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流行音乐为话题
详细内容
第一篇:《一般流行歌曲的结构是以主题》
一般流行歌曲的结构是以主题(A),副歌(B),过度句(插句)(C),流行句(记忆点)(D),桥段(序唱,过门,间奏)(E)等组成,一般来说,单二部曲式最为多见。
主歌:
主歌是流行歌曲中的主体,就是主要段落,也是流行歌曲民谣的基本段落。在许多歌中,就是四句左右的分节歌,不段重复A1A2A3A4~~~~中间有些小变化。
主歌往往在A,A2中描述有关人,事,时间,地点,特定情绪的重要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将有血有肉的细致描写,具像描绘,情节叙述都放在主歌内完成。副歌:
因为副歌有重复,对比两大功能,副歌就成为流行歌曲必不可少而普遍采用的曲式结构。这就是A-B的基本曲式形式结构,大部分歌曲的流行句式,记忆点都设置在副歌部分。
写好副歌,甚至先写出副歌部分,是许多流行歌曲作家常常采用的写作步骤,并获得成功。
副歌的动能:
1,对比性:在节奏上,情感上一定要与主歌形成对比,为曲调提供较大的对比变化
2,重复性:在流行句式上获得重复或变化重复,是流行歌曲传播最重要因素,不可不在意,但也不能对情绪不加以克制
3,发展与概括性:歌曲的高潮往往设计在副歌内出现,而高潮的内容往往要求概括性。1)歌词的格式
一、歌词是左右歌曲创作的魔杖
歌词创作,是横跨文学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的交叉领域,要求歌词的创作者既要具备文学知识,又要对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有所了解。
利用好原则这把剪刀
作词的几项原则:
1,歌词与诗是两种艺术载体,歌词与诗虽然有相同的共性,但歌词就是歌词,不是诗,诗也不是歌词,两者表达方式不同,现代流行歌词尤其这样。2,歌词主题要突出集中,歌词的选材可以宽,但选题要集中,主题一定要突出,不要在一首歌里出现太多事件,太多线索,太多形象,太多人物或太繁琐的时间地点。
3,歌名,标题要有新意,形象且鲜明。
4,歌词要有流行句,记忆点。以流行音乐为话题。
5,歌词语言要简洁,口语化和具有时尚性,通俗性。
6,歌词结构要分明,清晰,歌词构成的基本元素是字,音节,句式,段落。其样式是受到一定的曲式结构所限制的,歌曲曲式中最基本的几个结构要素分别为主歌,副歌,插句,以及记忆点。因此,一首歌词应有段落,有层次,有高潮,有对应和对比。
7,歌词要注意故事性和情节性。
搭好歌词结构框架
歌曲与诗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结构形式的规范不同,这种规范只能称作大体规范。不规范与规范是相对的,初学写作必须了解清楚歌曲的基本规范。我们强调的是歌曲有其独特的风格韵味,也有它优美动人的语言,如果初学者忽视歌词创作必须符合歌曲曲式结构的规律,就是最大的错误。
一个词人的思维逻辑常常表现在他们结构布局上。
即大结构的段落,小结构的层次。
结构原则:
1;歌词结构必须服从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感情,人物活动,情节发展,环境描写,感情延伸的需要。
2;歌词的结构安排,必须符合事物,故事,情节内在联系,要合情合理,合逻辑。
3;结构安排要层次清楚,连贯,简洁。
4;歌词结构应充分考虑歌曲载体,演出形式等因素,因形式不同而结构不同。
一般流行歌曲的结构是以主歌(A),副歌(B),过度句(插句)(C),流行句(记忆点)(D),桥段(序唱,过门,间奏),(E)等组成,一般来说,单二部曲式最为多见。主歌:
主歌是流行歌曲中的主体,就是主要段落,也是流行歌曲的基本段落。在许多歌中,就是四句左右的分节歌,不段重复A1A2A3A4......中间有些小变化。主歌往往在A1,A2中描述有关人,事,时间,地点,特定情绪的重要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将有血有肉的细致描写,具像描绘,情节叙述都放在主歌内完成。副歌:
因为副歌有重复,对比两大功能,副歌就成为流行歌曲必不可少而普遍采用的曲式结构。这就是A-B的基本曲式形式结构,大部分歌曲的流行句式,记忆点都设置在副歌部分。以流行音乐为话题。
写好副歌,甚至先写出副歌部分,是许多流行歌曲作家常常采用的写作步骤,并获得成功。
副歌的功能:
1,对比性:在节奏上,情感上一定要与主歌形成对比,为曲调提供较大的对比变化。
2,重复性:在流行句式上获得重复或变化重复,是流行歌曲传播最重要因素,不可不在意,但也不能对情绪不加以克制。
3,发展与概括性:歌曲的高潮往往设计在副歌内出现,而高潮的内容往往要求概括性
流行句或记忆点
歌词中流行句或记忆点的设置方法:
1;以歌名为核心的流行句,是设置流行句或记忆点的第一种方法。2;在主歌中设置流行句或记忆点。
3;在副歌中设置流行句或记忆点。
过度句,插句,引导句
可以称为副歌前的导句,也可称为A,B间的插句,过度句,一般二句到四句组成,最好不要超过主歌或副歌,否则会喧宾夺主。
间奏,桥段
桥段,间奏通常出现在歌曲中间2/3处的段落,目的是为了~改变~和扭转歌曲的调性关系,让情绪和气氛产生对比和变化,使听觉有新的冲击。
1,演唱式桥段,需要歌词中给一个新信号,新信息,有时用衬托词搭桥。2,演奏式桥段,这是典型的间奏写法或用独奏SOLO,或用节奏型,或用齐奏等等,总之,演奏式桥段,即间奏,应尽量避开主歌,副歌的主旋律,以发展新的乐思为好。
(发表时不要把一段主歌分开,即使是分开,作曲时也会把它合在一起作曲子。要养成这个习惯,否则基本没有人会认真看。句式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整个曲式的最基本单位,也是主要的语言节奏单元,一句词往往由若干音节组成,由此形成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形成音乐节奏型。
第二篇:《关于“流行歌曲多以爱情为主题”现象的思考》不知是为何写这样的文章,也许是感触吧!或许是同病相连吧!回想当时那一首《丁香花》这样的伤感爱情歌曲流行网络,于是,一种趋势慢慢发展起来,就是网络歌曲以伤感失恋的歌曲为主。也就在这期间,我也与网络歌曲产生了一种无法抹灭的情缘,渐渐喜欢上了网络伤感歌曲。
