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六年级作文>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详细内容

【篇一】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  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说的呢?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2、整体感知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作者带什么礼物去拜访他的朋友?你能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吗? 

学生讨论明确: 

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详写古桥和树林) 

“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

c、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山中世界就成了童话的世界,山中景物都成了可以倾诉、接纳、交流的朋友,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 

d、作者把大自然的风景看成是自己的朋友,而且又带了满怀的好心情,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吗?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自主探究 

    A、在那么多的朋友中,作者详写的是哪两位呢?

    B、作者在描绘时抓住了古桥和树林的什么特点?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C、理解“德高望重”一词,并用它来造句。(对老年人的)

    D、读“古桥”一节,根据内容,将它改编成我和古桥之间的对话。(明确:朋友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很亲切的,同时,对不同身份的人要注意不同的问候语)

    E、朗读“树林”一节,说说其写作之妙处。(想象) 

    F、人称的作用

古桥——你,面对面进行心的交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树林——我,第一人称便于主观想象,写得灵感飞扬。

4、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还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位“朋友”以及喜欢的理由。请举例说明: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鸟——伴我披月回家

我们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很多的启示,那么你们想不想亲身去感受一下这些“朋友”的生活呢? 

5、想象训练

模仿“我是树”这一片段,任意选取其中一友作想象作文。 

6、交流 

①交流《我是    》这一短文。

②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7、小结: 

当我们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帮助学生们树立一种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学生很喜欢这篇文章,让学生仿写一篇小文章,他们写得很生动。

 【篇二】山中访友教案对联大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杭州西湖赵孟钐饬?br>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鹫峰云敛,千年桂月映湖光。

2.武昌黄鹤楼何绍基题联:

  我从千里而来,看江上梅花,已开到红羊劫后;

  谁云一去不返,听楼中玉笛,又吹起黄鹤高飞。

3.又一联: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4.长沙天心阁,有崁「天心」二字对联:

  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心头无限事,齐上眉梢。

5.又一联:

  天心数点梅花,能降冰雪;阁外一峰云麓,长郁风雷。

6.滁州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7.湖南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8.九江琵琶亭: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

9.黄州赤壁: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0.成都社甫草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11.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出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黄鹤楼诗》《岳阳楼记》《滕王阁序》 )

12.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解:见于昆明大观园楼) 

13.上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芯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著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送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注解:见于成都望江楼崇丽阁,此联上下合共210字,比大观园的对联180字还要多30字,不过此联没有大观园那副出名。)

14.上联:

    谁说桃花轻薄?看灼灼其华,为多少佳人增色。滴清清玉露,羡万株艳蕾流霞。无何春去莫飞,终究鸾枝坠果。于是平仲设谋,东方窃窦,王母宴宾,刘郎题句。况核仁制药,能疗痼疾佐歧黄;条干充刀,可借印符驱厉鬼,准握天机珍丽质,也知季节让群芳。寄言秋菊冬梅,慎勿盲从徒毒友。

下联:

    我夸福地妖娆,眺青青之岭,添哪些琼阁浮云。有濯濯明湖,收十里嘉林入画。似新尘消宇净,因恩驾鹤凌空。难怪闻山揽胜,高举怡情,秦村访友,碑院挥毫。若清节复生,定唤渔夫回绝境;灵均再世,必歌今日过前朝。莫悲红雨落幽溪,又续风骚垂奕叶,方信凡夫俗子,不须羽化亦登仙。

(注解:见于湖南省桃花源风景区桃川宫,作者是现代人昌世军)

15.上联:

    跨蹬起层楼,既言费文韦曾来,施谓吕绍先到此,楚书失考,竟莫喻仿自何朝?试梯山遥穷郢塞,觉斯处者个台隍,只有弥衡作赋,崔颢作诗,千秋宛在。迨后游踪宦迹,选胜凭临,极东连皖豫,西控荆襄,南枕长岳,北通中息,茫茫宇宙,胡往非过客遽户。悬屋角檐牙,听几番铜乌铁马,涌浦帆挂楫,玩一回雪浪云涛,出数十百丈之颠,高陵翼轸,巍巍岳岳,梁栋重新,挽倒峡狂澜,赖诸公力回气运。神仙浑是幻,又奚必肩头剑佩,丛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影。

    下联:

