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发言3篇
详细内容
'学而有思、思而有为,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时刻不要忘记我们来自于人民,定当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解难题,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以下是290300作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发言3篇,以供大家参考!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发言3篇
初心指的是什么?初心即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华民族谋复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青年干部更应不忘历史,不惧将来的困难,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勇于担当。
一、不忘初心,勇于担当,需要锐意进取的志气。能力决定水平,能力彰显作为,要在理论道德修养上提高自己,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开阔视野,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牢筑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堤坝,更好的完成工作,有担当的能力、有担当的底气。
二、不忘初心,勇于担当,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基层工作“纸上得来终觉浅”般简单,基层工作不仅琐碎繁杂,而且想得到农民的认可,还需要很大的力气。就需要我们“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际行动,学会放下架子,走村入户,常与人民群众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与难处,开动大脑、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想办法、某路子、求发展,用实际行动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认可。面对农村艰苦的环境,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心至,坚定服务基层的初心和使命,在意志品格上锻炼自己,挑起为人民服务的重担。
三、不忘初心,勇于担当,需要廉洁自律的正气。青年干部心智不成熟,面对诸多诱惑,或许定力不够,要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拒绝腐败,牢筑廉洁自律的思想堤坝,在做事时,要时刻想着人民群众,想着为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被侵害,自觉提高思想作风,树立积极向上的浩然正气。
从2010年考入教师队伍,如今已有9个年头了,在这九年里,我不断思考如何不忘育人的初心,牢记教师的使命,做个“四有”好老师。
教师的初心是什么样的初心?我认为教育应该是育人为本,育人应该是我们教师永恒不变的初心。
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如何完成我们的使命?
第一,努力提高教学能力。纵观历史,教育界耳熟能详的前辈,如蔡元培,叶嘉莹,潘鼎坤,章竹君等。他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教诲自己的学生,他们是我们所有教育者的楷模。我常想,也许我一辈子也不能取得像他们那样辉煌的成绩,但我可以像他们一样,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不断前行!
传播科学知识。只有在知识上,思想上有了开放进取的态度,才能不被愚昧的、落后的思想所局限。现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社会也不断在进步,所以我们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理念,向社会传播科学,传播正能量,这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使命。我们要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扶去那社会的糟粕,还学生一份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常怀一颗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因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爱的过程,教师有爱,学生才有爱。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教师才是有爱的教师;拼搏进取、积极奋进的学生才是有爱的学生;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爱护每一个生命,育人为本、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成为最棒的。
教育是有力量的,只有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知识,才能开启智慧的大门。教师改变的不仅是一个个体的命运,也会影响我们国家民族复兴。教育有了新的使命,教师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发言3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根本、最现实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
一、新担当新作为要具备三项素质
“为官避事平生耻”。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这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敢担当、善作为需要具备三项基本素质:
一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党史也是一部勇于担当的奋斗史,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勇敢担当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才不断发展壮大,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要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党员干部身处不同的岗位,职务就是职责,担当义不容辞。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要有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思想境界,做到在难关面前敢闯敢试,在问题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做敢为。
三要有良好的能力素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党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并从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科学决策的能力、抓落实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不断自我完善,消除本领恐慌,不辱历史使命。
二、新担当新作为要处理好两对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要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需要处理好两对关系:
一要处理好容错与法纪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理解容错要有底线、红线意识,违法违纪的行为绝对不是容错的范畴,有意破坏纪律和规矩的行为绝对不是豁免的理由,容错针对的是探索中的失误、失败;容错要看动机、出发点,若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党的事业、为了最广大群众受益,就要保护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要处理好担当与创新的关系。新时代的担当负责,更多强调的是在改革创新上的担当负责,没有创新,担当负责也会大打折扣。我们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思路举措上改革创新,积极抢抓机遇、大胆探索、担当作为。
三、新担当新作为要反对三种不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我们提倡敢于担当就是要向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宣战”。
一要反对乱作为。个别党员干部表面上是大刀阔斧、风风火火,一副敢担当、干事业的架势,实则是谋取私利,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捞取好处,这些乱作为的现象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二要反对慢作为。个别党员干部面对机关事务和群众诉求,也好像在做,但不用全力、慢慢悠悠、龟速前进,这种慢作为现象犹如一种慢性传染病,不根治就会扩散,影响工作效率,损害党群关系。
三要反对不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使乱作为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也出现了庸政、懒政、怠政等不作为现象,个别党员干部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混日子。这种不作为现象貌似没有做什么坏事,实则危害甚巨,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