六月份,又一股伤感歌曲袭击而来了,前两年的网络红歌手——孙欢(欢子),今年又做出一首首伤感的歌曲,就拿《爱情是伤感的》、《最幸福的人》、《戒不掉的温柔》等一系列伤感情歌来说,绝对是网络伤感歌曲流行的前卫,是由曾春年演唱,我想,要是以欢子的歌声来唱,也许效果更佳,不过这三首也很好听。还有以一首《最后一次温柔》出道的音乐老师——蓝雨(艺名),2010年六月推出新单曲——《崩溃》,说的是爱情已经崩溃,还拿什么挽留,唱一曲离歌有什么用?能挽回已经逝去的爱情吗?那还不如喝醉,再怎么拯救,也还不是白费。还有今年春节期间的一首《爱情买卖》,也都已经在网络上唱红了半片天,五月份那一首首歌曲,如:《偷偷的哭》,六哲的歌《没有他你还会爱我吗》,《彩色粉笔》,《秋风落叶》,《错错错》,也流行了有一段时间......
为何?网络伤感歌曲如此的流行于网络上,也都是关于爱情的失恋的,难道说大家都爱听这之类的歌曲,然后点击率很高,是真的吗?我想不是的,真正的是大家都有感怀于爱情这东西,爱情,确实是难以捉摸的,要不然,怎么会流行于网络上,也许正是一首首这样伤感的歌曲,触动了大家的爱情观念,有的人注定是失恋型的人,而有的人注定是恋爱成功的人,都说伤心的时候可以听情歌,确实也是不错的选择,人难免会伤心的。可是究竟爱情为啥是这样的,唱那些歌曲的人,是真的失恋了吗?而且看他们拍的mtv里面,画面也都是伤感的,我想也不是的,只是大家都很对爱情迷茫,所迷惑,都想找些东西来试着改变下,拿什么呢?只有这些伤感的歌曲,那也是寄托了他们对爱情的情感,对爱情的不解。
网络伤感歌曲,也许真的是一种情感精神上的寄托,在那飘渺的爱情世界里,谁都会有一段铭心刻骨的情缘,谁不为爱倾倒,谁不为爱所迷惑,这也许就是爱情吧!以流行音乐为话题。
听网络伤感歌曲,最让我感到莫名的是唱的几乎都是男的?主要网络红歌手有:蓝雨,欢子,冷漠,六哲,易欣.....这几个人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流行于网络上,而且是靠一首首打动人的伤感情歌出道的,是写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吗?还是为爱失恋而写的情歌呢?其他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易欣是失恋过的,他也确实有才华,以一首《你的选择》红了,唱响大江南北。
在我看来,能唱出这类情歌的,也许只有男的吧!很少女的网络歌手能将这样的歌曲和歌词唱的淋漓尽致,也许都是忧郁型男的吧!也许是我错了,表面阳光,实际内心忧郁,或许是表面忧郁,内在阳光,不过有了这些歌曲,真的将爱情描述的很恰到好,唱的都很入情。回想前些日子,我把一些伤感歌曲用蓝牙发给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她听后对我说:“怎么听你给的歌,都是这样的,好像都是女生不对,都是欠了男生似地。”我好无语,我怎么知道,也许是男生对爱恨执着吧!不想放弃一段自己第一次的爱情吧!我是这样的认为的,也许都是男的陷的太深,不能自拔吧!或许女生也是这样的吧!但愿以后我们都能有一段真的爱情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记得好好把握哦。
在这里,我插入六月的新歌《爱情是伤感的》里面的一些歌词来说:爱情是伤感的,总让人流眼泪,当初谁也离不开谁,现在谁也可以没了谁。爱情是伤感的,总让人觉得累,我要的爱你不肯给,你的真心到底给了谁你给了谁。我也不以流行音乐为话题。
妨直说吧!爱情是有点伤感,我上大学一年来,我的很多同学朋友都向我诉说他们的爱情结局,包括男的女的都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向我诉说?也许我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吧!一个个结局我不想说,也许爱情最终结局是残酷的,要分不分的,这是罪痛苦的,但是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相互喜欢的话,我想结局是不会这样的,我坚信,也请你们相信我。网络歌曲唱的只是一种理念,一种情感罢了,不能一味的以为爱情真的是这样的。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想肯定会有人为爱感慨的,在写的过程中,电脑里一直播放着蓝雨的那首《就算我瞎了眼》,而且还是单曲重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上一首好听的歌曲后会单曲重复),里面的歌词确实让我纳闷,是这样的:(就算我瞎了眼,看不见,生生的被你欺骗,这该死的诺言,到头来,却变成可笑的谎言。就算我瞎了眼,狠狠的把心撕裂,那所谓的永远,到最后,只画下短暂的句点)。我感慨,为什么他要写出这样的歌曲来,也许是写出了一些人的心声。爱情真的就是一场买卖吗?还是只是仅仅存在于《那一夜》之间吗?是不是靠金钱或者什么来衡量的?肯定的回答是不是的,而是靠两个人的真心,才能画上圆满的句点的。在这里,我也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们相爱到老,真心祝福你们。
第三篇:《浅谈流行音乐在单元主题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浅谈流行音乐在单元主题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俏才女
俗话说:“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在我们对现行使用的广东省花城版初中音乐教材深入研究时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是由主题式的单元组成的,一个主题为一个单元,主题中精选了很多古今中外具有美感的内涵、具有高品位的审美价值的曲目,以此将学生引领到音乐的天地中,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迪。然而,对于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的中学生来说,却很难喜欢教材上的音乐。笔者曾对所任教的班级做过调查:全年级将近有九成的学生对流行音乐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听流行音乐,喜欢追随流行音乐,对于现代的明星都了如指掌,并能及时捕捉到最新的潮流信息。由此可见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远远高于教材上的音乐,流行音乐才是他们最大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对教材进行重组,可以选择课外的音乐作品补充现在教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由此可知,我们可以将学生所喜爱的“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使之为教材服务。那么,如何把“流行音乐”这一资源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单元主题欣赏教学中,达到既用好教材、又使学生乐于学习的“双赢局面”呢?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归纳的几点具体做法,愿与大家分享:
