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面相(深度好文)
详细内容
会读书不如会读人,会读人不如会识人,会识人不如会用人,会用人不如会做人。看人者必被人看,倘若你道行不深,看人也不会真。 人活到老了,就学会看人。看人是一种本事,是累积下来的经验,错不了的。古人说:人不可貌相。我却说:人绝对可以貌相,我是一个绝对以貌取人的人。 相貌也不单是外表,是配合了眼神和谈吐,以及许多小动作而成。这一来,看人更加准确。 獐头鼠目的人,好不到哪里去,和你谈话时偷偷瞄你一眼,心里不知打什么坏主意,这些人要避开,愈远愈好。 大老板身边有一群人,嬉皮笑脸地拍马屁,这些人的知识不会高到哪里去。虽然说要保得住饭碗,也不必做到这种地步,能当得上老板的人,还不都是聪明人?他们心中有数,对这群来讨好自己的,虽不讨厌,但是心中不信任,是必然的事。 说教式地把一件不愉快的事重复又重复,是生活刻板的人,做人消极的人,这种人尽量少和他们交谈,要不然你的精力会被他们吸光。年轻时不懂,遇到上述这些人就马上和他们对抗,给他们脸色看,誓不两立,结果是给他们害惨。现在学会对付,笑脸迎之,或当透明,望到他们背后的东西,但心中还是一百个看不起。 美丑不是一个很大的关键。 我遇到很多美女,和她们谈上一个小时,即刻知道她们的妈妈喜欢些什么、用什么化妆品、爱驾什么车。她们的一生,好像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一小时内,再聊下去,也没有什么话题。当然,在某种情形之下,你不需要很多话题。 丑人多作怪是不可以原谅的。几乎所有的三八婆都是这一个典型。和她们为伍,自己总会变成一个,一字曰八,总之总之,碰不得也。愁眉深锁的女人,说什么也讨不到她们的欢心,不管多美,也极为危险,这些人多数有自杀倾向,最怕是有这个念头时,拉你一块走。这种女人送给我,我也不要。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的,像林黛玉和乐蒂等人,都是遗传基因使她们不快乐。 大笑姑婆很好,她们少了一根筋,忧愁一下子忘记,很可爱的。 爱吃东西的人,多数不是什么坏人。他们拼命追求美食,没有时间去害人。大笑姑婆兼馋嘴,是完美的结合,这种女人多多益善。样子普通,但有股灵气的女人,最值得爱。什么叫有灵气?看她们的眼睛就知道,你一说话,她们的口还没有张开之前,眼睛已动,眼睛告诉你她们赞不赞成。即使她们不同意你的看法,也不会和你争辩,因为,她们知道,世界上要有各种意见,才有趣。 我们以前选新人,六七十年代中一部片就是上千个,有谁能当上女主角,全靠她们的一双眼睛,有的长得很美,但双眼呆滞,没有焦点,这种女人怎么教,都教不会演一个小角色。 自命不凡,高姿态出现的女强人最令人讨厌――她当身边的人都是白痴,只有自己一个才是最精的。这种女人不管美丑,多数男人都不会去碰她们。 “我还很年轻,要怎么样才学会看人?”小朋友常这么问我。 要学会看人,先学会看自己。 本人一定要保存一份天真。 像婴儿一样,瞪着眼睛看人,最直接了。 沉默最好,学习过程之中,牢牢记住就是,不要发表任何意见,否则即刻露出自己无知的马脚。 注视对方的眼睛,当他们避开你的视线时,毛病就看得出来了。 也不是绝对地不出声。将学到的和一位你信得过的长辈商讨,问他们自己的看法对与不对。长辈的说法你不一定赞同,可以追问,但不能反驳,否则人家嫌你烦,就不教你。 慢慢地,你就学会看人了,之中你一定会受到种种的创伤,当成交学费,不必自怨自艾。 两边腮骨突出来的,所谓的反腮,是危险的人,把你吃光了骨头也不吐出来。以前我不相信,后来看得多,综合起来,发现比例上坏的实在占多。 说话时只见口中下面的一排牙齿,这种人也多数不可靠。 一眼看上去像一个“猪头”,这种人不一定坏,但大有可能是愚蠢的、怕事的、不负责任的。 从不见笑容,眼睛像兀鹰一样的,阴险得很,德国的希特勒,就是例子。 什么时候学会看人,年纪大了自然懂得。当你毕业时,照照镜子,看到一只老狐狸。我就是一个例子。 