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寻找的过程五百字
详细内容
捉迷藏寻找的过程五百字(一)
老红军肖荣昌回忆:寻找红2军团就好像捉迷藏
这是肖荣昌与记者黎云的合影
人物简介:肖荣昌,江西吉安人,1918年出生,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6军团电台报务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84年离休前任总参某部副部长,顾问。新华网专访: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新华网联合,特别独家推出老红军系列访谈栏目。近日,本网记者黎云(下文简称“记者”)来到了老红军肖荣昌的家中,看望了这位亲身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
记者:肖老,非常高兴能与您一起共同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
肖荣昌:我也很高兴接受新华社的采访。
问:您当时参加红军前在家是做什么工作?
答:1918年7月我出生在江西吉安县敦厚镇车头村的一个贫农家庭。我家里只有两亩田地,父亲在家种地,偶尔做点手工裁缝,生活非常艰难。我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得到了肺病,因为没有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母亲只好到地主家去当奶妈,还要给地主家洗衣服、
做饭,勉强能够我们母子两个吃饭。当我6岁的时候,母亲把继续的钱全部拿出来,供我去私塾启蒙读书,我断断续续地的读了四年,在11岁的时候,送我去吉安城当学徒。
从1930年开始,毛主席、朱德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攻打吉安城,当时我看到了很多红军战士在攻城的时候,触上了电网,全部倒在城墙下,但是没有见到有人后退。毛主席当时写到"十万工农下吉安",写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红军进城后,开始建立苏维埃政府和各种组织,我这个洋货店的小伙计,也被动员参加了庆祝大会,并加入了学徒联合会和少先队,给我发了一个红缨枪,参加了一些宣传活动。1930年10月29日深夜,红军撤离吉安。学徒联合会和少先队派人来通知我,让我立即带着梭镖和两件换洗衣服、一床夹被赶紧到指定地点集合。
由于当时是午夜,我没有惊动母亲就出门了,没想到这一走就是20年没有音信。问:您参加红军后,主要是做什么工作呢?
答:我们从吉安出发以后,连续走了两天路程,大家都感到非常饥寒和疲劳,我们一起出来的老乡跑了10几个。我先是到了永新县当儿童团书记,1932年又到湘赣省委机关任收发员,1933年到湘赣红军学校司号连学习吹号。当时我们一个人发了一本红军自编的号谱,一把铜号,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联系,吹破嘴皮、冻伤手脚是经常的事情。
5月1日,我们在永新县城的列宁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司号连让我作为青年代表讲演,我练习了很长时间。这是我第一次住军事学校,红军三大纪律歌就是这时学会的。1933年5月,湘赣军区无线电队派人来学校司号连选调十五六岁的青少年。红军第一部无线电台是在第一次反'围剿'时缴获的,红军对无线电部队的建设非常重视,三次办了无线电培训班,这次就是来选人参加第二期培训班。当时我们连三个排100多人,就选上了我一个人。
问:红军时期的电台工作一直是红军领导非常关注的,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您所在的红6军团电台在长征时期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吗?
答:1933年5月,我在无线电报务训练班学习,这一期学员有7个人,经过学习,淘汰了两个。1934年3月,我在见习期间,我们每天抄收中华苏维埃中央新闻社'CSR'新闻台的广播新闻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广播新闻。1934年7月,调到了红6军团无线电中队当报务员。红6军团的无线电台是一部15瓦的电台,它是1932年肖克到红8军当军长时候,从中央苏区带来的,我们称为大电台,后来任弼时来湘赣的时候又带了一台5瓦的,我们称为小电台。1933年5月,红8军在棠市战斗中又缴获了一部电台,经修复后勉强可以使用,断断续续的。这三个电台共同组成了湘赣军区的无线电中队。中队长闫知非,政治委员江腾芳。我被分配到大电台任报务员。当时电台有两个用途,一是与中央苏区中央局,中革军委和湘鄂赣苏区红军定时通讯联络,二是抄收国民党统治区的广播新闻和监听敌人电台通报情况,截收其密码。
1934年8月,我们无线电中队跟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中央在7月23日给我们发出的训令,让我们到湖南中部去,钳制湖南军阀。
8月7日,我们全军将近一万人,离开了湘赣苏区。当时南方的天气非常热,鹅卵石很烫,走在上边,脚板上全是泡。部队在湘、桂、黔三省敌人20多个团的包围中,打了一些胜仗,但自我消耗也很大,被迫在贵州时阡以西的山区艰苦转战,寻找机会突围。
我们无线电中队和机要科始终在军团首长身旁,由于器材得不到及时补充,我们就想了一些土办法,用猪油、麻油代替机油,确保了通讯联络的畅通。除了电台的充电机太大,被埋在小古中,两个报务人员失踪以外,其他基本完整。当时首长对我们特别关心,任弼时还给我们特批了夜餐费。
问:长征中您遇到过什么危险的情况吗?
