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灾情
详细内容
'第一篇洪水灾情
《暴雨灾情灾情损失报告》
南宏司(2012)30号
南郑县宏竹矿业有限公司
关于“7.3”特大暴雨灾情损失的报告
南郑县国税局南海分局:
2012年7月3日-7月10日期间,我公司遭遇了罕见特大暴雨,降雨量达到100mm以上,超建矿以来新高,特大暴雨导致我公司道路部份瘫痪,成品原矿、成品精矿流失,受灾严重。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协同公司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立即开展抗洪救灾,灾后自救,并及时安排紧急资金确保救援人、财、物到位。通过此次洪灾造成的损失,进行了核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7.3-7.10”暴雨受灾情况如下:
1、受灾公路:受损路面4公里,损毁路基3公里,边坡塌方15处,经济损失65万元。
2、成品原矿:被洪水冲走成品原矿叁仟余吨,经济损失34
万元。
3、成品精矿:被洪水冲走成品精矿壹仟伍佰余吨,经济损失98万元。
4、井硐部份垮塌:井硐支护约50m,经济损失11万元。
5、其他损失:此次洪灾损毁职工宿舍5处(10间住房),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洪水灾情
此次洪灾给公司共计造成经济损失216余万元。
此次特大暴雨灾害给公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打击,灾情发生后,公司组织全体干部、员工开展生产自救,我公司做到了救灾,抗灾工作合理安排,统筹布署,确保了公司财产、人员生命安全,恢复正常生产秩序。为尽快修复,重建水毁工程,特向上级和主管部门报告,恳请给予我司灾害重建工作大力支持,给予相关政策优惠。
特此报告!
2012年7月14日
第二篇洪水灾情《2010年全国洪涝灾情》
2010年全国洪涝灾情洪水灾情
2010年,我国天气异常,极端灾害事件多发、频发、重发,长江、黄河、淮河、西江、松花江、辽河、太湖、闽江等大江大河大湖发生了超警戒洪水,长江上游嘉陵江,汉江支流丹江和白河,鄱阳湖水系信江、抚河和赣江,海河流域滦河上游,浑江、松花江支流第二松花江等20多条主要河流发生了超历史纪录洪水。其中长江上游干流发生了1987年以来最大洪水,三峡水库发生了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发生了1968年建库以来第二大入库洪峰,第二松花江白山水库以上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丰满水库出现了超20年一遇的入库洪峰,福建闽江发生了超30年一遇大洪水,浑河大伙房水库发生了20年一遇大洪水,鸭绿江发生了20年一遇大洪水,海河徒骇河发生了196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海南南渡江发生了1954年以来第2位大洪水,青海格尔木河发生了大洪水,温泉水库出现了历史最高水位。受局部强降雨影响,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西部地区的甘肃、陕西、云南、贵州、广西、河南等地多次发生山洪泥石流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事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水利防洪工程的作用,科学防控,科学决策,科学调度,有效地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2010年累计投入抢险人数2418万人次,出动抢险舟船108767次,出动运输设备1135603班次,减淹耕地5120khm2,减少受灾人口4103万人,避免城市进水受淹183座,避免人员伤亡2.2万起,减少粮食损失3831万t,防洪减灾经济效益2479.34亿元。
2洪涝灾情特点
2010年,我国洪涝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受灾程度重,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洪涝灾情具有以下特点:
(1)洪涝灾情重、损失大。2010年洪涝灾情主要指标与2000年以来均值相比各项指标均偏高,因洪涝农作物受灾面积高近6成,受灾人口高4成多,死亡人口多1.2倍,倒塌房屋多1倍,直接经济损失偏多2.7倍,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多近4倍。
(2)洪涝发生时间早、受灾范围广。2010年3月我国江南部分地区以及新疆伊犁河谷等地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洪涝灾害,南北方、东中西部均遭受强降雨和大洪水袭击,受灾时间之早和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3)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多发、重发,西南地区尤为突出。2010年全国共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近2万起,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甘肃舟曲、贵州关岭、陕西陇南、云南贡山保山、四川德阳阿坝等地接连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4)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2010年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371起,合计造成3887人死亡失踪,约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总人数的92%。其中死亡失踪人数超过30人的有19起,仅甘肃舟曲一次灾害就造成1765人死亡失踪。
(5)部分地区重复受灾、城市内涝严重。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四川等省部分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多次强降雨,造成多次重复受灾,洪涝灾害损失严重。全国有258座县级以上城市受淹,广州、武汉、重庆、杭州等大城市因强降雨一度遭受严重内涝。
2011.1
中国防汛抗旱
1洪涝灾害基本情况
2010年,我国洪涝灾害属重灾年份。据统计,全国有2327个县(市、区)24278个乡(镇)2108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222人、失踪1003人,倒塌房屋227万间,县级以上城市受淹258个,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745万人,直接经济总损失3745亿元。
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7866khm2,其中成灾8727khm2,绝收2469hm2,因灾减产粮食2457万t,经济作物损失249亿元,死亡大牲畜264万头,水产养殖损失1645万t,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1322.29亿元。