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深度好文) 先讲一个故事: 某人在四线城市,有套单位集资建的小房子,60㎡左右,因为房子小,家里经济情况改善后,某人又买了一套大房子。因为装修新房等原因,小房子一直空着。 这时某人乡下有个亲戚过来打工。亲戚就说,不如把房子租给我吧,我付你房租。某人同意了,考虑到当时租金也就500块钱,还不如不要。就这样,过去了很多年,亲戚一直也没给过租金。而这期间房价一直在上涨,租金自然也涨;某人在这期间又陆续买了2套房子,贷款。 后来,某人相中了一个新建商场的商铺,地段价格十分诱人。商铺昂贵,某人要买商铺就必须要卖掉2套房子。权衡之后决定卖掉给亲戚的那套房子,再卖掉一套贷款的房子。好的地段当然看上的人很多,时间有限,所以某人就去和亲戚讲,能不能尽快再找个房子租。 接下来,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情了。亲戚非常生气,表示:“你什么意思,这不明摆着撵人走吗?有话你就明说,我们交你租金不就行了吗?至于找个借口把人往外撵吗?你这不缺德吗?”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亲戚根本就不去找房子,某人实在等不了,直接自己去中介找了间合适的房子,并且表示可以先垫付1月的租金。亲戚一看,实在是没办法了,说那你直接把房子卖我吧! 某人着急买商铺,况且卖谁不是卖啊。但万万没想到,亲戚提出10万块钱买这套房子!某人心情简直日了狗,按市价这套房子已经升值到23万,中介甚至表示,如果卖20万可直接现金收房。 某人无法接受。然后亲戚就找了很多人过来说:两口子不容易,孩子还上学,打工也不轻松,你们两家又是这么近的亲戚,你们家好几套房子,那么有钱,也不缺他这点小钱,就算照顾亲戚了,便宜卖给他得了巴拉巴拉„„ 某人最后表示可以看在亲戚的面子上,20万卖给他,亲戚要是不买,就直接委托为中介了。然后画风就变成了这样:“你们这是要把人赶尽杀绝啊!为了钱,连亲戚也不认,为了钱,连心都黑了。你这样要遭报应的,你这样要家破人亡 的!” 最后的结果是,两家人闹得仇人一样。性格决定面相(深度好文) 故事讲完了,是真事儿,欢迎对号入座。太宗曾经曰过,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恩将仇报的故事简直写满了史书,当年北燕王高云,救了两个吃不上饭的壮士,又赐宝物又赐美酒的,时不常地还一起玩玩美女(咦„„)结果呢?这俩壮士某天突然想:凭啥咱俩天天见到他还要鞠躬下跪的,凭什么他是王,咱们连个官都没有,然后两个人持剑入宫,活生生把北燕王给弄死了。 自古,中国有句很耐人寻味的谚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更有甚者,真的就上来把你弄死了! 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对贵民族的劣根性表述的入木三分。不过,作为一个严肃的公众号,我想应该抛却所谓的“中国人的劣根性”,严肃地谈一谈造成这种畸形情感状态的根源。 很多年以前,我和蜘蛛侠聊天(谢谢,我知道,这个逼装的有点过了),他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拥有一颗悲悯之心是非常高尚的,许多有能力的人,将这颗悲悯之心化为满腔热血,去无私地帮助那些身边的弱势群体。很多慈善家、NGO组织者和心怀悲悯的好人,在对某些人(注意是某些人)进行帮助之后,却事与愿违,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帮助,竟然回馈我们的是冷冰冰的伤害。 你说,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事,你骗人,我不信我不信我就是小公举,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都是非常勤劳善良的。