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设计一年级
详细内容
20.咕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填空: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5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然段,划出描写野牛的句子。 3、(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6—7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瞧,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6、 7自然段。 (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咕咚教学设计一年级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 板书设计 20.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沉着冷静 大伙儿一个跟着一个肯动脑筋 野牛拦、问 教学反思: 整堂课,我对学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预设,因此上得也比较顺,但有一个环节,可是我未曾预料到的。书中讲大象也跟着跑,我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想到学生却揪着大象不放,当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也吓得跟着跑?”我当时一愣,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更精彩。“大象可能认为这咕咚比他还要大,所以也吓得跟着跑。”我在心里为学生的回答喝彩。课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也慢慢领悟了寓意,可有个学生可能上课听得不是很认真,他又问了前面那个问题:“老师,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大象为什么也跟着跑啊?”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大象没动脑筋啊,遇到事情也没去想就跟着瞎跑。”多精彩的回答呀,是学生的问题把课推向了高潮,这可真是所谓的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为我班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咕咚》教学设计咕咚教学设计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教学重点:咕咚教学设计一年级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 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2.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咕咚》。师板书课题并教读:咕咚 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4.组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读好这些词语或短语: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二、整体读文,理解内容。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课件出示木瓜图,认识木瓜。 2.读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 (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 (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 4.教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 5.讨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都吓得跑起来? 6.全班齐读5~7自然段。 (1)指名反馈: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 (2)教师:对,野牛想弄清这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那么这咕咚 是什么呀? (3)理解“拦住”。 7.分角色读课文。 8.谈收获: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9.教师小结。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自己没看见,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 3.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2.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一课学习过的生字词 2、回顾课文大意 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二、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出示第一幅图,学习1-2自然段 ①(PPT)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读,老师点评。 过渡: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出示第二自然段) ②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可怕极了)③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教师随机点评。 ④出示关键句子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这个句子最后用了什么标点符号?(感叹号)感叹号的作用是表达感情的强烈,说明“咕咚”在兔子心目中真的是......(可怕极了!)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都知道,兔子这一喊可不得了,引得一群动物都跟着他跑,那老师不明白了,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跑? 2、(PPT)出示第二幅图,问题“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跑?”(他们都很害怕“咕咚”)①找出关键句子,学生朗读。(用波浪线) ②语言训练模仿自然段说话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 过渡:当时动物们可真是吓得慌成一团。然而野牛却是不慌不忙的。 4、出示第三幅图,学习第5自然段 ①(PPT)“野牛是怎么做的?”(拦住大家)请划出野牛说的话(读句子) ②(PPT出示所有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对比朗读,读出其他动物的惊慌及野牛的镇定。 5、出示第四幅图,学习6-7自然段 ①学生朗读6、7自然段 ②“大伙”指谁?