一起的“珍贵时光”(qualitytime)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尽管也有不到两成的受访者仍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希望孩子学得越多越好。

接下来的问题“你认同‘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的亲子教育’这一观点吗?”也体现了上述的分析,61.00%的人完全认同,32.05%的人基本认同,6.85%的人部分认同,完全不认同的只有微弱的0.10%。

近七成的80后因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

虽然许多80后认同陪伴孩子的理念,但根据调查,全职陪伴的只占9.17%,75.92%的人选择工作日下班后时间及周末陪伴孩子。平时看

管孩子的,更多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占受访比例的55.55%,母亲看管的有37.31%,父亲看管的只有5.55%,剩下的1.59%则选择请育儿嫂或钟点工阿姨照看孩子。

80后父母似乎也意识到了在孩子生活中的缺席。在回答“当孩子说:能陪我玩一会好吗?你通常会?”这一问题时,有87.79%的受访者称会积极回应孩子,并问“好呀,你想玩什么?”,8.16%的人会说“我很忙,正在赶报表,过会再说”,只有0.24%的人会置之不理,“低头玩手机或iPad”。

为什么不能经常陪伴孩子?对于这个问题,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想,但每天工作忙死了,实在没有时间陪”,近两成的人认为“孩子有自己的事情,TA自己会玩儿,大人不用掺和太多”,一成多的人认为“有妈妈陪就好了,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只管在外打拼就好了”,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为“孩子就是麻烦,懒得和TA浪费时间”。

工作忙,忙养家,是大部分80后缺席孩子生活的主要原因。

80后父母:更注重对孩子的精神培养和情感交流

有时间陪伴孩子时,80后会选择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周末出游、讲睡前故事、楼下活动等。其中,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就占了受访者的23.76%。

调查显示,在参与孩子生活时,80后父母更注重对孩子的精神培养和情感交流。29.07%的人会做带孩子玩、课外学习、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等精神性事务,28.60%的人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25.93的人会做做饭、洗衣、讲故事、哄睡觉等零碎性事务,剩下16.40%的人只管对家庭和孩子学校的一些沟通性事务。

在培养孩子阅读爱好上,最受80后父母欢迎的亲子图书种类分别是故事类、益智类、科学类、识字类、健康类和艺体类。其中,会买故事类图书的80后父母就占了三成。

当小孩犯错时,父母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样的?41.32%的人表示“妈妈红脸,爸爸白脸”,38.08%的人表示“爸爸红脸,妈妈白脸”,还有10.76%的人表示“父母红脸,爷爷奶奶白脸”。在教育孩子上,80后父母仍然有意无意地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一红一白、一严一宽、一硬一软。

当然,对犯错的孩子,80后父母更多是以讲道理的方式处理,这占了受访者的75.82%,看心情对待的有20.85%,只有不到2%的人会选择打骂和体罚。显然,“重教轻罚”已经成为80后父母的共识。

来源:新周刊

评论|赞过的人..还可以输入130字

.

发布成功

发布...

还没有人发表看法,赶快抢个沙发

...思想汇聚人生汇聚天下思想,点亮智慧人生。微信号:SXHJRS777QQ号:1220398097.+关注..找找感兴趣的人名人堂微博会员

微博达人

媒体企业政府精彩内容

篇三:《如何有效陪伴孩子》

有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育儿小故事,名字叫《等一会儿,聪聪》。

聪聪说:“嘿,老爸。”

爸爸说:“等一会儿,聪聪,老爸现在没空。”

聪聪说:“嗨,妈妈。”

妈妈说:“等一会儿,聪聪,妈妈现在没空。”

聪聪说:“妈妈,花园里有一只怪兽要吃我。”

妈妈不耐烦地说:“等一会儿,聪聪。妈妈现在没空。”

聪聪一个人来到了花园。他对怪兽说:“嘿!你好,怪兽!”怪兽一口就把聪聪吃掉了。然后怪兽走进了聪聪的家。怪兽走到聪聪妈妈的背后,大叫了一声。聪聪的妈妈说:“等一会儿,聪聪,妈妈现在没空。”怪兽张大嘴巴,咬了聪聪爸爸一口。聪聪的爸爸说:“等一会儿,聪聪,爸爸现在没空。”“吃晚饭了。”聪聪的妈妈说。妈妈把聪聪的晚饭放在电视机前。怪兽把晚饭吃了个精光。它还看了一会儿电视。聪聪的妈妈大喊:“聪聪,该上床睡觉了。你的牛奶已经拿上去了。”怪兽上楼准备睡觉。怪兽喝了一口牛奶,大声说:“喂,我可是一只怪兽啊。”“聪聪,妈妈现在没空,赶快睡觉吧!”聪聪的妈妈慈爱地说。

这则故事代表了很多家庭中真实的情况,父母都在家里,但是孩子却得不到有效的陪伴。渐渐,被冷落的孩子走向冷漠和凶险。有时候,忙碌也是一种残忍。孩子渴盼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这时光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的意义,远胜过金钱!那么如何有效陪伴孩子呢?

首先,父母要保证基本陪伴时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2小时。在0-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亲子陪伴尤其重要。做游戏也好,谈话也好,电话里也好,视频中也罢,总之一定要花时间给孩子,这段时间属于你和孩子。可能不花钱或只花很少的钱,要紧的是彼此珍惜这份亲情流动的时光。忙永远只是借口,人们总是把时间用于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上,你也许需要知道:陪伴孩子就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物质满足不等于陪伴,物质满足可让父母自己内心平衡,却无法填补孩子内心缺少爱的虚空;妈妈单独的守护不等于陪伴,妈妈只能给予孩子母性的爱,而自信、力量、与世界的关系和联结,这些是需要爸爸的引导和示范的,父亲怎能缺席?

第二,有效陪伴还要求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全心全意,倾情融入,不可人在心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