一、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喜爱音乐的前提。《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
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材单元主题下的音乐作品各有风格,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时代特征。在初中音乐的单元主题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单元主题的中心内容,精心地选择一些接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新鲜、“时尚”的流行音乐进行导入,创设充满情境的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轻松与快乐来学习音乐,有效地连接到单元主题各个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中。
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爱”这一主题时,我利用学生都熟悉的流行歌曲《爱因为在心中》来导入。这首歌曲一响起,很多学生都会跟着唱。由此我直接点明主题,以这首流行歌曲来强调“爱”这个单元的中心主题,并让学生说“这首歌抒发的是怎样的一种爱?”“除了友爱,课本的第二单元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爱?”进而引导学生打开音乐书寻找答案并回答,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博爱”这一主题欣赏教学中。
又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世界音乐之窗——亚洲音乐”这一主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纳、欣赏亚洲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从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入手,把音乐变成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动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从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上课伊始,我先和学生们谈谈流行音乐的话题,然后引用了学生感兴趣、参与性高的流行音乐《江南style》进行导入。当被问及“最近哪首流行音乐因骑马舞而红遍全球”时,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异口同声地说是《江南style》,并兴奋地表示要和老师一起跳骑马舞。学生们情绪热烈、精神兴奋;随后,我补充介绍了《江南style》是一首取材自韩国本土文化的歌曲,并问学生“韩国是哪个洲的国家?”、“除了韩国,亚洲还有哪些国家?”、你还会跳哪些亚洲地区的舞蹈?”等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从流行音乐自然地进入到“亚洲音乐”的欣赏教学中。整堂课,学生
们在很愉悦、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不仅欣赏了亚洲其它国家的民族音乐,还跟着学跳了菲律宾的竹舞和印度舞,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针对“焦点”,对比欣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表现、创造等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现行的初中音乐教材十分重视选择欣赏作品,各册的单元主题均选取了很多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中外优秀作品,以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但是,对于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来说,教材上经典的音乐作品还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不能使他们产生真正持久的欣赏欲望和热情主动的欣赏行为。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曲调优美、内容健康的流行音乐,将流行音乐与教材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流行音乐与教材音乐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增强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教材音乐的学习兴趣。
