絜矩
拼音xié jǔ
注音ㄒㄧㄝˊ ㄐㄩˇ
近音词、同音词 絜矩 携沮 胁惧 械具 寫據 谐剧 协句 協句 写据 谐句 懈沮 脅懼 写具 寫具 諧句 攜沮 諧劇
词语解释
絜矩[ xié jǔ ]
⒈ 絜,度量;矩,画方形的用具,引申为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
引证解释
⒈ 絜,度量;矩,画方形的用具,引申为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
引《礼记·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郑玄 注:“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谓当执而行之,动作不失之。”
朱熹 集注:“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方,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奋豪杰以特兴,亦多微妙奇伟,非颖秀士亲承其旨趣,固莫能通。”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他两个既有这番志嚮,又説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他两个办起来,才是个‘絜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