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林州
详细内容
篇一:《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篇二:《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题》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10月质量检测试
题
篇三:《2015-2016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2015-2016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待青年,对待在思想战线上一起作战的人,鲁迅先生是亲切的,热情的,一直保持着
章里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看得多了,鲁迅先生叹息说:(2)“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有些青年一遇上夸夸其谈的学者,立刻便被吓倒,自惭浅薄;这种时候,鲁迅先生便又鼓励他们说:(3)一条小溪,明澈见
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他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
1.对第一处划线句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鲁迅对青年的教导,有独特的方式和平等的态度。
B.对青年,鲁迅言传身教,启发他们思考、觉悟。
C.鲁迅对青年的教导,讲究形象和实际效果。
D.对青年,鲁迅提倡正面教育,反对妄自尊大。
2.对第二处画线句,鲁迅讲话的用意分析正确的是()
A.尖锐地批判不懂当时政治腐败而一味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的青年。
B.委婉地喻示在政治黑暗之时夸耀地大物博是不适宜的。
C.嘲讽身受人宰割境地而不自知的官僚。
D.讽刺自夸地大物博而甘心受奴役的青年。
3.对第三处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劝勉青年不要沾上污泥,要清白做人。
B.劝勉青年不要自惭浅薄,要保持自己的“明澈”
C.劝勉青年不要被夸夸其谈的学者吓倒。
D.劝勉青年不要做夸夸其谈的学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
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孟子》论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4.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绝:穷尽。.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来:使„„到来,招致。.
5.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
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
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
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D.孟子认为张仪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
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8.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2015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林州}.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3)寄蜉游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4)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謇朝谇而夕替。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25分)
品质
(英)约翰·高尔斯华绥
格斯拉先生的店房朴素安静,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是模范品,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
格斯拉先生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皴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人们不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以至于赊账的时候,也决不赊格斯拉先生的账;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过了一会儿,看到他从店堂二楼楼梯口往下边望,随后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我说:“格斯拉先生,可以给我做一双俄国皮靴吗?”
他一声不响地离开我,退回去,我继续坐在木椅上欣赏皮革的香味。不久,他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黄褐色皮革。他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等我也赞美一番后,他继续说:“你什么时候要?”我回答说:“啊!你什么时候方便,我就什么时候要。”于是他说:“半个月以后,好不好?”我含糊地说:“谢谢你,再见吧。”他边说“再见”,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
一天,我对他说:“格斯拉先生,在城里散步时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他看了我一下,没有做声,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把靴子送回来!”他说,“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这双靴子的工钱。”
有一次,我穿着因为急需才在大公司买的靴子,走进他的店铺。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说:“那不是我做的靴子。”为了讲究时髦,我左脚的靴子有一处很不舒服。他用手在那地方压了一下。“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把一切垄断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生意,我很快就要失业了。”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我定了许多靴子,这些靴子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想起要到他那里去一趟。
我再去那里的时候,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个靴匠的名字。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
“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
“是的,”他说,“人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我定做了几双靴子。过了很久,靴子才送到——但是这几双靴子比以前的更结实。不久,我到国外去,过了一年多回到伦敦。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衰老极了,看了叫人难过。
“啊!格斯拉先生,”我说,“你做的靴子好极啦!我差不多一直穿。”他细看我这双皮靴,把手放在靴面上说:“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我向他确切地说明:靴子非常合脚。“你要做靴子吗?”他说,“我很快就做好,现在我的生意很清淡。”我说:“我急需靴子——每种靴子都要!”
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但有一天靴子送到了。我一双双地试穿,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一星期后,我想向他说明:他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走进他的店铺时,店堂里只有一个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呢?”我问道。
“啊!”他说,“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了。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接了定货后,费好长时间去做,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他从不登广告,用最好的皮革,还要亲自做,这就是他的下场。”
“但是饿死——”“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据沈长钺译本,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篇四:《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15-2016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含作文)答案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一、(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刹那(chà).
B.客栈(zhàn).
C.纤维(xiān).
D.逮捕(dài).奇葩(pā).信笺(qiān).解剖(pōu).血泊(bó).第I卷(20分)荷尔蒙(hè).刽子手(guì).白炽灯(chì).肖像画(xiào).锲而不舍(qiè).亲密无间(jiàn).龇牙咧嘴(zī).相濡以沫(r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迁徙渡假村洁白无瑕绿草如茵
B.宣泄哈密瓜美轮美奂山清水秀
C.经典水龙头源远流长出奇不意
D.气慨出洋相走投无路世外桃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的大阅兵,不止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更重要的是振奋民族精神,..
激发爱国热情。
B.这次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消防、环保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始
了紧张的处置工作。..
C.现在市面上销售的世界名著版本特别多,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大家选购时一定....
要多作比较。
D.中考结束后,很多同学认为初中的教材、练习册已经不名一文,就把它们全都....
扔进了垃圾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多城市针对行人闯红灯
的违法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
B.在现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不仅电子商务冲击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D.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了众多“粉丝”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5.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①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
②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
③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