全国因洪涝停产工矿企业35260个,铁路中断83条次,公路中断58606条次,机场、港口关停108个次,供电中断23063条次,通讯中断16098条次,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867.85亿元。
全国因洪涝造成4座小(1)型水库、7座小(2)型水库垮坝,损坏大中型水库57座、小型水库3694座;损坏堤防81824处、19146km,堤防决口8780处、1599km,损坏护岸85366处,损坏水闸21154座,冲毁塘坝97679座,损坏灌溉设施321461处,损坏机电井36179眼,损坏水文测站1362个,损坏机电泵站10854座、水电站2652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91.68亿元。
1
(6)台风灾害损失相对较轻。2010年有7个台风(热带风暴)登陆我国沿海,热带风暴引发洪涝灾害致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广西等省区直接经济损失147.69亿元,占今年洪涝灾害总损失的3.9%,比近10年热带风暴引发洪涝灾害损失的均值少5成多。
(7)水利工程设施损失严重。2010年一些中小河流堤防因超标准洪水发生决口、漫溢等严重险情,有11座小型水库垮坝,57座大中型水库、3694座小型水库出现险情,大量堤防、水闸、水文测站设施等水利工程和设施发生严重水毁,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91.68亿元,占直接经济总损失18.5%,较往年明显偏多。
性强降雨过程,鄱阳湖水系赣江、信江、抚河相继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洞庭湖水系湘江发生了历史第三高水位的洪水,鄱阳湖及长江干流九江段2003年以来水位首次超警。暴雨洪水造成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广东、浙江等省(自治区、直辖市)、616个县(市、区)、6511个乡镇、3973万人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2352khm2,因灾死亡220人、失踪119人,倒塌房屋2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9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经济损失133亿元。
3.57月中旬淮河流域洪涝灾害
7月8~21日,淮河流域部分省(市)普降大到暴雨,受强降雨影响,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尤其是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造成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省遭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此次灾害过程共造成156个县(市),930个乡(镇),979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45khm2,因灾死亡11人,失踪1人,紧急转移15万人,倒塌房屋2.3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5.82亿元,其中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7.97亿元。3.6长江流域洪涝灾害
2010年长江上游干流发生了3次超警洪水,出现了1987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中下游干流水位超警。长江上游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及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汉江、滁河、鄂东四水等水系共有16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40多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其中汉江支流丹江,鄱阳湖水系的信江、抚河和赣江发生了超历史实测记录洪水。
3.6.16月中下旬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洪灾
6月中下旬,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过程,鄱阳湖水系赣江、信江、抚河相继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洞庭湖水系湘江发生了历史第三高水位的洪水,鄱阳湖及长江干流九江段2003年以来水位首次超警。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有389个县(市、区)、4444个乡镇、3096万人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779khm2,因灾死亡83人、失踪136人,倒塌房屋1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22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经济损失102亿元。3.6.27月长江上游及汉江洪水
7月中下旬,长江上游和汉江流域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长江上游嘉陵江支流渠江,汉江支流任河、坝河、白河、丹江、淇河等10多条河流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长江上游、汉江干流接连出现两次大的洪水过程,长江上游干流发生1987年以来最大洪峰流量,长江三峡水库和汉江丹江口水库分别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和第二大入库洪峰流量,长江中下游监利、螺山、汉口、九江、大通河段及汉江下游发生超警洪水。暴雨洪水造成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
3主要灾害过程
3.1江南部分地区发生春汛灾害洪水灾情
2月底至3月上旬,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出现强降雨过程,日雨量出现历史同期最大值,其中浙江龙游县龙游站日雨量345.0mm。安徽省黄山市24小时最大雨量点休宁县汪村镇405.9mm。受降雨影响,鄱阳湖水系、太湖流域及浙闽地区部分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昌江、乐安河发生历史同期罕见春汛。暴雨洪水致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4省64县(市、区)676个乡镇发生洪涝灾害,造成180万人受灾,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13.5亿元。3.25月底广西洪涝灾害