    蟠峰撑杰阁,都说辛氏炉伊始,哪指鲍明远弗传,晋史缺疑,究未闻见从谁乎?由战垒仰慕皇初,想当年许多人物,但云屈子离骚,曩熊遗泽,万古常昭。其余劫霸图王,称威俄顷,任成灭黄弦,庄严广驾,共精组练,灵筑章华,落落豪雄,终归于苍烟夕照。惟方城汉水,犹记得周葛召棠,便大别晴川,亦依然尧天舜日,偕亿群伦以步,登耸云霄,荡荡平平,搀抢净扫,睹丰功伟烈,贺而今曲奏平。风月话无边,赏不尽郭外柳荫,亭前枣实,洲前草色,江上梅花。

    (注解:见于武昌黄鹤楼,作者不详,这副可能真的是古今第一长联了。)

16.安庆徐锡麟烈士纪念楼

   登百尺楼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杯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17.安庆大观亭:

   天开图画.美尽东南.落日咽孤忠.战血醒余千载后

   鲁酒不温.高丘返顾.歌风思猛士.江流倒卷万年来

18.安庆大观亭:

   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疑征鼓动

   孤城俏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

19.安徽采石矶太白楼:

   吾辈此中惟饮酒

   先生在上莫题诗

20.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21.安徽凤阳谯楼:

   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

   城廓犹是,白云无尽时

22.安徽安庆大观亭:

   倚槛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23.北京韩愈祠: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24.北京陶然亭: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25.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

   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来

26.北京颐和园涵虚堂: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雨收

27.北京颐和园谐趣园:

   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樽前

28.北京颐和园养云轩

   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

   云中开翠幕,山雨霏微

29.北京潭柘寺题弥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30.北京碧云寺:

   恐坏云根嫌地窄

   喜看山色放墙低

31.长沙岳麓三闾大夫祠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32.长沙城心阁:

   四面云山都到眼

   万家灯火最关心

33.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

34.峨眉圣积寺:

   半天开佛阁

   平地风人家

35.峨眉洪椿寺:

   意静不随流水转

   心闲还笑白云飞F

36.福建惠安崇武古城

   嘘吸沧溟涵地脉

   吐吞日月镇天池

37.福州鼓山

   地出灵泉润海表净地何须扫

   天生石鼓镇闽中空门不用关

38.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私来由

39.福州西湖李钢祠

 进退一身关社稷

40.英灵千古镇湖山

   福州西湖开化寺

41.桑柘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

42.福州乌山琵琶亭: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43.福州林则徐墓:

   风清华表翔无鹤,云护佳城关玉鱼

   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佳节卧牛眠

44.福州洪塘金山寺:

   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

   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

45.福建连江百洞山:

   初地引人徐入胜

   好山一望始开怀

46.莲岫耸奇观,喜百洞垒垒,从此振衣绝顶

 虎门留战绩,叹大江滚滚,更谁击楫中流

47.福建永泰方广岩

   石室云开,风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栏干

48.福建郑成功祠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49.凤阳谯楼:

   相阴阳.度原隰.想前朝创业艰难.只赢得灵寝盘空.江淮带郭.黍离离满目旧山河.伊何人斯.顿伤心于青袍白马

   省刑罚.薄税敛.沐当代深仁浩泽.试看那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瑞霭霭一天新雨露.登斯楼也.岂独观乎绿树红云

50.凤阳龙兴寺:

   庙内无僧风扫地

   寺中少灯月照明

51.福建晋江县草庵:

   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

   八方池里天光云影四时春

52.福建漳浦县海月岩石佛

   海气凝云,云气结成罗汉泪

   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

53.福建龙海木棉庵

 明千秋大义==为国家除奸

54.广东罗浮山酥醪观

 小楼容我静

 大地任人忙

55.万壑烟云留槛外

 半天风竹拂窗来

56.异代景前修,想石榻摊书,竹林怀友

 新堂还旧观,对半潭秋水,一柱奇峰

57.广西桂林桂山书院:

   桂林无杂木

   山水有清音

58.广西桂林独秀峰五咏堂

   户外一峰秀

   窗前万木低

59.异代景前修,想石榻摊书,竹林怀友

 新堂还旧观,对半潭秋水,一柱奇峰

60.广州白云山:

   海上生明月

   山中有白云

61.广州云泉山馆:

   见山风山水乐水

   似隐非隐仙非仙

62.郭沫若书杜甫草堂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63.贵阳城北关头桥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人

