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党团范文>佛像手印

佛像手印

详细内容

篇一:《常见佛教手印图解》

常见佛教手印图解

佛教的手势被称为“印相”或“印契”,又称“手印”。在象征佛说的思想意念时,和世俗生活中的手势绝不可同日而语。“手印”在开始出现佛像时就是和佛像的造型融汇在一起的。在佛教造像中,必不可少的手印造型,历来以释迦牟尼五印为典型。

佛教的各种手势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是具有印度特点的人体语言,表达的含义极为丰富。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5种,即“释迦五印”。手印形式可有多种变化,尤其是密教手印多达几百种,变化莫测。

“说法印”是佛陀说法时的惯用手印,它的形态是用拇指捻中指或食指、无名指,并使其它手指自然舒张,手心向上、向下、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均可,借以显示说法的庄严性。

“禅定印”是佛陀在菩提树下习道时禅思入定的象征手势。这时双手心向上放在下腹部,把右手置左手上,两拇指尖相接,表示禅心安定之意。

“降魔印”是象征佛陀成道时降服魔王的手势,是把右手心盖住盘腿的右膝,将手指直垂向下,做触地状。

“施愿印”是普渡众生,满足众生心愿的慈悲象征,是一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前,手指并拢伸直。

“施无畏印”是佛陀使众生无所畏惧的象征手势,是单手举至胸前,手心向前,手指向上伸直的造型,通常和“施愿印”同时使用。

说法印:

以拇指与中指(或食指、无名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散。这一手印象征佛说法之意,表现佛陀于鹿野苑初转法轮时的状态,所以称为说法印,也称转法轮印。

象征空满的智慧和立誓育人。也是“施无畏印”的一种变形,是诠释的手势。

施无畏印

屈臂上举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这一手印表示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怖,所以称无畏印。代表无畏、平安和抚慰。相当于佛陀给予信众清静及护佑的标志。这一手印专属于释迦牟尼。

与愿印:

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菩萨能给与众生愿望满足,使众生所祈求之愿都能实现之意。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所以往往和施无畏印配合。

降魔印

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以示降伏魔众。相传释迦在修行成道时,有魔王不断前来扰乱,以期阻止释迦的清修。后来释迦即以右手指触地,令大地为证,于是地神出来证明释迦已经修成佛道,终使魔王惧伏,因此称为降魔印。又因以手指触地,所以又称触地印。

禅定印:

这是佛陀入於禅定时所结的手印,以双手仰放下腹前膝上,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据说释迦佛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道时就是采用这种姿势。在密教中,这种手印是胎藏界大日如来所用,称为“法界定印”。

智拳印

以两手分别作金刚拳(以四指握拇指于掌中,称为金刚拳),再以右拳握左手食指于胸前,据说此印相表示消灭无明烦恼,能得佛智慧。

期克印

以中指与拇指相抵,竖食指,此印是密宗的降魔印。

六字义殊印(普贤菩萨)

莲花印

篇二:《释迦牟尼佛常见的五种手印》

佛寺——释迦牟尼佛常见的五种手印

(2012-04-2422:23:00)

转载

文化▼标签:分类:古建筑

1.禅定印:

右手置放在左手上,手心向上、拇指指尖相向,其余手指自然平放。此印可使人心思集中禅修入定。佛陀在菩提树下禅坐入定,就是结跏趺坐并结禅定手印。又称为法界定印。

2.触地印:{佛像手印}.

佛像的右手掌置於右膝上,五指朝向地面或者仅以食指尖抵触地面,代表佛陀修行成道降伏魔军,这是佛陀成道时所结的印相。释迦在修行成道时,有魔王不断前来扰乱,以期阻止释迦的清修。后来释迦即以右手指触地,令大地为证,于是地神出来证明释迦已经修成佛道,终使魔王惧伏,因此又称为降魔印。

3.说法印:

以拇指与中指(或食指、无名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散。这一手印象征佛说法之意,表现佛陀于鹿野苑初转法轮时的状态,所以称为说法印,也称转法轮印。

4.无畏印:

屈臂上举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这一手印表示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惧,所以称无畏印。

5.与愿印:

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菩萨能给与众生愿望满足,使众生所祈求之愿都能实现之意。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所以往往和施无畏印配合。

篇三:《佛像常见手印有哪些含义》

佛像常见手印有哪些含义?

