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观后感>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详细内容

篇一:《君子小人十大区别》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尽管也残留着社会地位上的区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地位的标准,而以“德行”作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

虽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讥笑为“伪君子”,但这并不影响君子这一词的美好内涵,我们做人、教育影响别人,都应该朝着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远小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心胸光明开朗,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经常愁眉苦脸。

感悟: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是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对人宽容,没有仇怨,所以能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小人的心里永远都有事情,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对,再不然就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君子不论穷达顺逆,都因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满自信与喜悦;小人即无志之人,即使富贵,也会患得患失,更不用说身处困境了。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对待众人,一视同仁,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排斥异己者,结党营私。

感悟: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

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的在于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在于利益。

感悟: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所以,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择;而小人看重利益,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的时候的最大区别。

道义和利益,是君子和小人的两把标尺,他们会用各自的标尺权衡利弊,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感悟: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美好的目标,促成别人的进步、成功。

但如果是不和道义的是,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君子一定不会成人之恶,为虎作伥。成人之美是一种修养的境界,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和与人为善的心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能够以道义包容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营造和谐的氛围;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却心口不一。

感悟: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并且不会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营营苟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阳奉阴违。表面上迎合别人,顺从别人,但是却心怀鬼胎,甚至想着算计别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感悟: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这是君子与小人外在气质的表现。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我们“看气质”。

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申,所谓“君子不骄”就是一个人,若胸有大志,心有定力,有心灵的勇敢,他可以泰然自若而没有骄矜之气;

而一个人处处张扬,处处表现出骄傲,甚至处处攻击,他少了一种气定神闲,这就是小人。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君子,而不能做小人。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这句话有多种解释。一说君子日日长进向上,小人日日沉沦向下;一说君子徇天理,日益高明,小人徇人欲,日益污下。一说君子追求高层次的通达,小人追求低层次的通达;一说君子上达达于道,小人下达达于器。

感悟:古人说,志当存高远。做人两上方向,一个向上,所谓“上达”,一个向下,所谓“下达”。向上即是向善,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向下即是不知改过,不知修身养性,日见

其颓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向上走总是困难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向下走很容易,但结果却是毁掉了自己。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一句中,“土”有不同的解释,按照语境,儒风小编解释为“土地”,引申为田宅等物质利益。君子所思考和忧虑的是德行,小人所思考和忧虑的时候田宅禄位;君子所思考的是不能触犯法律,小人所思考的却是如何获得利益。

感悟:程树德《论语集释》:按此章言人人殊,窃谓当指趋向而言之。君子终日所思者,是如何进德修业。小人则求田问舍而已。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则唯利是图,虽蹈刑辟而不顾。君子和小人所思考和忧虑的东西都不一样,所采取的行动自然也就不一样,最终的结果更是天壤之别。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感悟:“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自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重视。出了问题、有了矛盾,君子有自我反省、自立自强的特质,君子总是反求诸己,先反省自己的做法,寻找自我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而小人则正好相反,从来不会检讨自己,总是把错误和责任推给别人,对别人却是求全责备,自然不会有进步。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感悟:孔子在陈国没有粮食充饥,跟随他的人病倒了,没有办法起床。子路带着怒气来见孔子,曰:“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

”孔子就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不怕穷困潦倒,小人则不择手段地摆脱穷困之境。

能否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然坚持原则和底线,不仅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是真君子和伪君子的区别。《论语》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越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中,越能看出以一个人的本质。

篇二:《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名言名句》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名言名句

人可分为好多种,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君子与小人。何以名为君子?何以名为小人?自古人言,君子有成人之美,小人有助人为恶;君子坦荡荡,无所不可告人,小人常戚戚,凡事不愿与人知。

《佛光菜根谭》说:“君子从不伤害别人,小人从不谴责自己。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迁善则其德日新,是称君子;饰过则其恶弥著,斯谓小人。小人固当远,然亦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可曲为附合。”

所谓君子,大都光明正大,所谓小人,大都偷鸡摸狗;君子诚而有信,小人伪而不真,此皆君子与小人之区别也!做君子或做小人,就在于每一个人的发心与愿力。世间上,有时候有一些人看似君子,其实是小人;有些人看似粗俗,实际上是正人君子。朋友中如果都是君子,他不但能和你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他还会雪中送炭;朋友中如果都是一些小人,他会吹捧逢迎,势利伪装,当你有了苦难的时候,他甚至会对你落井下石。人都希望和君子来往,与小人远离;当你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其实也不难从这些方面去认识君子或小人。

所谓与君子交,其淡如水,因淡而驻久;与小人交,其甜如蜜,但因蜜而不长久。《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因为和君子之交,开始很难,但善于后;与小人交,最初容易,但难于终。

我们在社会上,做人处事,各种利害得失,如果对方是君子,则后果不会有危险,但对方如果是小人,则后果就难以预料了。跟小人做朋友,如一把秤,你有名位有权势,他则俯首低头地奉承你;你如果没有名位没有权势,他则昂昂乎,目中无人;与小人交,又如鲜花,你美丽鲜艳的时候,他把你插在头上,如果你萎谢凋零,他就把你弃之于地,视你如无物。

现在我们如何择君子而交往?这就要看他的人格、道德、慈悲、诚信;我们要如何防患与小人交往?小人往往无品、少德、悭吝、虚伪。所以,君子与小人,不难知也!有道、无道、有法、无法,这就是君子与小人之区别也!

