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汉语词典>参议的意思
cān

参议

参议读音为 cān,yì。意思是:参议[ cān yì ]⒈  参与谋议。⒉  官名。金军中、元明中书省属官,明布政司、通政司,清各部,民国初高级军事机关,均置“参议”。

拼音cān yì

注音ㄘㄢ ㄧˋ

繁体 參議

近义词 商讨   咨议    

近音词、同音词 參一 残佚 参一 参议 蚕蚁 参夷 餐挹 蠶蟻 殘佚 蚕衣 残邑 参诣 參詣 残夷 蠶衣 残遗 参疑 參疑 黪衣 參夷  

词语解释

参议[ cān yì ]

⒈  参与谋议

⒉  官名。金军中、元明中书省属官,明布政司、通政司,清各部,民国初高级军事机关,均置“参议”。

引证解释

⒈  参与谋议。

《后汉书·班固传下》:“永元 初,大将军 竇宪 出征 匈奴,以 固 为中护军,与参议。”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 久典枢衡,天下威权,并归於己,臺司机务, 希烈 不敢参议,但唯诺而已。”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七:“﹝ 和珅 ﹞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法,不许部臣参议一字。”

⒉  官名。 金 军中、 元 明 中书省属官, 明 布政司、通政司, 清 各部, 民国 初高级军事机关,均置“参议”。

《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蒙古 取 金潞州,元帅右监军 纳哈塔布拉图 参议官 王良臣 死之。”

网络百科

参议

  • 官名,最早在明初中书省出现,参议府有参议官,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后废。其后至北洋军阀与国民党统治时期,皆有不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