64.杭州西湖岳飞庙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

   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

65.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

   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66.杭州西湖秋瑾墓

   丹心应结平权乐

   碧血常开革命化

67.化身作自由神,姓氏皆香,剑花飞上天去

 呕心为长吉语,龙鸾一啸,诗草还让君传

68.杭州西湖灵隐山

   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70.杭州西湖灵隐天王殿

   峰峦或再有飞秋,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71.杭州西湖烟霞洞

 倘他日蜡屐重来,须记取山中松径

 携一片红云归去,莫错认世外桃源

72.杭州西湖冷泉亭: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73.杭州西湖韬光: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74.杭州吴山城隍庙

八百里源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75.杭州刘庄: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画中行

76.杭州龙井: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77.杭州云栖: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78.杭州净慈寺:

 云间树色千花满

   里泉声百道飞

79.杭州西湖楼外楼: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80.杭州苏公祠: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82.杭州西湖孤山寺:

   不雨山常润

   无云水自阴

83.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来去

   空潭无古今

84.绕廓荷花三十里

拂城扬柳一千株

85.杭州西湖湖心亭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茑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86.杭州西湖秋月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87.杭州放鹤亭:

 水青石出鱼可数

   人去山空鹤不归

88.杭州四照阁: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89.湖南岳阳楼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90.河北山海关孟姜女庙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91.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读作:海水潮,朝朝(音召)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音常)涨,长涨长消

92.合肥包公祠: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93.合肥包公祠

   忠贤将相

   道德名家

94.合肥包公祠:

   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

95.合肥民教寺

   教弩耸高台不为炎刘消劫运

   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

96.合肥民教寺:

   飞骑桥头论胜负

   教弩台上评忠奸

97.合肥民教寺:

   曹公教弩台尚在

   吴主飞骑桥难寻

98.黄山文殊院:

   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99.黄山玉屏楼:

   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100.黄山九龙瀑:

    九匹白练出奇观.连续奔腾.远观如狼骏骅骝添赤兔

    三岭松涛鸣爽籁.抑扬起伏.乍听似千军健卒赴疆场

101.湖南桃源县陶渊明祠

  六前学种先生柳

  岭上长留处士坟

102.湖南桃源县桃花源山

  绝境此何来,版图原非刘氏土

    避秦电休问,世家本属晋时人

103.湖南岳阳岳阳楼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104.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105.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106.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表,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07.湖南宝庆双清亭:

    云带钟声穿树出

    风摇塔影过江来

108.湖南长沙屈原祠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109.湖南岳阳小乔墓

  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

  杜鹃啼落月,也为英雄夫婿,三更犹吊美人魂

110.湖北武汉黄鹤楼:

    对江楼阁参天立

    全楚山河缩地来

111.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112.黄鹤楼一览亭:

    大江东去千峰翠

    爽气西来两袖青

113.黄鹤楼太白亭: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114.黄州赤壁:

  月色如故

    江流有声

115.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16.晋江五里桥

    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117.江西南昌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118.江西庐山绝顶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119.江西吴城望湖亭

  地以人传,溯自周郎习战,苏子题词,仙吏将才,千古各成奇迹

  天留我住,放教彭蠡风帆,匡庐瀑布,水光山色,一时都入壮观

120.江西大庚挂角寺:

  挂角何进,偶为岭上主人,犹想象千秋风度

  举杯欲问,可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万树梅花

 望月

【篇三】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教案(本站论坛稿)

《山中访友》教案

灵溪二中  张兆恳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像法、自读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诵美文: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川秀丽,景色优美,更有为之称颂的瑰丽的壮美诗)1&3bF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山居秋日冥;WE\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最,但余钟磬音。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欣赏着这些美景,诵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同学们,想不想到山中走一走(想)。今天,我们有幸与李汉荣先生同行,去山中访友!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要求:

勾画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众朋友及称呼,并思考作者对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尽可能用文中的词句)

2、师生共同明确:`

古桥——老朋友    德高望重、古老坚韧

树——知已        自己变成一株树

山泉——姐姐      明镜、照出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      邀我的唱和

白云——大嫂      好女儿、好护士、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      歌唱家、金噪子、不求回报