禅定印

全神贯注之印。这是佛陀入于禅定时所结的手印,{佛像手印}.

表现禅定中的佛也都用此印。

跏趺坐姿,两手平放于腿上,一掌置于另一掌之上。

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左手上,两拇指相接。

无畏印

(又作施无畏印)

意为“全然无惧的人”或是“令人安心,平静者”。

据说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怖,所以称为施无畏。

屈手上举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

这一手印表示了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

与愿印

(又作施愿印,满愿印)

是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

仰掌舒五指而向下,流注如意宝或甘露水之相也,

为宝生如来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等本誓之标帜。

表示佛菩萨能给与众生愿望满足,使众生所祈求之愿都能实现之意。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所以往往和施无畏印配合。

说法印

以拇指与中指(或食指、无名指)相捻,

其余各指自然舒散。

这一手印象征佛说法之意,所以称为说法印。

降魔印

(又作触地印)

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以示降伏魔众。

相传释迦在修行成道时,有魔王不断前来扰乱,以期阻止释迦的清修。后来释迦即以右手指触地,令大地为证,

于是地神出来证明释迦已经修成佛道,终于使魔王惧伏。

因此此印相称为降魔印。又因以手指触地,所以又称为触地印。

篇四:《佛教手印欣赏》{佛像手印}.

佛教手印欣赏

214*2099K愛染明王手印.jpg

214*2096K阿彌陀佛手印.jpg

214*2099K白財神手印.jpg

217*2127K不動明王手印.jpg

214*2098K大白蓮花童子手印.jpg

214*2095K大白伞蓋佛母手印.jpg

346*38263K大日如來五智印.jpg

301*39156K大三昧手印.jpg

217*21210K大威德金剛手印.jpg

214*2099K地藏菩薩手印.jpg

417*44828K{佛像手印}.

佛部心中心印.jpg

214*2099K咕嚕咕列佛母手印.jpg

214*2099K觀世音菩薩手印.jpg

214*2097K黑財神手印.jpg

214*2097K紅財神手印

.jpg

214*2099K黃財神手印.jpg

214*20910K

穢跡金剛大權神王佛手印.jpg

214*2098K堅牢地神手印.jpg

442*44835K

金剛部心中心印.jpg

215*44820K金剛鉤召請印.jpg

214*2098K金剛薩埵手印.jpg

448*44233K蓮華部心中心印.jpg

篇五:《0、自编和整理的《佛教咒语+手印大全》(2015年8月)》

自编和整理的佛教咒语(手印)大全(2015年8月6日从新整理)

一、认识佛、菩萨的种子字:

(1、嗡2、阿3、吽4、凡5、舍)

(说明,舍有三种颜色的舍,七颜色如下)

二、七佛如来手印总结:

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宝胜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南无离怖畏如来,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佛像手印}.

三、九字真言手印:

四、视频手印欣赏:

篇六:《东方佛都常见的佛手印》

东方佛都常见的佛手印

佛像的各种手势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是具有印度特点的人体语言,表达的含义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几种,即“释迦五印”。

施无畏印

屈臂上举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这一手印表示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据说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怖,所以称无畏印

降魔印

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以示降伏魔众。相传释迦在修行成道时,有魔王

不断前来扰乱,以期阻止释迦的清修。后来释迦即以右手指触地,令大地为证,

于是地神出来证明释迦已经修成佛道,终使魔王惧伏,因此称为降魔印。又因以手指触地,所以又称触地印。

与愿印

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佛菩萨能给与众生愿望满足,使众

生所祈求之愿都能实现之意。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所以往往和施无畏印配合。

禅定印

以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据说释迦佛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道时就是采用这种姿势。在密教中,这种手印是胎藏界大日如来所用,称为“法界定印”。

合掌印

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

宇宙一大天地,人体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缩影,一切佛菩萨皆从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万法。我们不能浅看合掌之礼。