5月31日8时至6月1日21时,受弱冷空气和低涡切变共同影响,广西出现了的强降雨天气过程,全区有136个乡(镇)累计降雨量超过100mm,部分地区24小时降雨量突破了历史实测最大值。受暴雨洪水影响。共有32个县(市、区)292个乡镇274.39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01万间,转移人口179783人,死亡52人,造成163.43khm2农作物受灾,80个企业停产,公路中断187次,损坏灌溉设施3999处,损坏水库16座,直接经济总损失19.9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3.3福建闽江洪涝灾害
6月13~21日,福建省持续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其中闽北、顺昌、武夷山、延平等县(市、区)日降雨量突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强降雨致使多条江河洪水暴涨,共有46个站点超警戒水位,6个站点超保证水位,4个县城城区水位超堤顶漫堤进水。沙溪口水库入库洪峰流量为历史最大,重现期为100年;闽江水口水库入库流量重现期为30年;汀江发生15年一遇洪水。有8个市、76个县(市、区)、925个乡(镇)446.9万人受灾,紧急转移103万人,倒塌房屋6.05万间,因灾死亡98人、失踪74人,直接经济损失146.4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29亿元。3.46月南方暴雨洪灾
6月中下旬,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续2
中国防汛抗旱2011.1
州、云南、陕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709个县(市、区)、7102个乡镇、5719万人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2950khm2,因灾死亡306人、失踪314人,倒塌房屋3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76.2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经济损失97.46亿元。
3.6.38月长江上游及汉江洪灾
8月中下旬,四川中部东部(嘉陵江、岷沱江)和汉江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长江上游岷江、嘉陵江部分支流发生超历史纪录洪水,上游干流发生今年第3次超警洪水。江西、湖北、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甘肃等省(自治区、直辖市)343个县(市、区)、3260个乡镇、1225万人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481khm2,因灾死亡1638人(含甘肃舟曲1501人)、失踪406人(含甘肃舟曲239人),倒塌房屋1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1.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经济损失48亿元。3.7松辽流域暴雨洪水灾害
7月19日至8月31日,松辽流域连续出现6次强降雨过程,主要集中在辽宁和吉林两省中东部,有多站次日雨量超过300mm,其中8月20日辽宁宽甸砬子沟达574mm。松花江、辽河、浑河、太子河、鸭绿江、牡丹江、图们江等5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二道松花江、浑江等17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暴雨洪水给吉林、辽宁、黑龙江3省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有126个县(市、区)、992个乡镇、858万人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1016khm2,因灾死亡112人、失踪60人,倒塌房屋35.5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629.52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经济损失112.65亿元。
3.8热带风暴引发洪涝灾害
热带风暴“康森”、“灿都”“蒲公英”“狮子山”“南川”“莫兰蒂”“凡亚比”“鲇鱼”先后给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带来降雨。热带风暴引发洪涝灾害致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广西等省区214个县(市、区)、1982个乡镇、920万人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495khm2,因灾死亡123人,失踪23人,倒塌房屋3.5万间,转移群众163.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47.69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经济损失29.52亿元。3.9山洪灾害
2010年全国共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近20000起,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约3887人,其中造成人员死亡的山洪灾害371起,单次山洪灾害死亡失踪人数超过30人的有19起。尤其是西部地区发生了多起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较大的山洪灾害有:
(1)贵州关岭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6月27日20时至28日12时,贵州安顺市关岭县降雨量达248mm,受强降雨影响,28日14时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发生重大山体滑坡,造成38户被埋,42人死亡,5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
(2)云南巧家贡山保山滑坡泥石流灾害。7月13日,8月18日,9月1日,分别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怒江州贡山县普拉底乡、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发生3次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均因短时暴雨引发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其中昭通市巧家县小河镇有19人死亡、26人失踪,怒江州贡山县普拉底乡有39人死亡、53人失踪,保山市有29人死亡、19人失踪。洪水灾情
(3)陕西山洪灾害。7月14~17日和7月22~25日发生两次持续性强降雨过程,其中紫阳县茅坝关站最大日降雨215mm,陇县东风站最大降雨328mm。暴雨洪水引发安康、汉中、商洛、渭南等市突发暴雨山洪、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总计造成72个县525万人受灾,126人死亡,失踪202人,直接经济损失190亿元。