他们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觉得自己刚才很可笑)③语言训练: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此时,小白兔想:_____________ 小猴子想:_____________ 狐狸想:_______________ 山羊想:_______________ 小鹿想:_______________ 大象想: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 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四、总结 希望小朋友们在学过这篇课文后,也能像野牛一样,遇到事情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4幅插图。 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大象跑没跑?他是怎样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他是看见其他的动物跑,他也跟着跑起来。 (2)师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老山羊一边听野牛讲话,一边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经感到可笑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指导作业: 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后第2题。) (一)分段读课文。1~2、3~4、5、6~7段。 (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说说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二、让同学回到家里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同院的小朋友听。 看图学词学句 教学目标 1.认读“咕咚”两个字,复习带口字旁表示声音的词。正确认读并理解“拔腿就跑,拦住,热闹”等词语,读好儿化音“小猴儿”,“大伙儿”,并懂得“大伙儿”的意思,能读准带“哇,啊,呀”等语气词的句子。 2.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懂得遇到事情,不能光凭听到地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懂得遇到事情,不能光凭听到地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动物贴图,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游戏热身,课题导入 1、游戏热身,复习带口字旁的象声词。 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你们一边模仿声音一边加上动作,看谁模仿得最像。明白了吗?那我们试试看。 师:青蛙叫起来了?生:呱呱呱,呱呱呱。 师:苍蝇飞过来了?生:嗡嗡嗡,嗡嗡嗡。 师:大雨下起来了?生:哗哗哗,哗哗哗。 师:小孩哭起来了?生:呜呜呜,呜呜呜。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一学就会。现在老师把这些声音词请出来,(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词都是口字旁的;这些词都是表示声音的。) 师:眼睛真尖,脑子动得真快。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大部分都是口字旁的。但是啊,也有写一些表示声音的字不是口字旁的,比如,小狗怎么叫?---汪汪汪,雷声-----轰隆隆。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呢?(预设:哗哗哗、哈哈哈、嘻嘻嘻、叽叽喳喳),我们把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做-----象声词。 2、课题质疑导入 ①写课题 今天老师也来让你们听一种奇怪的声音,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咕咚) 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写咕咚这两个字。你发现了吗?咕咚这个词也是------口字旁的,也是表示------声音的,所以也是------象声词。 ②读课题 发出咕咚声该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评价:这个声音真有趣。这个声音真有意思。这个声音好特别啊!) ③质疑 那这么奇怪的声音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呢?看来,很多小朋友都已经知道答案了,也有些小朋友还不知道,没关系。把书翻到163页,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次。我们从故事中找找答案吧!开始! 二、整体感知,读词读句。 ㈠自由读课文。 ㈡整体回顾,读词读句。 师:大家读得非常认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 1.出示插图一。看,故事中,首先听到“咕咚”声的是-----兔子。 他被吓了一跳后——指名认读词卡:拔腿就跑.(开火车1组) 2.出示插图二:接着被吓坏的小动物有——指名说。 ⑴正音:小猴儿(这是个儿化音,咱们要注意,火车1组,再一起读) ⑵还有——(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 这些小动物的后面都加了一个词,要读轻声,谁能再来读一读,指名2-3,(指导:“山羊啊”的“啊”的音变的朗读)咱们一起读。像这样的“啊、呀、哇”,还有“吧、吗、呢”等等叫做语气词,注意要读轻声哦。 ⑶像这样带有语气词的句子,还有两个,咱们也来读一读。 出示: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 (知道读准“命啊”,以及语气词读轻声。) ⑷那么多小动物合在一起用一个词儿说就是——儿化音:大伙儿.这也是儿化音。 开火车1组——齐读。 大伙儿就是指——-大家,包括——小猴儿,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 ⑸这么多小动物都来了,这一下子可------热闹(指名读,齐读) 3.出示插图三 就连大象也跟着跑,只有谁跟大家的表现不一样(野牛)幸亏他把大家——认读:拦住。开火车1组,齐读 4.出示插图四:最后才让小动物明白了事情的真象。 ①齐读:最后两段。 ②这个真相是什么呢?咕咚这奇怪的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呢?(请一生说真相) 三、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刚开始的时候,小动物们都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先看看兔子吧!小朋友们自己先来读一读。 ㈠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兔子光凭耳朵听到的声音判断事情的错误 读着读着,你好象看见了一只怎样的兔子?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反馈。你好象看见了一只怎样的兔子?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⑴拔腿就跑 ①仔细看看图,知道"拔腿就跑"是怎样跑吗?谁来做一做动作表演一下?(跑得很快,听到咕咚声马上就跑)(贴图:兔子,板书:跑) ②怎样读好这一句呢?指导朗读(我好像看见了一只跑得特别快得小兔子。