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汉语词典>笊篱的意思
zhào

笊篱

笊篱读音为 zhào,lí。意思是:笊篱[ zhào li ]⒈  用竹篾、柳条或铁丝等编织的用具,能漏水,用在水、汤里捞东西。英a bamboo, wicker or wire strainer;

拼音zhào lí

注音ㄓㄠˋ ㄌㄧˊ

繁体 笊籬

近音词、同音词 照例 笊篱 赵李 招理 趙李 照理 爪篱 笊籬 找篱 招礼 爪籬 招禮 棹力 找籬 兆黎  

词语解释

笊篱[ zhào li ]

⒈  用竹篾柳条或铁丝等编织的用具,能漏水,用在水、汤里捞东西。

a bamboo, wicker or wire strainer;

引证解释

⒈  用竹篾或铁丝、柳条编成蛛网状供捞物沥水的器具。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拣取均者,熟蒸,曝乾。须即汤煮,笊篱漉出,别作臛浇。”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三折:“我一日编十把笊篱,着 灵兆 孩儿货卖。”
西游记》第四六回:“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笊篱,有的窗口放着一对笊篱。”

网络百科

笊篱

  • 笊篱是一种发源于中国的传统的烹饪器具,用竹篾、柳条、铅丝等编成。像漏勺一样,有眼儿,烹饪时,用来捞取食物,使被捞的食品与汤、油分离。
  • 主要用于捞饺子、捞面等等。由于笊网形状酷似蜘蛛网,故英文译作Spider。闽南语俗称面摵仔,摵仔面(俗写作切仔面)一名即源于此。材质有竹编的、金属的(旧时有用黄铜、铝等金属打造,当前多用铁和不锈钢制成)。福建农村用的笊篱都用毛竹编成,用于打捞番薯米和未完全煮熟的大米饭,然后装到饭甑中蒸煮。笊篱把手也用毛竹片而制成,长约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