悬崖——爷爷      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

云雀——弟弟      纯洁的少年、从不说是非

蚂蚁——小弟弟    有缘分、患难兄弟

石头——          时间的回声

落叶——          命运的神秘的手相

小花——          眼含柔情的女性

雷阵雨——          侠客吼叫    诗人的朗诵感动人

老柏树——          慈祥 给我避雨

师小结:在这里,作者用“朋友、知已、兄弟姐妹”来称呼山中的景物,用“德高望重、慈祥、从不说是非”等语句来评价山中的朋友,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呢?(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赏析:

1、朗读指导:

师:所以在朗读这一齐有感情朗读。

师指导:  语调:喜悦 (结合文章内容)

         语速:欢快  (快:欢乐、激动、紧张            慢:悲痛、低沉、抒情)Z

        重音:撞、好清爽、哼、踏(突出表现作者感情的字词)

生: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生评价。

师:指正、范读,学生跟读wQg#")

2、赏析指导:

师:如果把第一段改为:“走出门,看见草上有许多露水,迎面吹来一股清风,送来桅子花的清香,好清爽!”你觉得怎么样?

生:原句运用拟人手法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撞”指本人拟之间在无意间彼此相撞,“满怀”则见撞教师很厉害。作者把饱含着露水和桅子花气息的晨风想像成富有感情的人与我相撞,既富有情趣,又让人觉得与之相撞清爽,女子惬意。

而改后的句子意思虽然正确,但少了那种拟人味,没了那份童真童趣,就像丢了魂的人,无精打采

师:如果把第二段中的“哼”改为“唱”,“踏”改为“踩”你觉得怎样?

   生:“哼”和“踏”,让人可以想像到我出游的轻松快乐,自由自在的心情,与第一段的好清爽相照应。而“唱”则显得不太轻松自在,“踩”不仅与原句内容不相符,而且也显得小心翼翼,与我轻松自在出游的心境不相符。

2、朗读比赛

师:根据老师刚才所教的方法,我们举行一次朗读比赛,请大家从3—7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的朗读。<

要求

(1)评出本节课的朗读之星(2—3人),并说明理由。^

(2)勾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好的句子。

生:生择段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思考。

生:评出2—3朗读之星,并说明理由

师:恭喜你××同学,被评为本节课的朗读之星。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在读到好文章时,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品味欣赏:

对于好文章,我们不仅要声情并茂地去朗读它,而且要学会去赏析它。那么怎样才能欣赏它的美呢?

其实欣赏的办法也很简单,首先你觉得哪些语言写得好,就把它勾画出来,也许你还没有深入考虑,不过没关系,先跟着感觉走,因为你已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接着你就想想,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写得好呢?尽可能给它说个“好”理由,来一点分析,那么,这就是赏析。

刚才,大家已经勾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现在再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给你所找的好词好句,说个理由,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

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2)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拟人手法,动静结合,饱含深情地赞美,写出古桥的古老而又坚韧的精神)`

(3)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Ziy #

(拟人,“换”和“交换眼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4)我闭上眼睛,……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想像手法,与树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

的感情)

(5)瀑布大哥!雄深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从古唱到今。

 (写出瀑布雄深的气势,用男高音和歌唱家来形容它,赞美了他的奉献

精神)

(6)“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

 (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年代远远悬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

(7)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写出了悠远的意境,让我仿佛置身于远古的环境)

(8)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雷阵雨给人既感动人又吓人的感受)

(9)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拟人,写出了溪流声的悦耳动听)

(10)惟我站立在地方没有雨……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反问,突出了老柏树慈祥地为我避雨,给我恩泽)

师:找到好词好句,给它说明理由时,我们可以从修辞方法,饱含哲理,引人深思、遣词炼字,表达方式等方面给它说说理由。

五、仿写

文章的情感美

师:领略欣赏了文章的语言美,要是能把这优美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该多好啊!下面我们先分角色朗读第5段(女生读一景,男生读一景),然后我们大家模仿照第五段的句式,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景物,写一句或一段话。

(提示: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景物特点选择内容和与它相符的词语,山泉清澈,比作明镜,照出我的浑浊)

生:仿写(先同桌交流)

师:巡回指导,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六、朗读结束全文:

今天,我们有幸与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朋友,走出山涧,走出山林,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也顺便带回了一路的月色……

  最后让我们朗朗的书声,告别山里的从朋友,带回这一路的收获……

请大家一起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七、布置作业: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灵溪二中  张兆恳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r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