这只兔子跑得真快啊!哇!一溜烟就跑了,跑得好快!)咱们一起读好这一句.(指名读3-4,齐读)③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啊?(因为我好害怕;咕咚可怕极了。) ⑵可怕极了 ①请你来当当这只兔子,读一读。(我听出来了,兔子你在叫呢,真害怕!)②谁再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兔子,叫一叫? ③兔子你为什么这么害怕?你以为咕咚是什么东西呀? (预设:妖怪、怪兽、水怪。。。。) 那兔子,现在有水怪在后面追你呢,你害怕地叫起来-------生读。 指名读(3到4名学生) (点拨:这是一只多么慌张的兔子啊;哇,真可怕啊!我看到了一只胆小的兔子啦;„„)齐读。 ㈡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其它小动物们光凭别人的话,盲目跟从的错误 1.(出示插图二)师生合作读。 师:瞧,兔子这一叫,吓着了一连串的小动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读读当时的场面吧。我读黑色部分,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好吗? 2.引导发现,小动物们叫的句子和跑的句子。 发现了吗红色部分的句子,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叫。蓝色部分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跑。 3.学习跑的句子。 咱们就先读读写他们"跑"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小猴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1)齐读。 (2)听到别人的叫声,他们是怎么做的(贴图并板书:小猴儿跟;狐狸山羊小鹿跟;大象跟) 小结:像这样人家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的行为,老师送它一个词叫“跟从”。 4、学习叫的句子 小动物们都是跟着跑,那他们是怎么叫的呢?我们再去瞧瞧。 出示:“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⑴自己来读一读,自由读。 ⑵我们先来看看小猴儿和兔子的话,老师发现他们的话有一个地方不一样,我请一个人读兔子的话,一个人读小猴儿的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他们的话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 ⑶交流反馈。 点绿:"不好了!"咕咚教学设计一年级 "不好了,不好了!" 用一个“不好了”和用两个“不好了”有什么不同吗?谁来读一读? 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读得越来越快) ⑷指导朗读:是啊!读得越来越快了,说明动物们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着急,请你来试一试。还有谁能把这种越来越可怕的感觉读出来?(指名3到4个读) ⑸是啊,连用两个不好了,使事情变得更可怕,更危险了!男女分读. ⒌分角色朗读,戴上头饰。 看来,这话传到后来是越来越严重啊!传到大伙儿呢?(齐读大伙儿的话) 是啊!这话越传越可怕,传到大伙儿那里就变成要-------(生接说)逃命了 ⑴齐读。 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动物们的话,看看是不是有越来越可怕的感觉。 ⑵练读。 谁能把这种越来越恐怖的感觉读出来呢?自己先在位子上练练,待会儿老师每组请一个代表到上面来表演哦,我们小组比赛一下。 ⑶分角色读,戴上头饰。 现在请一个人当兔子,一个人当小猴儿,全班小朋友当大伙儿。第一组你来当兔子,第二组你来当猴子。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有没有读出越来越恐怖的感觉。 (评价: )㈢学习第五自然段,明白道理 大家全被吓坏了,只有一个动物跟大家不一样,谁呀?请大家自由读第5自然段。想想也野牛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 出示: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大象说:“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大伙儿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1.自由读,思考野牛的表现跟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2.交流反馈: ⑴拦住 野牛为什么要拦住大伙儿呢?他拦住大伙儿干什么呢? (预设:野牛不相信,他拦住大伙儿—---问) ⑵问(板画:嘴巴) 他都问了谁呢?(预设:大象、大伙儿、兔子) ⑶情境采访 那现在老师来当野牛,采访一下这群害怕的小动物。 师(戴上头饰):大象,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师:大伙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 生(全班):没看见。 师:你们都没看见,(点红:看见)那为什么跟啊?小猴儿,你为什么跟啊?生:。。。师:小鹿,你呢?生:。。。。 师:狐狸,你呢?生:。。。 师:原来你们都是没有亲眼看见(板画:眼睛),就跟着别人跑,跟着别人叫,这样的行为,送你们一个词叫:盲目。意思就是说,好像盲人一样,看不见了,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别人怎么说就跟着说,自己没有想法。比如说,上数学课的时候,一个人报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其他人想都不想就跟着叫,这样的行为也叫“盲目”。想都不想就跟着跑,就把它叫做----盲目跟从。 师:小动物们,那你们都跟着谁跑啊?生:兔子。 师:那我来问问兔子吧!兔子啊,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师:原来兔子也是没看见,而是耳朵听见的啊。(板画:耳朵) ⑷导出寓意。 师:好,采访结束了。现在我们再来想想,野牛与动物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你最喜欢谁?情况一(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会用嘴巴问,用眼睛看。他会思考。他会自己想。)师:你和野牛一样,真会思考,很聪明。(板画:心)老师把这个“聪”字送给你。(板书:聪) 情况二(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最聪明。野牛最勇敢。) 师:老师也喜欢野牛,野牛跟大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光凭听到的叫喊声就盲目地跟着跑,它能用心思考呢!(板画:心) 3.小结并板书, 师:看来,光凭耳朵去判断一件事情,常常会失误,甚至闹笑话。要知道事情的真象,咱们不仅要依靠耳朵,还应该用眼睛看,用嘴巴问,更应该冷静地用心思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有头脑的人。(结合教师的小结,在黑板上,将耳朵,嘴巴,眼睛,心合成一个"聪"字) 四、指导书写“聪” 今天老师就要把这个"聪明"的"聪"送给大家,希望你们遇到事情,不要盲目地听,盲目地跟,而能够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1.师边写边讲解。 请小朋友们拿起笔,注意写字姿势.