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喜做明事,小人常来暗事;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君子说完就了,小人恨一辈子;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不害他人,小人四处害人;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心无邪念,小人常攻心计;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忙于工作,小人忙于拉帮;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绝不拍须,小人喜献阿谀;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君子没有妒念,小人嫉妒君子;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不去毁谤,小人常寻是非;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己私;君子不窥人私,小人喜寻隐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不议他人,小人常传加毁;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作假;君子不欺孤独,小人专欺幼弱;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君子心喜公正,小人常看势力;君子一身正气,小人满身邪气;---》转后页

君子勇于担当,小人常辩己错;

君子总是谦让,小人气焰嚣张;

君子看人优点,小人常看人错;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常播人短;

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小肚鸡肠;

君子财路取正,小人常暗弄假;

君子怜惜弱者,小人专喜嘲贬;

君子喜欢帮人,小人只会推井;

君子经常反思,小人以凶为大;

君子品德高尚,小人品行拙劣;

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世上般般皆有,唯惟人心难度;

好运常遇君子,坏运净见小人;

君子之与小人,就看言语行动;

假象蒙骗一时,终究事情明了;

劝君宁做君子,千万莫做小人

篇三:《如何辨别君子和小人》

如何辨别君子和小人

在《论语》中,以“德行”作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

一、看胸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惧不安。

心胸的宽广与否是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志之一,而心胸是否宽广并非先天性的,需要靠后天的培养与自身的努力。孔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的胸襟宽广,对人宽容,没有仇怨。小人的心里时常有鬼,永远惴惴不安。

二、看交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对待众人,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排斥异己,结党营私。

三、看利益。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准去衡量;而小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时的最大区别。

四、看是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相反。

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美好的目标。但如果是不合道义的,君子一定不会为虎作伥。

五、看言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常见的。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并且不会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但是,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六、看气质。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我们“主要看气质”。君子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坏事情绪低。这是人之本性,但也要注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七、看志向。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向上即是向善,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向下即是不知改过,不知修身养性,日见其颓废。从善如登,从

恶如崩,向上走总是困难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向下走很容易,但结果却是毁掉了自己。

八、看追求。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君子和小人所思考和忧虑的东西都不一样,所采取的行动自然也就不一样,最终的结果更是天壤之别。

九、看人品。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君子有自我反省、自立自强的特质,寻找自我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不断进步。而小人则从来不会检讨自己,总是把错误和责任推给别人,自己则永远不会有进步。

十、看抉择。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为了。能否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然坚持原则和底线,不仅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是真君子和伪君子的区别。

篇四:《浅谈君子与小人》

浅谈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前言

自汉语课改授《论语》之后,的确大大激起我们对汉语的学习。在这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汉语水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我们该如何做人。正如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人们去学会做人,而在这一方面论语可谓是万众挑一的经典。在论语中孔子往往以君子与小人为依据,来表达他对道德准则的思考。因此持着对君子与小人的浓厚兴趣,我以抄写的《论语》六十句为范围,浅谈我对君子与小人的看法。

正文

我要谈论君子与小人,首先我得明白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根据我现在的理解,我认为君子就是有正气、有道德并行为举止得体,拥有绅士风度的人。而小人则反之,唯利是图,以利益为行事标准,毫无道德。而在古代,对君子与小人的解释与现在并不完全相同。在古代君子被解释为品德高尚,并懂得礼仪的人。而小人则定义为人格卑鄙的人。这是我对君子与小人的简单认识。而在《论语》中,孔子是怎样认识君子与小人的?而孔子又是如何形成对君子与小人的认识的呢?这就是我所要谈论的内容。

一、孔子是如何认识君子与小人的?

首先,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可以从行为中表现出来,做事时只求利益,不顾其他的是小人的行为,而办事时讲道义的则是君子的行为。正如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中可以看出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

其次,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每天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其大意是:君子总想着道德,小人总想着乡土;君子总想着法制,小人总想着实惠。由此可知君子是尊重道德法制的,他总以大局为重,而小人则贪图眼前的利益,喜欢钻空子,占小便宜,一两次可能得手,但这里背藏着危机。因此君子和小人又可以从思想观念中加以区分,君子带着全局观念,视线长远。而小人则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意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第三,君子与小人对待事物的心态也是不同的。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则经常促局忧愁。李里认为:“这是君子与小人的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君子做事皆合天道故不忧,小人行事皆依私欲故多忧戚”。而于丹则认为:“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故君子是以宽广的胸怀接受事物的,而小人则斤斤计较,忧愁万分。

第四,关于君子之道,孔子认为有三种,一是仁者,二是智者,三是勇者。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智、仁、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