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痰火的意思

tán huǒ

痰火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词语解释

痰火[ tán huǒ ]

⒈  中医术语。体内痰浊与火邪互结或痰浊郁久化火的病理变化。多表现为喘息、咳嗽、怔忡、昏厥等。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引证解释

⒈  中医术语。体内痰浊与火邪互结或痰浊郁久化火的病理变化。多表现为喘息、咳嗽、怔忡、昏厥等。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中风》:“痰火内发病心官。”
注:“心病痰火,轻则舌强难语,重则痰壅神昏。”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荆公 原有痰火症,住在小舟多日,情怀抑鬱,火症復发。思欲舍舟登陆,观看市井风景,少舒愁绪。”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不想那客人是中年的人,有痰火病的。就这一推里,一交跌去,闷倒在地。”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杨执中 老年痰火疾,夜里要人作伴。”
茅盾 《子夜》一:“是痰火么?爸爸向来有这毛病么?”

成语词典网m.377r.com

网络百科

痰火 科普中国

  • 痰火是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证,即所谓"窠囊之痰"。该证平时可无明显症状,如因外邪或饮食内伤等因素则引致发作。其症颇似哮喘,症见烦热胸痛,口干唇燥,痰块很难咯出等。甚或出现头部及耳后有痰核如串珠状,或脏下有结核的病症。其核按之紧,推之不移,并兼见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因其由于肝火、痰郁所致,故名痰火。
  • 成语词典网m.377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