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五年级作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

详细内容

体积,或称容量、容积,几何学专业术语,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三维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下面是377r作文网.377r.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供大家参考。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厘米的体积单位。

教具准备:

“乌鸦喝水”课件,形状不同的长方体(两个)。

教学方法:

激趣引导实验验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答:

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1平方米、于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教学实施

1.认识体积。

(l)激趣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听过)请看着课件上的画面给大家讲一讲。

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

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逐渐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2)实验证明。

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老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2.揭示体积。

老师:请同学们先把书包从书桌里拿出来,在书桌里摸一摸,再把两本书放进书桌,摸一摸,最后再把书包放到书桌里,再摸一摸。

提问:刚才三次把手放到书桌里摸一摸,你体会到什么?同桌互说,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第一次摸,书桌里没有东西,摸起来很空;第二次摸,感觉书桌里的空间变小了,但是不特别明显;第三次,书桌里空间更小了。)书桌里的空间变了吗?(没有)为什么三次摸的感觉会不一样呢?(因为书和书包所占的空间不一样大。)

老师讲述: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了,书包把书桌里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老师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吗?

手机影碟机电视

学生回答后,老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老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电视机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学生回答:

提问: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其次,手机的体积最小。)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我们是看出来的)

3.列出体积单位。

老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那么除了观察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呢?

老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甲组:把两个长方体分成体积相等的小方块,哪个分成的块数多,哪个体积就大。

乙组:把两个物体放在水里或沙子里,哪个水面上升得多,或者沙挤出来得多,哪个体积就大。

老师补充:在把体积放在水里或沙子里之前,水面或沙子面的位置应该是相同的。

老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长方体(如下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甲: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于右边的长方体体积。

老师:为什么?

学生甲: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个小长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长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老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长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小长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了。)为什么分成小长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长方体后就能比较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长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老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用线段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老师: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4.认识体积单位。

老师:请你猜一猜1cm3、l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I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ldm的正方体,体积是ldm3。

老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教材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教材,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老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体积是1cm3的正方体。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学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cm3。

老师:请你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cm3。(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cm3;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接近于1dm3。)

请找出1dm3的正方体,与1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是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ldm3吗?

学生甲: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ldm3。

学生乙: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ldm,。

老师:lm3有多大?(是棱长lm的正方体的体积)你能想象出lm3有多大吗?这里有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lm3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

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同学大胆猜测。

验证,请同学依次进入,发现可容纳12个同学。

老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4cm3)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共同研究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在这个数学问题中你都学会了什么?(请同学对照板书总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学生对体积意义的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盛有红色墨水的玻璃杯两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块各一块,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物各一个,1立方米的框架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课题

1.感知课本。

(1)请同学们拿出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数学课本。问:根据近几天学习的知识,你能知道什么?你能量出什么,算出什么?

(2)请摸一摸它的长、宽和高,要计量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再摸一摸它的封面,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什么,用什么单位计量比较合适?

2.信息激发。

(1)出示信息:数学课本的体积大约是248立方厘米。问:根据这条信息,你能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关于体积,你还想知道什么?

(2)揭示课题:体积(板书)

二、引导观察,讲解新课

(一)教学体积的概念。

1.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

师: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完后,师问:“水面真的会升高吗?”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乌鸦非常善于动脑。

生2:我发现乌鸦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上升了。

师:为什么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就上升了呢?

生3:因为石头占了瓶子的一部分空间,把水挤上去了。(师板书:空间)

师:体积和空间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研究研究。

2.实验演示,揭示概念。

(1)老师做实验:拿一个盛水的红色玻璃杯,再把一个小石子投入杯中,请同学观察水面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水与原来相比有没有增减?为什么水面会升高?

(2)学生分组做实验:用一只杯子装满细沙,然后倒出细沙,放入木块,再倒入细沙,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从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石子和木块都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像我们每个人都占一定的空间,教室里每一件物品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举生活中占空间的例子。……

(3)摸一摸,感觉“谁占谁的空间”。

师:请大家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把书包放进抽屉里再摸一摸,又有什么感觉?

生:第一次感觉抽屉里的空间大一些,第二次感觉抽屉里的空间小一些。

师:为什么两次感觉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书包占了抽屉的空间。

师:对!那么只把你的数学书放到桌斗里面,再摸一摸,与刚才放进书包相比,感觉怎样呢?

生:感觉比刚才的空间大了一些。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书包占的空间大,一本数学书占的空间小。

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板书:的大小)。

师: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个物体占的空间最大?哪位同学占的空间最大。

师:我们的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教师、学生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请大家想像,走出教室会感到怎样?

生:空间更大了。

师:现在我们学习到这里,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体积吗?

学生回答后,教室完善板书:(补充完整)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的体积?

学生回答:像粉笔盒所占的空间就叫做它的体积;石块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就是指石块的体积。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二)教学体积单位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生:不好比较。)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1: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如果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分的小正方体块不一样大,行不行?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在学习体积单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那我们今天学习的体积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9页。

(1)学生自学课本,出示下列思考题: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②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请举例说明。

(2)组织汇报交流:

师: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样记住它?请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让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合用立方厘米用单位?

1立方分米有多大?怎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请用手势表示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

1立方米有多大?怎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让学生钻一钻,具体感觉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体大约能容纳班内几个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1立方米的物体。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并用手势进行演示。

(三)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只电冰箱的体积大约是1.2()。

(2)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

(3)一只手机的体积约是33()。

(4)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2()。

(5)我们五三班的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80()

2.判断下面的单位是否合适?

(1)一台家用计算机所占的空间约是15立方米。

(2)小华口渴了,一口气就饮了1立方米的水。

(3)在学雷锋活动中,同学们干劲特别高,两个人一次就抬了5立方厘米的土,另两人一次就抬了1立方米的铁。

(4)粉笔盒的体积约是1立方分米。

(四)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体积单位,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操作:剪一条1分米长的线,用纸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者的不同点,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是一条线段,面积单位是一个正方形,体积单位是一个正方体。

(五)计量物体的体积。

1.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任意摆成一个物体,你知道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cm3。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如果改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块来摆呢?

三、指导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m³):棱长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cm³

立方分米(dm³):棱长1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dm³

立方米(m³):棱长1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m³

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