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团结合作。手握拳或手拿武器,表示争斗。双手抬起,示赤手空掌,即无争斗之意。

篇七:《佛教的手印(三)》

菩萨部的手印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梵名Ksitigarbha),是悲愿特重的菩萨,因此佛教徒常称之为大

以显其特德。

关于地藏菩萨名号的由来,在《地藏王菩萨十轮经》里面说其“安忍不动如大

知秘藏”,所以名为“地藏”。

安忍不动如大地,是说地藏菩萨的忍波罗蜜第一,犹如大地能够承载一切众

而静虑思密知秘藏中的静虑,是彰显其智慧禅定的不可思议。

另外也有说“地藏者,伏藏也。”就是说潜伏在大地的一切宝藏,都是地藏。“

个意思,就是代表众生的佛性,亦即如来藏,也就是众生本具的佛性,能够使我

佛果,所以是一切不可思议功德伏德。

这功德伏藏,能满一切众生心愿,是能出生众生成佛的母胎。“地”在具体的现象意义上,具有住持万物、不动、广大母性等等物质,因为能生成万物,所以具有藏持宝藏的能力与力量。因此用的形物,来象征、比喻菩萨也具有如此的福德。

地藏菩萨在中国,被视为地狱救度之王,在日本,则被视为儿童的守护者,受到普遍的崇仰。⊙地藏根本印

此为地藏菩萨在胎藏界地藏院之手印——旗印。双手内缚,两中指竖起相对,

智之二庄严也,即双手生福智,授予一切众生之义。又两中指竖起如旗状故名为旗

地藏根本印。

[真言]

南么(1)三曼多勃驮南(2)诃(3)诃(4)诃(5)微娑么曳(6)莎诃(7)

namah(1)samanta-buddhanam(2)ha(3)ha(4)ha(5)vismaye(6)svaha(7)⊙六地藏

一般人以为,地藏菩萨只在地狱道里救度地狱众生,其实他在整个六道中均有能力教化济度,六地藏——渡化六道众生的地藏。六地藏之名,也是依娑婆世界有六道众生而说的,他方世界或七者,地藏亦依他方的因缘而一一示现应化。

六道地藏的名称,各经轨所载不一,但是大体而言,皆源于《大日经疏》卷五,胎藏界地藏院首,即:地藏、宝处、宝掌、持地、宝印手、坚固意。

在《十王经》中,说明六地藏之手印如左:

1、预天贺地藏——说法印

2、放光王地藏——施无畏印

3、金刚幢地藏——施无畏印

4、金刚悲地藏——接引印

5、金刚密地藏——甘露印

6、金刚愿地藏——成办印

文殊菩萨

文殊师利菩萨(梵名

Manjusri

),梵名音译为文殊尸利、曼殊室利,又名文(梵名

Manjusrikumarahuta),或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在密教当中则

吉祥金刚、大慧金刚、辩法金刚等密号。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则称为“三世

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之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

在密教中文殊菩萨形像的种类,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以

主要。

五字文殊(梵名Manjughosa),音译曼殊伽沙。即以“阿、罗、波、者、那

之文殊师利菩萨。“阿(a)”本寂无生之义(毗卢遮那说);“罗(ra)”本空离尘

说);“波(pa)”本真无染著离垢之义(宝生佛说);“左(ca)”本净妙行之义(观自在王如来说)本空无自性之义(不空成就如来说)。

一字文殊,又称为一髻文殊,系指结一发髻之文殊菩萨,以其发髻为一髻,故称之。而在《大中及《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举出文殊菩萨真言为“唵齿(左口右臨)”,所以称为一字文殊八字文殊,文殊师利菩萨在《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举出八阿味囉(左合右牛)佉左洛”,故称八字文殊。因为其顶上有八髻,所以又称为八髻文殊菩萨。通除恶梦等场合修此法。

六字文殊,则以“唵缚鸡淡纳莫”六字为真言之文殊菩萨。此菩萨住于灭罪调伏之三昧,其真言六字文殊。如果行者为了往生极乐或求长寿,可修六字文殊法。

⊙文殊师利菩萨手印(一)