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像法、自读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诵美文: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川秀丽,景色优美,更有为之称颂的瑰丽的壮美诗UCV.d~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望庐山瀑布c

李  白&)z P>

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山居秋日冥~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最,但余钟磬音。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

欣赏着这些美景,诵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同学们,想不想到山中走一走(想)。今天,我们有幸与李汉荣先生同行,去山中访友!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要求:

勾画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众朋友及称呼,并思考作者对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尽可能用文的词句)

2、师生共同明确:

古桥——老朋友    德高望重、古老坚韧

树——知已        自己变成一株树

山泉——姐姐      明镜、照出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      邀我的唱和

白云——大嫂      好女儿、好护士、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      歌唱家、金噪子、不求回报

悬崖——爷爷      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

云雀——弟弟      纯洁的少年、从不说是非

蚂蚁——小弟弟    有缘分、患难兄弟

石头——          时间的回声

落叶——          命运的神秘的手相

小花——          眼含柔情的女性

雷阵雨——          侠客吼叫    诗人的朗诵感动人吓人

老柏树——          慈祥 给我避雨

师小结:在这里,作者用“朋友、知已、兄弟姐妹”来称呼山中的景物,用“德高望重、慈祥、从不说是非”等语句来评价山中的朋友,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呢?(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赏析:

1、朗读指导:

师:所以在朗读这一齐有感情朗读。

师指导:  语调:喜悦          (结合文章内容)

         语速:欢快          (快:欢乐、激动、紧张                                  慢:悲痛、低沉、抒情)VCI

         重音:撞、好清爽、哼、踏(突出表现作者感情的字词){z"

生: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生评价。@A

师:指正、范读,学生跟读O;`;

2、赏析指导:/0

师:如果把第一段改为:“走出门,看见草上有许多露水,迎面吹来一股清风,送来桅子花的清香,好清爽!”你觉得怎么样?b3j+S]

生:原句运用拟人手法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撞”指本人拟之间在无意间彼此相撞,“满怀”则见撞教师很厉害。作者把饱含着露水和桅子花气息的晨风想像成富有感情的人与我相撞,既富有情趣,又让人觉得与之相撞清爽,女子惬意。?C

而改后的句子意思虽然正确,但少了那种拟人味,没了那份童真童趣,就像丢了魂的人,无精打采。m.\qKI

师:如果把第二段中的“哼”改为“唱”,“踏”改为“踩”你觉得怎样?hzYqpj

   生:“哼”和“踏”,让人可以想像到我出游的轻松快乐,自由自在的心情,与第一段的好清爽相照应。而“唱”则显得不太轻松自在,“踩”不仅与原句内容不相符,而且也显得小心翼翼,与我轻松自在出游的心境不相符。Y)"]9

2、朗读比赛.FT 

师:根据老师刚才所教的方法,我们举行一次朗读比赛,请大家从3—7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的朗读。1 I#]

要求:@

(1)评出本节课的朗读之星(2—3人),并说明理由。%NE}?

(2)勾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好的句子。n

生:生择段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思考。(5—6人)1f)z{

生:评出2—3朗读之星,并说明理由。1/~/dh

师:恭喜你××同学,被评为本节课的朗读之星。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在读到好文章时,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品味欣赏:Dw

对于好文章,我们不仅要声情并茂地去朗读它,而且要学会去赏析它。那么怎样才能欣赏它的美呢?!59S

其实欣赏的办法也很简单,首先你觉得哪些语言写得好,就把它勾画出来,也许你还没有深入考虑,不过没关系,先跟着感觉走,因为你已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接着你就想想,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写得好呢?尽可能给它说个“好”理由,来一点分析,那么,这就是赏析。,j7>y@

刚才,大家已经勾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现在再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给你所找的好词好句,说个理由,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l

学生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n)

(1)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3%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e?4Zz

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a~

(2)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w~SEF

(拟人手法,动静结合,饱含深情地赞美,写出古桥的古老而又坚韧的精神)xxXH

(3)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5 7]"#

(拟人,“换”和“交换眼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7

(4)我闭上眼睛,……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VV

(想像手法,与树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N~

的感情)jq^f

(5)瀑布大哥!雄深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从古唱到今。+@#2^/

 (写出瀑布雄深的气势,用男高音和歌唱家来形容它,赞美了他的奉献$

精神)J#9

(6)“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r)f

 (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年代远远悬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v-h