《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在“音乐欣赏教学须注意的五个问题”中提出:“要想有效地指导欣赏,就必须从中选择一个焦点,把注意力指向这个焦点进行聆听,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得知,我们也可以将“针对焦点对比欣赏”这一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单元主题欣赏教学中。在教学时,通过仔细推敲单元主题内所欣赏的音乐作品,找出这些音乐作品的共同点,精心挑选出一些针对性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流行音乐,并从中确定一个“焦点”,然后引导学生以这个“焦点”问题进行对比欣赏,以引起学生探究的愿望和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例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主题时,根据单元主题内所欣赏的音乐作品都是经典的爱国民歌,我选用了最新的爱国流行歌曲《我爱我中华》作为范例,以“题材”为焦点,让学生在流行歌曲《我爱我中华》与经典音乐《爱我中华》、《我的中国心》之间进行对比欣赏。在对比欣赏过程中,在流行歌曲《我爱我中华》欢快、热情且有动感的歌声里,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带着焦点问题进行学习,很快地听辨出三首歌曲都是“爱国”题材,还积极地结合了自己的体验对歌曲进行深入分析,听辨出歌曲之间在风格、速度和节奏上的异同之处。课堂上,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上的问题,教学气氛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延伸,创新主题,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充满时代气息的、值得学生更多地关注的优秀音乐作品不时地活跃在学生身边,未能及时在教材中呈现。为此,我们可以紧跟时代的脉搏,创编新主题。譬如,在教了某个单元主题欣赏教学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抓住单元主题某一方面或某一要点的内容,利用流行音乐对这一内容在深度、广度上进行补充、拓展,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或是感恩节等重要节日前夕,充分收集课外素材,设计、创编新主题,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今年父亲节到来之际,为了让长期留守在家的学生们能真切地了解到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让学生学会用实际行动去理解父母、关心父母,我在教完七年级第三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亲情”这一主题后,创编了一个题为“理解父母,珍惜亲情——父亲”主题进行教学。上课前,我先用多媒体播放容祖儿演唱的流行歌曲《世上只有》MV视频,创设出一个温馨、感人、充满亲情的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上课伊始,我顺势向学生提问了诸如“这首歌曲让你想起了谁?、”“他\她现在哪儿?”、“他\她工作辛苦吗?”等一系列引导性问题,进而让学生观看《有一种打工叫艰辛》的视频短片,从中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实况;紧接着,我与学生一起欣赏并学唱了由筷子兄弟演唱的流
行歌曲《父亲》,并引导学生深入去感悟歌词内涵,启发学生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去关心父母”、“怎样报答父母”等。在演唱《父亲》这首流行歌曲时,我看见很多学生都被感动得唱不下去,悄悄地流下了眼泪„„
实践证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教材有选择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还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音乐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课本里的音乐艺术领域,享受到经典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因此,在今后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对教材灵活运用、巧妙安排,适当地更新教材,把具有时代气息、紧贴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补充到教材中,合理地满足中学生多方面的音乐需要,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
第四篇:《我爱音乐》“假如我要重新投胎的话,我愿终身奉献给音乐。世界是只有音乐是最便宜的,可尽情享受也不致引起不良后果的东西。”西度尼.史密斯曾在《自传》中这样深情地写道。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人类品格与灵魂的熏陶,是人类进步的催化剂。音乐对我来说,更是亲密挚友。
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一对对变化莫测的长短拍,一首首激奋昂扬的的旋律,一篇篇意味深远的歌词,带给我们多少欢乐多少甜蜜。音乐,在我心中已不仅仅表达的的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灵魂,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高贵!
我欣赏古典音乐。闲暇时,我会静品一杯苦茗,看着窗外明朗的天空,打开音响,任由浮游空气中的音乐游离、升华、沉淀......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会感叹生命的激情与奋斗;听着《欢乐颂》,我会佩服于音乐家深沉的人生阅历,对生命的不懈追求;我更喜欢阿炳的《二泉映月》,凄伤的二胡声徐徐拉出,我仿佛看见主人公在一片皎洁的月光中,在空明澄澈的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