答:部队在广西的时候,敌人天天在后面追。有天晚上下着雨,部队停停走走,我和彭富九两个人太累了,就用一块雨布放在地上,两个人打一把雨伞偎在一起就睡着了。大约过了十几分钟,部队又前进了,我们还不知道,结果敌人和我们的后卫部队接上了火。一打枪把我们两个惊醒了,黑夜里我们听见敌人满山喊要抓活的。我们两个拼命地往前跑,一边跑一边找部队走过的足迹。大概跑了十几分钟,终于追上了部队。我那时候就总结了一个经验,就是千万不要掉队。
我们在贵州境内,由于没有突破敌人的封锁,被敌人20多个团包围,处境非常困难。当时,我们在甘溪一带,饿着肚子行军,不少战士都生病,非战斗减员很多。当时任弼时同志也身染重病,但他坚持自己走,不让战士抬他。1934年10月17日,军团主力要经过甘溪进到马场坪,从一条没有道路的大峡谷向东突围。我们无线电中队的充电机太笨重了,只好在大峡谷埋掉了。我们在甘溪战斗的那几天,是西征中最艰苦的,几乎是弹尽粮绝,红18师师长龙云负伤被俘,被敌人杀害了。我们出发的时候有9600多人,但这次被敌人分割包围成三个部分,等和红2军团会合的时候,剩下不到4000人了。
问:寻找红2军团的过程也是很有意思,有的老红军形容说好象是捉迷藏,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答:主要是红2军团没有电台,联系不上啊。
我们从甘溪突围出来以后,电台又恢复了工作,每天听抄国民党广播新闻。当时我们急切地盼望和红2军团会合,但是却不知道红2军团的具体活动范围和方位。当时2军团没有电台,而且我们和红2军团的号谱也不统一,所以根本联系不上。任政委让我们抄听敌人的广播,听到里面讲'贺匪和共匪肖克企图在什么什么地区会合',我们马上就按照新闻中所说的地方去找。结果红2军团的人看见有人追,以为是敌人,拔腿就跑。他们当时的环境非常艰苦,所以跑得也比我们快,而且越跑越快,一天都不停下来休息,我们沿途看到不少他们扔的草鞋,但就是追不上。后来还是李达带领的红17师19团,先找到了红2军团,然后带领他们出来迎接红6军团的主力,一路上用红6军团的号谱,才找到我们。至此,我们被敌人分割成三段的红6军团,才分别于10月15日、23日、24日在沿河县的铅厂坝、梵净山、印江的木黄和贺龙和关向应会合。
问:电台在战斗中的作用到底有多重要?