一边听老师说一边认真写:遇到事情,我们不仅要会用耳朵听,写个窄窄的"耳",还应该用眼睛看,写"两点",用嘴多问,写个"口",更应该用心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写个"心",这样不盲目地听,不盲目地跟,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你能这样一边说一边认真写吗? 3.生练写2个。 第20课《咕咚》(教案)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课文中的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吓”、“羊”、“跟”、“都”、“怕”、“家”、“象”7个汉字。理解课文内容。21··jy·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的道理。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遇到事情,不能光凭听到的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合作、探究、交流。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你们一边模仿声音一边加上动作,看谁模仿得最像。那我们就试试看吧。 青蛙叫起来了?呱呱呱,呱呱呱。 苍蝇飞过来了?嗡嗡嗡,嗡嗡嗡。 大雨下起来了?哗哗哗,哗哗哗。 小孩哭起来了?呜呜呜,呜呜呜。 师: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师:咚,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咕咚》。 2.板书课题“咕咚”。 3.指导朗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xiàyánggēndōupàjiāxiàng 吓羊跟都怕家象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跟”的偏旁是“足”; “都”的偏旁是“阝”; “家”的偏旁是“宀”。 (3)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口——吓、者——都、白——怕。 (4)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gūdōngshúdiàolùtáomìngxiàngyělán 咕咚熟了掉下小鹿逃命大象野牛拦住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跟头跟上都会都是吓跑吓走 怕人可怕大家家人大象气象 三、精读领悟 师:认识了生字宝宝,再读课文就容易多了,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4幅图,讲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也跟着跑起来,只有野牛没有跟着跑,并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21教育网 1.师:教师范读第1、2自然段,学生跟读。 (1)兔子为什么跑呢? 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 (2)兔子一边跑一边叫,对谁叫?叫什么? 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3)思考:小兔子认为“咕咚”是谁发出来的声音吗? 不是。他认为“咕咚”是指一种可怕的东西。 (4)“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你们应该怎样朗读这句话呢?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2.师:朗读第3自然段,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 小猴子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 从哪儿看出来的? 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师:此时,小猴子心里是什么感觉? 害怕。 应该怎样朗读这句话呢? 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3.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1)第4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 狐狸、山羊、小鹿。 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2)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他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师:朗读“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师:它们讲的话相同吗? 不同。 不同在哪里? 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 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 你明白了什么? 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师: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也跟着跑起来。) 师:朗读第5自然段。 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呢? 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他拦住大伙问。 师:你能演示野牛拦住大伙的动作吗? 4.师:齐读第6、7自然段。 (1)“咕咚”究竟是什么? “咕咚”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2)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他们都是什么样的表情呢?为什么会这样?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他们知道了“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这时候,兔子等这些动物会想些什么呢? 我们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4)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四、巩固提升 1.我会扩词。 家(大家)(家人) 怕(可怕)(怕人) 都(都会)(都是) 2.读一读。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从别人,而要先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六、作业布置 1.把这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2.完成课后习题。 咕咚 兔子:“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狐狸、山羊、小鹿:“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拦住大伙问【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以及明白课文中所讲的道理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