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汉语词典>闭关锁国的意思
guān suǒ guó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读音为 bì,guān,suǒ,guó。意思是:闭关锁国[ bì guān suǒ guó ]⒈  封闭关口,自我保守,自我保守,不跟外国来往。例封建的闭关锁国的日本变为帝国主义的日本。英close the communications at the borders; lock one's doors against the world;

拼音bì guān suǒ guó

注音ㄅㄧˋ ㄍㄨㄢ ㄙㄨㄛˇ ㄍㄨㄛˊ

词性 动词 成语

繁体 閉關鎖國

近音词、同音词 閉關鎖國 闭关锁国  

词语解释

闭关锁国[ bì guān suǒ guó ]

⒈  封闭关口,自我保守,自我保守,不跟外国来往

封建的闭关锁国的日本变为帝国主义的日本。

close the communications at the borders; lock one's doors against the world;

引证解释

⒈  谓闭关自守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毛泽东 《矛盾论》一:“帝国主义的 俄国 变为社会主义的 苏联,封建的闭关锁国的 日本 变为帝国主义的 日本,这些国家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

国语辞典

闭关锁国[ bì guān suǒ guó ]

⒈  闭关,满清末年清廷采取闭关政策。锁国,日本自基督教传入后两百多年中,严禁日本与其他国家接触的时代。闭关锁国指关闭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网络百科

闭关锁国

  • 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也因此中国的整体国力及发展落后予西方国家。
  • 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
  • 1723年(雍正元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被视为锁国的开始。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西洋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 清代实行了“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鸦片)的英国商人,马克思曾在他的文章中接受了这一观点,后来这一观点于20世纪50年代纳入了当时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写入了教科书,并且形成了一个观点认为“清代闭关锁国”。从相关政策执行中实际的微观行为和宏观效果上看,同样不是。另外,明清两代,明朝虽然在明前期至隆庆开关时期近乎全面海禁,但仍然在隆庆开关时开放了漳州月港一处口岸。明代禁海时期约占75%,开海时期约占25%。在鸦片战争前的清代,禁海时期约占15%,开海时期约占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