答:电台是红军的宝贝啊。1934年11月16日,我们在湖南永顺县附近的龙家寨附近打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把湘军陈渠珍歼灭性打击,消灭了三个旅的大部,俘虏很多。当时我们电台的报务员龙振彪同志被派出俘虏中做宣传教育工作,发现有个战士手里拿着一块十五瓦特的大B电池,非常兴奋,知道肯定有电台在附近。经过俘虏的指点,在俘虏中发现了一个姓杨的电台队队长。龙振彪走上前去,轻轻地喊了一声:"杨先生",然后给他讲红军的政策,消除了他的顾虑。杨非常感动,他主动交代了他是队长杨继昌,然后带领我们到了后山,挖出了一部15瓦的电台。大家都非常高兴。打完这一仗后,我们就进入了湘西。1935年5月8日,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我们改变了策略,开始主动进攻,策应中央红军。6月9日,我们包围了湖南宣恩县城,准备消灭前来救援的张振汉48师。当时,张振汉师的所有行踪我们电台都侦听得非常清楚,在他到来之前我们就已经在中堡布下了口袋。当时我们和首长一起在山头上,目睹了整个战斗场面,敌人的师部躲在一个大石头后边,用电台发着SOS的求救信号。我们经过请示,决定用电台向敌人发一份明码电报,大意是:诸位仁兄,你们已经没有希望突围了,希望你们不要破坏电台,完好地送给红军,才是你们的好出路,红军欢迎你们。敌人收到后,只好按我们的警告行事。后来,我们抓到了张振汉,他穿着一身又窄又小的士兵服。电台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敌人电台的全体报务员都加入了红军,就连张振汉,也在贺龙的劝说下参加了红军,一直做红军的教官,建国后做了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贺龙因为吃够了没有电台的苦,把我们电台当成宝贝看待。他专门从他熟悉的司务长中选了一个非常好的,专为我们开伙食。给每个报务员、机要员都配了马或骡子,还派了一个警卫班跟着我们,帮我们架设天线等工作。贺龙还说:"我们以前在洪湖的时候有一部电台,是党中央从上海送来的。1932年离开洪湖的时候损失了,这一路上一直与中央失去联系,吃的亏太多了。现在我宁肯少一个团,也不能少了电台。"由此可见当时首长们对电台的重视。
问:看来当时红军官兵之间的关系很融洽。
答:是的。长征期间,我头上生了一头的疮,留下了一块疤。当时我自己好面子,同志们和我开玩笑我都很难为情,天天都戴着帽子。贺龙发现了我这个秘密,就经常和我开玩笑,当时肖克头上也有一块疤,我们都姓肖,于是贺龙见到我就叫我"肖军长",他见我骑的是一匹小骡子,又告诉我,马鞍一定要放好,马肚子上的带子要系紧,否则就把骡子的脊梁骨压坏了。
问:如此看来,红军电台可以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才会被领导如此重视和欣赏。答:是的。1936年2月27日,红军进入乌蒙山区,乌蒙山海拔2300多米,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连绵于贵州西部和云南东北,西边是金沙江,东边是鸭池河和南北盘江。气势磅礴,人烟稀少,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我们在乌蒙山里和敌人周旋,每天都能走上120里了的,有时候我们的侦察员都能和敌人的侦察员面对面碰上。在乌蒙山里转了一个月,我们电台的工作非常紧张,行军途中还要架线工作,部队的伤亡也很大。1936年3月28日,我们转出乌蒙山,来到南北盘江之间的盘县地区。我军在这里休整了三天,扩红700多人。这时候,我们收到了朱德总司令和张国焘的来电:"一、红四方面军已主动放弃天权、芦山,进
占道孚、炉霍„„二、红一、三军团、二十五军已过黄河,在汾水、黄河间活动。三建议红
二、六军团渡金沙江,过金沙江后,部队可休息整理,缓进,即使是暑天也应多备冬衣,红四方面军准备接应你们,会合后,共同北上抗日。"接到命令后,我们开始日夜兼程,开始北上。
当时云南敌人龙云,不知道我们红2、6军团那时候已经有了大炮,还以为我们打不了碉堡和城市,于是在碉堡和城市里都存放了不少的物资。所以那时候红军每攻克一座城市和碉堡收获都非常大,吃的穿的都很多。我就是在那个时期第一次吃了到著名全国的云南宣威火腿,司务长用大锅煮,第二天每个人发四分之一段火腿作为干粮,并把没收的地主义务,分给我们一人两件,我要了一件雪呢的夹长袍,准备过雪山的时候用。
1936年4月25日,我们进入到云南西部的丽江县城和石鼓渡口。准备从这里渡过金沙江。石鼓是金沙江上游的重要渡口,也是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门户。部队沿江收集了7条木船,动员了28个船工渡江。27日上午,我们随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首长及2军团直属队在格子、土口渡江。人坐船或竹筏,马匹全是泅渡。到28日,我们全军1万8千多人,除了一只船翻在江里外,其余全部过江,从此把敌人远远地甩在后边。当时红军在江边写了一幅标语,非常幽默:来时接到宣威城,费心费心;走时送到石鼓镇,请回请回。问:过雪山草地时,电台也一直坚持工作吗?