好吧,上图: 一个馒头店主,看到很多环卫工人和流浪汉吃不上热乎饭,开办了“爱心馒头”,免费送热乎馒头。过分的不仅仅是“我不要馒头了,你退钱给我吧”,更多过分的在于,停止免费送馒头后,很多“纯洁善良的底层民众”大闹馒头店,污蔑栽赃者有之,破口大骂者有之„„性格决定面相(深度好文) 我真的很难忘记馒头店店主哭泣的画面。店主和她帮助的人非亲非故,而且人数庞大,不可能来领馒头的人都是“坏人”。为什么这些人都没意识到:他们 本该感谢这位在寒冬中送他们热馒头的善良女人啊! 为什么? 如果用经济学的概念解释,我认为这是一种“感恩的边际效应”。神马是边际效应呢?枯燥的经济学定义我就不在这里复制了,我来举个栗子吧: 你快饿死了,有人给了你一个馒头,你感激的恨不得给他做牛做马;然后又有人送你馒头,你感激的痛哭流涕;然后,又一个馒头之后,你饱了;然后,依然有人不断送你馒头„„ 当你手里攥着几十个馒头,你几乎已经忘记这些人救了你,你的心理很可能是:我艹,这帮傻B慈善作秀的为什么只知道送馒头,我还需要衣服,我还需要钱„„ 第一次收到来自陌生人的帮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心存感激的,但如果同一个人对他施惠第2次、第3次、第100次之后呢? 不好意思,他会觉得这理所应当!一旦你停止了对他的帮助,他反而会心生怨念。重要的是,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中,受到帮助的人心中的感激递减,而递减到一定程度上,受助者几乎已经坦然地接受别人的馈赠,并认为这理所应当。最后,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并丝毫在心理上不觉得这有任何不妥。 你说,馒头店资助的都是底层穷人,穷人毕竟有其思维局限性。好,我再举个例子,受资助者都是“天真无邪”的学生,其中不乏大学生: 有多人还记得这位曾经感动中国的歌手? 丛飞,是的,这实在是个悲伤的故事。作为曾经风光的男歌手,丛飞短暂的一生参加400多场义演,累计捐款300多万,资助183名贫困学生,为了供贫困儿童上学拼命演出,耽误了治疗,死于胃癌,终年37岁。在丛飞身患胃癌实在无法继续资助时,那些天真无邪的学生和国家栋梁的大学生是怎么做的呢? “骗子,义演赚了那么多,胃病能花多少钱” “你不是说好要把我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你还在上初中你就不出钱了,你不 是坑人吗?” “我现在在治疗所以不能继续汇款。” “那你什么时候才能治好病演出挣钱啊?” 挣你妈逼啊! Sorry,我爆粗口了,请善意地相信作者是个温和的人,我只是觉得,这里应该有粗口! 很难想象丛飞最后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家徒四壁,他去世的时候,女儿还不到一岁,那些他曾经拼命工作省吃俭用去帮助的人,在他频死时刻,还在和他伸手要钱,态度冰冷而强硬,很多学生甚至拒绝承认被丛飞资助过,更别提看望。 《中国青年报》当年的报道,注意最后一句:“我从没有强迫过他”。 为什么? 除了“感恩的边际效应”之外,我再向各位普及一个心理学概念:“失败者的愤怒”。性格决定面相(深度好文) 失败者的愤怒,是源于对自己失败的境遇感受到的自卑与恐慌,但由于人总是能够无条件的原谅自己,因此这种对自身境遇的自卑与恐慌,在自我心理的调节下(或者你可以理解为扭曲下),从一开始就跳出了自我的检讨,而转嫁到他人。你看文革中打死自己亲友的人,至今也认为是那个时代的错误,而从不承认自己对这件错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丛飞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感恩的边际效应”加上“失败者的愤怒”。