(7)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D=Hkq

 (写出了悠远的意境,让我仿佛置身于远古的环境)6V3

(8)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L"3Q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雷阵雨给人既感动人又吓人的感受)l/)

(9)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18DI]

 (拟人,写出了溪流声的悦耳动听))-H

(10)惟我站立在地方没有雨……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b6

 (反问,突出了老柏树慈祥地为我避雨,给我恩泽)|Wi$Wu

师:找到好词好句,给它说明理由时,我们可以从修辞方法,饱含哲理,引人深思、遣词炼字,表达方式等方面给它说说理由。/3

五、仿写:y

文章的情感美7g

师:领略欣赏了文章的语言美,要是能把这优美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该多好啊!下面我们先分角色朗读第5段(女生读一景,男生读一景),然后我们大家模仿照第五段的句式,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景物,写一句或一段话。x."{/)

(提示: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景物特点选择内容和与它相符的词语,山泉清澈,比作明镜,照出我的浑浊)#)

生:仿写(先同桌交流)W#;@

师:巡回指导,展示评价优秀作品)3~R5P

六、朗读结束全文:bRe

今天,我们有幸与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朋友,走出山涧,走出山林,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也顺便带回了一路的月色……W

  最后让我们朗朗的书声,告别山里的从朋友,带回这一路的收获……[~n)$0

请大家一起朗读文章最后一段。arC"v;

七、布置作业:UXq2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篇四】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教案

课题:1、山中访友

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于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从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题,链接起导读与本文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生动表达自己对山中“朋友”的感情的方法。

3.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2、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领悟作者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鲜明的表现手法。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1、山中访友

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方法: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学习方式:讲解法引导法

课型:新授课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民族团结教育:中华大家庭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有一个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

二、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三、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四、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②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五、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②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六、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①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②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布臵作业:

①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

②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1、山中访友

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

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2、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学习方式:讲解法引导法

课型:新授课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民族团结教育: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139年汉朝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中原跟西域的友谊关系,从此开始在两地共

同努力之下建立了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西域各族人民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三、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

【篇五】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小组交流,导入新课。

1.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访”(喜爱、赞美、敬佩)

2.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今天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山中访友》,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

(1)“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研读与赏析,走入文本。

★配乐朗读,激发学生的感情。

⑴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

⑵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⑶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语句。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教师小节: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再读课文,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③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④老师寄语:“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乏一种感悟美的心情。”以一种平常心,保持一种好的心情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⑤请你以大树、落叶、晨雾、小草、小路等自然景物为话题写出更好的文段,把你的习作朗读给同学们听,好吗?

☆抨击感悟

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强调了什么?(“好心情”)山中访友教案

②同学们,两种“好心情”是一样的吗?

第一种“好心情”是抛开一切欲念,以一颗纯净的心亲近大自然;第二种是与大自然神交后的彻底放松,对自然亲近与赏识后的惬意和满足。

【篇六】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教案

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图示)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具体是怎么写的?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习到了什么品质?

简析: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云雾姐姐:你让我忘记了许多愁苦,得到了许多欢乐,在走进你的同时,我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让我尝试了飞翔。

B、你好!落叶,你曾为脱离母体而哭泣,曾为散落空中而忧愁;但当你感受到大地的气息,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你不再哭泣,不再忧愁,而是无私的将生命的最后一刻献给了大地,一如生时的超脱和平静。谢谢你,落叶。

C、你好!石桥啊,你没有卢沟桥的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的雄伟,但你在我心中却十分高大。你每天都躬着身躯,让人们踏着你的脊背,你默默无闻,让我们看到你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D、你好!雪妹妹:你那么干净洁白,你是美丽的化身,你从天空富有诗意的落下来,跳着优美的舞蹈,我喜欢你!

E、你好!柏树,你用臂膀组成了绿荫,为我们遮挡强烈的阳光,用树叶做成了一张张邀请卡,邀请四海的亲朋好友,我带着敬佩祝福你四季常青。

第1课山中访友

一、导入新课

假期中,大家一定游览过很多风景名胜,走访过不少历史古迹,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了一下心情。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李汉荣先生,去会会他“山中的朋友”。(板书: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我”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注意圈划出这些“朋友”。山中访友教案

明确:作者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小蚂蚁、归鸟。

老师特意为这些山中的朋友做了幻灯片,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的靓丽身姿吧!