答:一直坚持工作。我们过江以后,面临的第一座雪山是玉龙雪山中的哈巴雪山。高5300多米,山上一年四季的气候都有了。我们必须过山才能到达中甸。过山之前,部队进行了反复动员,我把在云南准备的那件夹长袍穿在身上,叠起来用裤腰带一系,帮助我解决了御寒的大问题。为了减轻重量,我只带了一个挎包、一条干粮袋、一个小包袱和一把雨伞。刚上山的时候大家都不觉得累,但没上多久就不行了,空气越来越薄,前面传来口令,要大家踩着前面的脚印走。我亲眼看到我前面一个战士,一脚踩空了,掉到雪里再也没有起来。从上午7点一直爬到下午四点,我们终于到达了宿营地,上下有70里地。那天晚上,大家都太累了,我们小电台经批准,没有架天线,好好地休息了一个晚上。
我们到达中甸以后,筹集到了十万多斤青稞,但是分到手上的仍然不多,每个人分了半袋子青稞面,两三个辣椒,休整了四五天后,又开始翻越第二、三座雪山。粮食问题成了困绕部队最大的问题,藏民对我们不了解,经常出来打我们的冷枪,很难采购到粮食。我们总指挥部大电台的一个报务员,叫刘智能,因为过度的饥饿,在路边炒采来的青稞麦,结果被胀死了。我当时和同台的报务员贺回仔一起去村庄对面的树林里找吃的,刚一进树林就听见砰砰的枪声,是藏民朝我们打冷枪。当时我们在电台工作也没有枪,吓得赶快往回跑,再也不敢走远了。还有一次,我们在藏民家里楼上楼下到处找,后来在牛粪堆里找到了藏民藏起来的一小缸豌豆粉,全台的同志好好地饱餐了一顿。剩下的分到个人手上,合着野菜充饥。当然,我们走的时候留下了钱和感谢信。
1936年6月30日,我们2军团和总指挥部到达甘孜附近的绒坝岔,与前来接应的四方面军30军胜利会师。红6军团已经于22日到达甘孜的蒲玉隆与四方面军会合。7月2日,红2、6军团在甘孜与32军合并,成立了二方面军,当时中央还发来了贺电。朱老总也发表了非常热情的讲话。
捉迷藏寻找的过程五百字(二)我最好的朋友
若说风令人清爽,雨令人销魂,月令人缠绵。书则宁静而淡雅,用清新的书香撩起了我心中层层的恋意。在千百次的追寻,亿万次的奔逐中,我终于认定了你——书。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浅草才能没马蹄”的三月里,我们携手。
孩童时,总爱抱着一本连环画,肆意地玩弄着。蹲在地上,看阳光斜斜地照在地板上的书面上,我痴迷着,抱起洒满期阳光的连环画,一个人呆呆地注视着。当看到白寻公主苏醒与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时,我会吱吱地笑出声来,当看到可恶的皇后用阴险的手段迫害公主时,我会愤怒不已。在连环画的陪伴下,我走来了童年,走过了新绽的浅草。
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六月里,我们相约。
渐渐地,我长大了,进入了中学,你依然伴随着我。在烈日的炙烤下,我捧起了你,细细咀嚼。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俩是知己。就算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嘱咐我关灯睡觉,命我与你暂别,可是我做不到。我抱着你,钻在被子里,打算电灯与你相约。就算光再微弱,也挡不住我对你的一片深情;就算大汉淋漓,我也会执着捧起你。在一本一本书流而成的海洋中,我走过了中学三年。
在“晴空一鹤排云上”的九月里,让我们厮守。
明天,我将走进高中,走向另一个开始。也许,闪耀
的辉煌不会属于我;编织的名利不会青睐我;绚烂的权势不会属于我,但我相信:你将会永远陪伴着我,走过无数个无眠的夜晚,走过无数次痛苦与失败。在一本一本书连缀成的梦想中,我将凛然地走向未来,拥抱明天。
浅浅的碧草生长着,青青的荷叶屹立着,晴朗的天空中野鹤引着诗情冲向碧霄。书——我最好的朋友,愿携一缕春风,吹亮你的双眸,愿邀一弯新月,照亮你的面颊;愿掬一捧清泉洗尽你的双臂。
书,今生今世,你是我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