因为这种心理上的扭曲,受助者摇身一变,从“受人资助”变成了“被丛飞利用”的弱势群体,不仅逐渐忘记了当初第一次接到资助的感动,到最后,被资助者反而认为丛飞帮助自己是有目的,转而仇恨丛飞。 强于自己的人总在提醒自己的失败,而人又无条件原谅自己的无能并转移自己的自卑。因此“失败者的愤怒”在越亲近的关系中,表现的越明显,因为他潜 意识里认为你们的能力思维格局都是一个层次的,你比我过得好,只是运气好而已,他永远看不到你自身的努力。虽然部分人确实是因为运气好而过上好日子的。 当年都是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凭什么你开宾利;当年都是一起吃路边摊的好闺密,凭什么你拎爱马仕嫁高富帅而我买个尿不湿还要比价;当年都是村里的破落户,凭什么你家住别墅而我依然只能在土坯房里打麻将„„ “你现在过的比我好,早晚有一天会落魄”就是一种典型的失败者的愤怒。 “我给你一颗糖,你看到我给别人两颗,你就对我有看法了,但你不知道他也曾给我两颗糖,而你什么都没给过我。” 朋友圈盛传的这段话,也是一种典型的失败者的愤怒,糖块数量的不公平使她在潜意识中有了自己处于“失败的朋友关系”的担忧与自卑,而本能引导她直接将问题转移到送糖者身上,“是你做人有问题”,而如果不幸你一直无私地送她糖,那么她更早已没有当初接受第一块糖时的温暖与感动,所以,一旦你送的少了或者停止赠送,你的朋友将不可逆转的产生愤怒! 一个正常的单位招聘员工,最看重的一定是应聘者的专业素养。他能不能胜任以后要从事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一个正常的决策者绝不会因为一两个美好的举动而聘用一个无法胜任工作的人。渔的渔民,生活虽不易,却让人为之幸福。单位招聘,我是主考官之一。面试当天一大早赶去,休息区已经有几个应聘者先到了。刚巧办公室没水了,我去休息区的饮水机接热水,过去后,发现饮水机关着,我前前后后按了好几个键,居然打不开。这时,一个来应聘的穿黄衬衫的姑娘走过来,跟我一起研究那个饮水机。很快,她发现还有个总开关没开,打开,灯亮了。 我回办公室忙我的事。几分钟后,黄衣女孩轻轻敲我的门说,“老师,水开了”。我愉快地说了声谢谢,不由得对这姑娘心生好感,觉得她又聪明又周到。 面试时,因为有刚才那一点好感,我对黄衣女孩就多留了点心,很仔细地看了她的简历,还多问了她几个问题。她的谈吐和素养是不错的,可惜专业背景比较差,没有与应聘职位相关的工作经验,说起专业知识,显得非常生疏。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于是,她没有进入下一轮。 不想,面试结果出来后,这个女孩不晓得从哪里得到我的电话,三次打给我,询问她没有通过的原因,恳请我再给她一次机会。 我完全知道她的心理——因为面试当天那一杯水的交情,她一定看出了我对她的好感,于是觉得我在这次招聘中,必然会给她高分。她在电话里对我说,“能不能拜托您跟另外两位面试的老师说一下,再给我个机会。”我苦笑,告诉她,以她的专业背景,我连我自己都说服不了。 她挂掉电话时的语气是相当失望的。 其实,我很想跟她多说一句:虽然你看起来是个勤快懂事的姑娘,但我们招聘的不是保姆,不是勤杂工,而是要在专业领域杀出一片天地的战士,仅仅在为人处世方面做得好,是远远不够的。 后来我去某大学参加关于就业培训的讲座,主讲老师的生动描绘让我大跌眼镜,也更加理解了那个姑娘为什么三番五次打电话给我。讲师准备了很多案例,说某届的某个毕业生因为在面试时讲了自己打工赚钱给农村老母治病的经历,赢得了考官的心,也收获了一份好工作;说某个毕业生的简历做得别出心裁,让人过目不忘,于是得到了好工作;还有某某毕业生,只因在楼梯口遇到考官,帮他提了一摞书上楼,就求职成功了。 作为一个工作多年、也多次参与招聘的过来人,我真是对这样的教育哭笑不得。没错,对于一次求职来说,细节很重要。你的简历做得好,你的表现真诚有礼,你有一些赢得考官好感的言语或举动,都会为你的求职加分,但是必须知道,仅靠这些绝对不足以得到一份好工作。