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曹冲称象教案
详细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教
学
过
程 【课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温习上堂课内容—-作家知识、一二段段意、课下注释词语解释。
2读三四段,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意。
【课堂学习】
1复习提问
(1) 提问学生关于范仲淹的知识
(2) 文章一二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3) 解释词语
谪守 越明年 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
胜状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大观 迁客骚人 得无异乎
2导入
同学们已经说了,文章第二段,简单写了洞庭湖美景,然后转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那么,这览物之情到底如何呢?下面就来继续学习。
3学习过程(精讲内容)
(1)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译文,一人一句。注意下列词语。
淫雨霏霏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催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
(3) 概括此段内容:
描绘洞庭湖天气的恶劣,淫雨、阴风、浊浪是主景,进而写迁客骚人之悲。
(4)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5) 指名译文,一人一句。注意下列词语。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此乐何极 崇辱偕忘 把酒临风
(6) 概括此段内容:
描绘洞庭湖阳关灿烂及月下的美妙景色,进而写迁客骚人之喜。
(7)从内容、写法、表达方式、句式及修辞等角度分析这两段-----
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共同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结论见板书设计
4练习
解释词语
淫雨霏霏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催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此乐何极 崇辱偕忘 把酒临风
5反馈练习
从内容、写法、表达方式、句式及修辞等角度解析这两段?
6知识总结
我们主要学习了三四段的内容,多个角度进行了学习,希望同学们要认真理解,课下努力消化。
7板书设计
恶劣景象----迁客骚人之悲
描写 抒情 对比 骈散 对偶 借代
湖光山色----迁客骚人之喜
8作业
背诵课文 课堂记事
教学反思
王志军
曹冲称象
教学设计1
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挂图、塑料船(实验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平或杆秤。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故事。
2看挂图,讲课文故事。(大意: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
3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年级下册曹冲称象教案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2官员们议论着一个什么问题?相机指导理解“到底”。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已初读了课文。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过渡: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
二细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结合插图,边读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句子。
2同桌交流,互读。
3学生汇报,读出所画句子。
4读第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直摇头”。
5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小组讨论:
1)比较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
2)曹冲称象的办法分几步?
7小组汇报,朗读文段,做实验: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8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读第四自然段时,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词语理解文段内容,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9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吗?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最主要的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10质疑释难。
1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相机指导理解“果然”以及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三朗读积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3复习词语。
4用“先„„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议、论、官”等难写的几个生字。
五总结全文
你喜欢曹冲吗?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六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称象,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七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查找有关历史人物曹操的资料。
八课外实践
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教学设计2
(一)读题激趣
齐读课题,导入新课:这篇课文写了谁称象?是用什么办法称象呢?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语句要读通顺。
2.检查自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3.练习把课文读熟练。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画出写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写曹冲称象的办法的语句。
2.读第3自然段,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
3.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可以分作几个步骤,怎么称?演示理解。
4.讨论:(1)曹操听了曹冲提出的办法,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你认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2)曹冲为什么会提出这么好的办法?
5.有感情地读3、4、5自然段。体会曹冲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结合完成课后第3题:读一读,比一比。
曹冲称象
教学设计1
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挂图、塑料船(实验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平或杆秤。二年级下册曹冲称象教案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故事。
2看挂图,讲课文故事。(大意: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
3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二年级下册曹冲称象教案
4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2官员们议论着一个什么问题?相机指导理解“到底”。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已初读了课文。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过渡: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
二细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结合插图,边读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句子。
2同桌交流,互读。
3学生汇报,读出所画句子。
4读第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直摇头”。
5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小组讨论:
1)比较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
2)曹冲称象的办法分几步?
7小组汇报,朗读文段,做实验: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8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读第四自然段时,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词语理解文段内容,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9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吗?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最主要的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10质疑释难。
1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相机指导理解“果然”以及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三朗读积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3复习词语。
4用“先„„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议、论、官”等难写的几个生字。
五总结全文
你喜欢曹冲吗?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六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称象,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七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查找有关历史人物曹操的资料。
八课外实践
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教学设计2二年级下册曹冲称象教案
(一)读题激趣
齐读课题,导入新课:这篇课文写了谁称象?是用什么办法称象呢?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语句要读通顺。
2.检查自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3.练习把课文读熟练。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画出写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写曹冲称象的办法的语句。
2.读第3自然段,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
3.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可以分作几个步骤,怎么称?演示理解。
4.讨论:(1)曹操听了曹冲提出的办法,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你认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2)曹冲为什么会提出这么好的办法?
5.有感情地读3、4、5自然段。体会曹冲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结合完成课后第3题:读一读,比一比。
《称象》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大象的图片。
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
(听取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
板书:称象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同学们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二、新课学习
1.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2.读书天地:
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南一小学赵立杰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