两手虚心合掌,中指、无名指交结相持,以二食指置二大拇指上,如钩形。

[真言]

南么(1)三曼多勃驮喃(2)系(3)系(4)俱摩囉迦(5)微目吃底钵他悉体多(6)

萨么囉(8)钵囉底然(9)莎诃(10)

namah(1)samanta-buddhanam(2)he(3)he(4)kumaraka(5)vimukti-path

smara(7)smara(8)pratijnam(9)svaha(10)

⊙文殊师利菩萨手印(二)

此印出于《理趣经》。双手作金刚拳,左拳按左膝,如持梵箧一般,右拳立于右

状。

⊙文殊师利菩萨手印(三)

此印出于《理趣经》。左手作持花印,即拇指同食指相捻,其馀三指竖立,作

后置于心;右手作剑印,即是以拇指倾压无名指、小指之指甲,其馀二指竖起,继

来斩左手花茎三次,此乃切断凡夫隔执之义。

⊙五字文殊金刚剑印

双手外缚,两中指竖合,指上节弯曲如剑形,又名为文殊剑印,为金刚界三昧耶

萨印。

[真言]

阿(1)罗(2)波(3)左(4)那(5)

a(1)ra(2)pa(3)ca(4)na(5)

⊙五髻印

右手无名指暨左手小指指端相合,继之把右手小指与左手无名指指

中指、食指、拇指指端亦各自相合,此印形如五峯状,将其置之心、两

顶。与《觉禅钞》中所说稍有不同,双的金刚合掌,以右小指面倾压左

中指面倾压左食指面,而两拇指并立,此印文名为五字文殊师利印。

[真言]

唵(1)耨佉(2)那泚(3)澹(4)

om(1)duhkha(2)cheda(3)dham(4)

⊙八字文殊手印

双手虚心合掌,将两中指依附于两无名指背,两拇指并竖,两食指

于两拇指上。据大日经密印品所述,此乃胎藏文殊院之印。中指、无名

莲花,拇指、食指为剑形,即表示三昧耶形。

[真言]{佛像手印}.

唵(1)阿(2)味(3)囉(4)(左合右牛)(5)佉(6)左(7)洛

om(1)ah(2)vi(3)ra(4)hum(5)kha(6)ca(7)rah(8)

⊙八字文殊大精进印

双手内缚,两拇指竖起,微弯曲而倾压两食指,然而二拇指及两食

闭二种说法;启时如狮口大张,(左口右敢)食一切众生烦恼不祥等,闭

口右敢)食已毕,故此印又称之为狮子口,或名之为大精进印、一切无

印、狮子首印、文殊狮子口印、宝珠印、妙吉祥破诸宿曜印、破宿曜障

切不祥印等,而与佛部心三昧耶同。

[真言]

唵(1)阿(2)味(3)囉(4)(左合右牛)(5)佉(6)左(7)洛

om(1)ah(2)vi(3)ra(4)hum(5)kha(6)ca(7)rah(8)

⊙六字文殊

于掌中将两无名指以右压左而相勾结,两小指、中指直竖相拄,弯

各中指之背上节。同时食指来去。

[真言]

唵缚鸡淡纳莫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

(梵名Samantabhadra

),

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义译作遍吉,

普示现于一切佛刹的菩萨,所以佛教徒常尊称其为大行普贤菩萨,以彰显其特德

《大日经疏》卷一中说:普贤菩萨,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是说

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具备众德,所以

密教普贤是以其表示菩提心,认为他与金刚手、金刚萨埵、一切义成就菩萨

普贤代表一切诸佛的理德与定德,与文殊的智德、证德相对,两者并为释迦

胁待。文殊贺狮、普贤乘象,表示理智相即、行证相应。

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的代表,象征著究极的大乘精神。在《华严经》中明示一切佛法归于毗卢殊、普贤二大士,三者并称“华严三圣”,其中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菩萨行德本体。

⊙普贤菩萨根本印

双手外缚,两中指指端相合竖立,又名为三昧耶印、根本印[真言]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