一个正常的单位招聘员工,最看重的一定是应聘者的专业素养。他能不能胜任以后要从事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一个正常的决策者绝不会因为一两个美好的举动而聘用一个无法胜任工作的人。同样的,如果你确实具备工作能力,人家对你未来的贡献有美好预期,那么,面试中有一点点小失误小差错,都是比较容易被原谅的。 有一个关于多年前微软招聘中国公司总经理的故事被讲过很多次,到现在还在流传。说有三个人进入了那场面试的最后一轮,当时面试现场没有准备椅子,但每个应聘者进来,考官都会说:请坐。前两个人都茫然地选择了站着说,而第三个人——就是著名的吴士宏,聪明地出去搬了把椅子进来。于是,主考官认为此人有思想有见解,有开拓市场的能力,所以选择了她。 这个故事很励志,也很蒙人,不知误导了多少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他们会误以为原来找工作只是情商的事,靠着一点小聪明就能轻松得到大公司的好职位。其实你用脚趾头想想,如果吴士宏没有人脉,没有工作经验,没有过硬的实力,微软会因为她能主动出去搬把椅子就录用她吗?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事实上,吴士宏在进微软之前,就已经是IBM中国经销渠道总经理了。 所以,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对细枝末节的小问题的无限夸大,更不要因为一两个偶然的个例改变对事情的基本认识。如果你要找一份好工作,细节不可忽视,但实力比细节重要百倍。只有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细节的作用才会凸显。如果你太过专注于小细节而忽略了根本能力的修炼,那真是本末倒置了。如果你真的相信“细节能完全决定成败”,估计就是励志故事看得太多,中毒太深了。 一个好单位的考官一定知道,那些存心表现的小聪明,存在太多偶然因素,实在算不了什么。要不要录用一个人,要看的还是他在专业领域的真正实力。如果哪个考官会被一些小细节迷惑而一叶障目,那么这多半也不是什么好单位,你就算被录用,以后的工作也不会太舒心。 算命(深度好文) 世间任何事都有规律,找到了命运的规律,就不难推算出人的命运轨迹。 很多人算命,就是在困境的时候就是求个希望,在顺境的时候就是求个心安,都是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算完命后,总是希望有个化解的办法。但从命理角度而言,并不能给你提供任何解决方案。对未来的规劝,也不见得有什么用,一是不见得能听进去,二是当时就是鬼使神差让你走那一步,三则外界一些事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能力范畴。性格决定面相(深度好文) 三分天命,七分人为。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是自己的心与行为在时时刻刻左右命运。 1)要改命,调整自己的心态,修正自己的行为 福从哪里来?首先是从心上来的。只有慈悲柔软的心能纳一切福。要着意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对天地万物、一草一木、一切卑微弱小的生命,都要有深切的慈悲之心。慈悲柔和的心,让你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一切所需,不求自得。 所用之物,皆要珍惜,物尽其用,不要浪费。用任何东西,都要珍爱它,不要轻贱它。这就是惜福。惜福不只是省下那一点东西,也不是你买不起,而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决定你有没有资格享受福报。 多一点感恩之心,在一切值得感恩与不值得感恩的地方,发现感恩的地方。