(4)四川达州、“5.12”震区山洪灾害。7月15~19日,四川省发生强降雨过程,全省17个县43站累计降雨量超过200mm,最大为通江神口河站480mm。强降雨造成四川省江河水位陡涨,部分地区爆发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8月13~15日,“5.12”汶川地震灾区降了大暴雨,过程累计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的有7个县,受暴雨影响,德阳、广元、绵阳等市发生山洪山洪灾害。两次山洪灾害共造成171个县(市、区)1653个乡镇185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2人,失踪71人,直接经济损失238.53亿元。其中,“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德阳绵竹市清平乡和震中地区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及都江堰龙池镇受灾最为严重。
(5)甘肃舟曲、陇南山洪泥石流灾害。8月7日,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40分钟降雨量达到87mm,受暴雨山洪影响,白龙江水文站下游100m处罗家沟、三眼峪发生滑坡泥石流,造成2个乡(镇)、13个行政村4496户20227人受灾,因灾死亡1501人,失踪264人。8月11日至12日,甘肃天水、陇南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天水市秦州区李子园2小时降雨167mm。强降雨引发暴雨山洪,造成部分地区通讯、交通、供水、电力一度中断。据统计,全省9个市(州)37个县306个乡14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8人、失踪12人,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1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0亿元。
(国家防办提供)
2011.1中国防汛抗旱
3
第三篇洪水灾情《洪水等级和灾情划分问题》第四篇洪水灾情
《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情况汇报》
由于受14号台风影响,我县从8月13日到15日连降大到暴雨,发生特大洪水,对此,我们认真准备、科学调度、全力抢险,现将雨情、水情、灾情及抢险行动情况汇报如下:一、雨情8月13日18时至8月15日8时,全县平均降雨231.6毫米,最大降雨点县城城区,降雨367.9毫米。此次降雨的特点:一是强度大。全县24小时平均降雨超过200毫米,其中,鲇鱼山站14日下午2点到4点两小时降雨77毫米。二是持续时间长。自13日18时开始到15日上午,长时间降大到暴雨,中间没有间歇。三是洪水来势猛。暴雨时,山洪暴发,平地起水,短时间内汇聚入陶家河、东叉河、东沙河等几条支流,洪水漫溢,致使城关等多处一片汪洋。二、汛情截至8月15日上午8点,鲇鱼山水库已达水位107.51米(汛限水位106米),库容5.34亿立方;铁佛寺水库已达水位106.2米(汛限水位104米),库容2830立方;大石桥水库已达水位123.44米(汛限水位122.3米),库容1013万立方。三座大中型水库均超出汛限水位1米以上。全县124座小型水库全部接近或超出汛限水位,开闸放水或从溢洪道溢水。境内的河流、塘、堰及渠道高水位、满负荷运行。三、灾情由于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致使受灾面积广,损失惨重。灾情概括起来呈以下特点:一是受灾面大。此次受灾涉及全县22个乡镇,其中重灾有武桥、河凤桥、城关镇、鲇鱼山、李集、余集、吴河、上石桥等8个乡镇,受灾人口23万,受灾行业涉及农、林、牧、渔、水利、工交运输、城镇、电力、通讯等行业。二是受灾点多。北部乡镇形成严重内涝。河凤桥楠杆桥村的寨围孜组、山坎组,武桥乡白蛇堰村,李集乡卜店村,丰集乡青山村,被洪水围困群众1000余人,淹倒房屋700多间。城区5平方公里严重积水,多处交通、供电通讯中断。城关水果批发市场、大别山商场被洪水淹没近1米,受灾工商户3000多户,居民家中进水5000多户,大批家电因遭水淹而损坏,累计损失1000多万元。县城6所中小学校全部进水,农村中小学校校舍损毁严重。南部山区乡镇1000多户群众受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威胁。在防汛抢险最紧急的8月14日夜晚,全县多处告急,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三是成灾严重。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31万亩,成灾22万亩,绝收4.9万亩。死亡大牲畜1500头,冲毁渔业养殖水面5万亩,停产工矿企业6个,公路中断18条,冲毁路基210公里,损坏输电线路9条65公里,损坏通讯线路130公里,3个基站进水,导致4000门电话通讯中断。毁坏河堤、护岸、桥涵、塘、堰等水利设施2500多处(座),倒塌房屋6000多间。四是损失惨重。据初步统计,全县洪涝灾害累计损失折合人民币2.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及防洪设施损失6700万元,农林牧渔业损失1.21亿元,工交运输业损失4200万元,其它方面损失2000万元。四、抗洪救灾措施面对灾情,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统筹安排,科学调度,采取措施,带领全县人民全力以赴抗洪救灾。一是强化领导,全力抢险。县委、县政府组织了由35个县级领导带队的22个工作组分赴到各自分包的防汛责任区现场办公,一线指挥抢险,及时排查隐患,排除险情,切实帮助乡镇解决受灾群众吃、住、就医问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县四大机构和县直单位组织了1200余人的青年抗洪抢险突击队,组织300余名公安、武警、消防干警和官兵全力投入到抗洪救灾之中,在城区维护稳定,安抚群众,解救被洪水围困的居民,帮助居民转移物品;共营救转移群众800人,帮助转移大件财产8000余件。二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认真落实防汛预案,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防汛责任人一律到岗到位,靠前指挥;严格落实水库防汛责任制,对县辖区内的2座中型水库和124座小型水库严格按照调度计划和防汛方案调度运作,有效错开铁佛寺水库泄洪和城关东叉河之间的洪峰,缓解了洪水对县城的威胁。对病险水库限制水位或空库运行;严格落实泥石流、山体滑坡造成事故责任制,实行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逐户排查隐患,对受到泥石流、山体滑坡威胁的群众,一律转移到安全地方度汛;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做到安全第一,畅通第二;严格落实防汛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不力或玩忽职守的党员干部,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绝不姑息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