2.(板书:自然景物)

3.(在文题“友”字下加着重号)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提示:我们一般把什么样的人称之为“朋友”?】

明确: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景物写活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板书:热爱大自然)

三、研读与赏析

4.这份热爱之情在文中处处可见。这得益于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和准确的用词。比如师非常喜欢第三段文字。(范读第三段)老师的批注是:(点击出示)

从修辞角度讲——这段第一句采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古桥”比作“老朋友”,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与古桥亲密、和谐的关系。从用词角度讲——这里以第二人称

“你”称呼老桥,语气亲切,充满关切与赞美之情。“德高望重”、“唯有你坚持着”这些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敬意与赞美之情。“古老而坚韧的灵魂”则突出了古桥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

追问:“古桥”的德高望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弓着腰”、“俯身吻着”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歌颂他。

老桥默默地奉献着,这弓腰俯身成了他永远的姿势。十年过去了——读“你把多少人马„„依然如旧”(时间在悠悠流逝,我们的语速也可以缓缓的)一百年过去了,老桥越来越苍老了!——读“你把多少人马„„依然如旧”

几百年了,老桥身上渡过了多少人马,身下流过了多少河水,也许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始终保持着弓腰,俯身这唯一的姿势,不辞辛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令我们尊敬,真不愧是德高望重。

5.下面请大家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用词,做好批注,然后交流:A第四段:

(1)“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注意句中“知己”“向我打手势”“唤我的名字”“交换眼神”)这里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形象地表现了树林及树林里一切事物与“我”之间亲密而有默契的关系。

(2)“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掌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这里采用联想虚写树我合一的状态,形象地表现了“我”扎根自然、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理,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师:我们有谁愿意扎根自然,与大自然再次来个亲密接触?让该名学生朗读文章第四段,要求:读出感情。

B第五段:

这段话采用反复修辞,以热情的问候方式(“你好”“山泉姐姐”“溪流..

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热烈地表达出“我”对山泉、........

溪流等自然景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师: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从这些“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此时仿佛就是一个孩子,看见这些自然景物心里满溢着喜悦与兴奋。

试着以喜悦、兴奋的语气、活泼的语调再读一读这些文字,请一名同学朗读,要求其他同学深入思考一下:作者喜爱并赞美这些景物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山泉——“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混浊吗?”中“明镜”“混浊”突出山泉的清澈、纯洁。

溪流——“你吟着一首小诗,是要我与你唱和吗?”中“吟诗”“唱

和”表现了溪流的品位高尚。

白云——“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

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中“好女儿”、“好护士”“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赞美了白云善良、有爱心、乐于奉献的品质。

瀑布——“不拉赞助,不收门票”、“从古唱到今”赞美了瀑布不求

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

悬崖——“刻着玄奥的智慧”“历代的隐士和高僧”、“无言的禅者”

赞美悬崖充满智慧、淡泊名利、心无杂念的品质。

云雀——“纯洁”“从来不说是非”赞美云雀纯洁、不说是非的品质。

5、师总结:我们通过赏析关键词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对这些景物深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板书:赏析关键词句)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和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老师给大家一个例子(点击教师读之)大家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我们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示例如下:

作者: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

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

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组织:组内探讨,指定同学书写探讨成果。指定两位代表互相配合,一位读原文,一位读想象的文字。看哪个组最积极,配合最有默契。

点评时注意:看是否体现自然景物的特点,恰当地选用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和人称的变化,语言尽量生动形象。

教师总结:

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已经与大自然成为了好朋友。希望我们在与大自然这位魅力超群的朋友相处时,也能爱护它,与他和谐相处。

附: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自然景物.

李汉荣

赞美、热爱大自然

(赏析关键词句)

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

此时,在你们和作者的眼里,古桥、小鸟、露珠、树木,山泉、溪流„„这林中的一切都有思,有情,有感,其实我们知道,草木本无情,只因我们心有情,这真是高山流水觅知音,草木有情皆知己。(板书:情)这样,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篇七】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公开课教案

《山中访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品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境。

自主学习,探究文章语言的妙点。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诱导法、组内合作讨论法山中访友教案

教学准备:课前分好组确定组长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周三我们一起去了白象湾和天平山,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了一下心情。这周三就让我们随着李汉荣,去会会他的“山中的朋友”。(板书:题目、作者)点击出示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最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读时,

