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币
皮币读音为 pí,bì。意思是:皮币[ pí bì ]⒈ 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⒉ 汉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
拼音pí bì
注音ㄆㄧˊ ㄅㄧˋ
繁体 皮幣
近音词、同音词 疲弊 疲敝 皮币 匹比 譬比 否闭 批笔 疲獘 僻鄙 批筆 皮幣 否閉
词语解释
皮币[ pí bì ]
⒉ 汉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
引证解释
⒈ 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
引《管子·五行》:“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於天下诸侯。”
《国语·吴语》:“春秋皮币玉帛子女,以宾服焉。”
⒉ 汉 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按,此币发行于 汉武帝 元狩 四年(公元前119年),是一种信用货币。
引《史记·平準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繢,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