这样,天地万物都会眷顾你,对你恩宠有加,让你逢凶化吉,处处眷顾着你。 2)施舍 人的福报是有限度的,天地万物,什么都有定数。你花完了也就没有了。人死后,绝大部分落在饿鬼道,为什么?因为不懂得施舍。积福的办法是施舍。来世间一趟,就是消耗福报来了,福报消耗完了,只能落饿鬼道,百年难求一饮一食。 财富来源于施舍。施舍出去的钱,绝对不会亏的。果实永远远远多于下下去的种子。很多富豪都有施舍的习惯。这是他们历生历世带来的习气,正是这种习气,让他们乐于施舍,故有今世大富之报。此世的施舍,又让他们未来得大福报。施舍的果报不一定要等到下一生,很多是马上就有见到回报的。 当然,无求之施才是正途。但我们大部分都是凡人,从凡人到圣人,是可以通过这些行为,逐渐改变,一步一步走上去的。施舍的过程,就是个放开心量的过程。 施舍越多,心境越大,越仁慈。这是从施舍过程中一步步培养出来的。 施舍时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以欢喜之心施舍出去的财富,回报的财富也是让你快乐的。而以不高兴的态度施舍出去的财富,回报的也仅是财富,这些财富不能给你带来快乐。 3)性格宽厚一点 很多或太过偏激、或太过苛求、或太好洁癖的人,往往易遭横祸或恶病。而心量宽大、什么事都看得过去的人,往往平平安安,什么事都没有。 这就是心造命。你的心这也不容,那也不容,你的世界就是不宽容的世界。天地也不会对你宽容。一些事可小可大,在别人身上是小事,到你身上就变得不可收拾。小小的厄运与过错,在别人是很轻易就过去了,在你那里就变成了大劫。 所以什么都不要外求,先问问你自己的心。你什么样的心,感生什么样的世界。外境就是你的心的镜子。为什么你走到哪儿都受人欢迎,你的世界一片祥和?因为你的心慈爱、平和、宽容。 为什么有的人走到哪都不受人尊重?因为他的心偏激、自私、看谁都不顺眼。心好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一片祥和,而世间之事,也往往照着他的心念走;心坏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一片灰暗,而他的世界之事,也往往都是灰暗之事。 这就是心造世界。这是个心与业共同作用的世界,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世界;业也是人的行为的后果,也是心所决定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心造世界。 4)对天地万物多一点敬畏之心 人在世间是很渺小的,如同一棵小草,用不着宇宙联手来毁灭你,一阵风、一点水、一点小小的过错、一点微小的异常都能让你灰飞烟灭、万劫不复。 世界的复杂深广远在人的智慧之外。不要凭着自己一己之见,随意抨击你不了解、或自认为了解的事物。对天地神祗,多一份敬畏。不能相信,就敬而远之,但不要去污辱。把火烧天,你伤不了天,你伤的是自己的手。 这一点一定要小心,天底下没有比做这样的蠢事来给自己制造麻烦更快的捷径。 5)人之尊贵,在于有所节制 生而不克,则泛滥成灾。积福犹如往一个桶中装水,而有些行为就是那桶底下的洞,积多少福,都会漏光。那什么是这个漏洞?最大的漏洞是不孝,不孝父母与公婆。这就是个无底的桶了,这只桶是再也装不进水的。 6)再一个漏洞是不当之财。 不当之财是严重消耗福报的。财来得不明不白,也必定去得不明不白。留下的只有如影随形的业报。 7)还有邪淫,这个是损福报见效最快的。 有很多人就有体会,邪淫过后,一些已成定局的事眼看着就泡汤了,而且泡汤得莫名其妙。邪淫的人,记忆力差,精神萎靡不振,不受人尊重。远期而言,于婚姻有极大的损害,得不如意配偶,即使对方是个大仁大义之人,也会两个人相处不来,即所谓的性格不合。实际上哪里是性格不合?是你的福报不够。
《看人(深度好文)》
《深度好文》
《决定成败的,绝对不只是细节(深度好文)》
《算命(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