(1)把生字词圈画出来,小组内解决。

(2)思考:“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读时注意划出这些“朋友”明确:作者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小蚂蚁、归鸟

老师特意为这些山中的朋友做了幻灯片,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的靓丽身姿吧!点击出示图片至岩石。

2、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自然景物。(板书:自然景物)这些景物大家喜欢吗?(喜欢)

注意听:为了更好地表达出我们的这份喜爱之情,我们把它们称为景物还是朋友?学生思考明确: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更能表现我们对山中景物的喜爱之情,

3、过渡:你看!(指着文题在“友”字下加着重号,说)作者李汉荣与我们大家真正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他也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突出表现了他对山中景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热爱大自然)

三、研读与赏析:

4、这份热爱之情在文中处处可见。这得益于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和准确的用词。比如师非常喜欢第三段文字。(范读第三段)老师的批注是:(点击出示)从修辞角度讲——这段第一句采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古桥”比作“老朋友”,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与古桥亲密、和谐的关系。从用词角度讲——这里以第二人称“你”称呼老桥,语气亲切,充满关切与赞美之情。“德高望重”“唯有你坚持着”这些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敬意与赞美之情。“古老而坚韧的灵魂”则突出了古桥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下面请大家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用词,做好批注,然后在组内交流,选出批注最好的语句展示给全班同学,老师将视各组学习情况酌情加分。下面开始: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如:划出以下句子,并在关键词下加点。

A第四段:

(1)“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注意句中“知己”“向我打手势”“唤我的名字”“交换眼神”)这里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形象地表现了树林及树林里一切事物与“我”之间亲密而有默契的关系。

(2)“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掌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这里采用联想虚写树我合一的状态,形象地表现了“我”扎根自然、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理,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师:我们班有谁愿意扎根自然,与大自然再次来个亲密接触?学生举手后,让该名学生朗读文章第四段,要求:读出感情。

B第五段: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混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要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这段话采用反复修辞,以热情的问候方式(“你好”“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热烈地表达出“我”对山泉、溪流等自然景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师: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从这些“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此时仿佛就是一个孩子,看见这些自然景物心里满溢了喜悦与兴奋。

试着以喜悦、兴奋的语气、活泼的语调再读一读这些文字,大家酝酿十秒钟。谁来展示一下自己?

指定朗读人选后,要求其他同学深入思考一下:作者喜爱并赞美这些景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要有关键词作为依据。)

明确:山泉——“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混浊吗?”中“明镜”“混浊”突出山泉的清澈、纯洁。

溪流——“你吟着一首小诗,是要我与你唱和吗?”中“吟诗”“唱和”表

现了溪流的品位高尚。

白云——“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

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中“好女儿”“好护士”“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赞美了白云善良、有爱心、乐于奉献的品质。

瀑布——“不拉赞助,不收门票”“从古唱到今”赞美了瀑布不求回报、无

私奉献的精神。

悬崖——“刻着玄奥的智慧”“历代的隐士和高僧”“无言的禅者”赞美悬

崖充满智慧、淡泊名利、心无杂念的品质。

云雀——“纯洁”“从来不说是非”赞美云雀纯洁、不说是非的品质。

5、师总结:我们通过赏析关键词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对这些景物深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板书:赏析关键词句)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和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老师给大家一个例子(点击教师读之)大家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我们写一段回应的话吧。示例如下:

作者: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

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

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组织:组内探讨,指定同学书写探讨成果。指定两位代表互相配合,一位读原文,一位读想象的文字。看哪个组最积极,配合最有默契。

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点评时注意:看是否体现自然景物的特点,恰当地选用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和人称的变化,语言尽量生动形象。

教师寄语

大家写得这样棒,配合得如此默契,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已经与大自然成为了好朋友。希望我们在与大自然这位魅力超群的朋友相处时,也能爱护它,与他和谐相处。附: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自然景物

李汉荣

赞美、热爱大自然

(赏析关键词句)

【篇八】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篇九】山中访友教案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山中访友

李汉荣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首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山中走一遭吧!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依次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小花、落叶、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默读画句,简单批注,读后交流。)说说老桥的形象?-(德高望重)

⑶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具体体现:(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真是任劳任怨。)⑷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⑸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那么同样的来看看树(读一读的–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再来和打打招呼吧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

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板书山中访友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

例句:

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