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诗词鉴赏>古诗赏析作文800字

古诗赏析作文800字

详细内容

篇一:《古诗伴我成长800字作文》

古诗伴我成长800字作文

它,蕴藏着无数的奥秘;它,是许多人成长的摇篮;它,纯洁而美丽,高贵而典雅;它隐匿在生活之中,却高居于生活之上。她,便是古诗词。

我们孕育于古诗词之中,是古诗词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透过薄暮依稀可见一个破旧但不杂乱的小茅屋中走出一个青袍隐士。没有人作陪,只有与还在云雾中的朝露相依。你拿着锄,一手还攥着一本书,一只指头上还勾着一壶酒。长发和青袍一同在随着风在锄上乱舞,脚上的步伐零碎而轻盈,在狭窄并泥泞的小道上留下一串脚印。是啊!留一方空白给自己,然后我们播种,小心料理,真心呵护,不也一样感到惬意吗?

诗中陶侃,有你相伴,我懂得了一方简朴。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此时小道旁丛生的草木上的露水被青袍打到。他不紧不慢地向前走。在一块田地边停下了脚步。田中杂草众多,盖过了豆苗。如果不仔细分辨还真找不到一株豆苗。望着这不知能否称得上豆苗的田地,那张俊美的脸上露出了了一丝让人难以捉摸的笑意。特别是那双眼睛,流露出一股暖意,这也许是满足。嗯!怀抱一颗满足的心,如果你失去了金钱,那么你还可以很自豪的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如果当你失去健康时,你依旧可微笑的说:我很幸福,因为至少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不知你是否也这样想呢?

诗中陶侃,有你相伴,我懂得了一方惬意。

你挽起双袖,躺在田间直至晌午,而阳光毫无遗漏的洒在身上。也许阳光过于斥眼,也许想到些什么,肃然起身,径直的走到树下,开始清除杂草,你抿着嘴唇,似乎带有一丝倔强,一种决心„„“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或许是你的信念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诗中陶侃,有你相伴,我懂得了一方信奉。

然而,生活也有时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我们活在世上,自是来品味世之珍瑰,而诗词便是瑰宝,细心品味,生活将与燃愈烈!

嗯!读“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犹如阳光明媚,在海上柔情地洒下一片金沙,海水平静,唯有我惬意地游动,激起白色的水花,身边有绿洲,天海一色,温暖的海水将我包围,让我感受诗的呼吸,诗的心跳。它慈母般的怀抱,我能感觉它的柔情。

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尤如天气骤变,狂风暴雨呼啸而来,吹翻了远处的小舟,浪,一个接一个地扑来,盖过我的头顶,我不畏,我不后退。千层之浪又如何,难以击溃我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从此变成了一位考验者,正向我展示了他的威严与刚烈,以此击退我前游的步伐,可忘了,我是一个遨游诗词中的学者,学无止境,便永不后退。

篇二:《关于欣赏古诗词的作文》

世上如侬有几人浙江省黄岩实验中学八(10)班黄方宁手捧一本《今生惟爱李煜词》,跟随着你的思绪,细细品读着你那一首首触动心弦的诗词,和你那一段段曲折坎坷的人生,总有一种莫名忧伤包围我的心灵。在那一刻,我的忧伤融化历史,我的灵魂穿越千年,来到了你的身边。我最喜你那一句“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没有一点帝王家规矩的束缚,有的只是“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的轻松愉悦,有的只是“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的俏皮玩闹。我想,这也许是你当上皇帝后过的少之又少的快活日子吧:既无庙堂’之勾心斗角,又无江湖之灾难祸害,更无边境之侵犯骚扰。我曾幻想,要是老天能一直这样眷顾你那多好,让你一心深潜于诗词的深海,不必理会朝政、军国大事,永远做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词人李煜。美好的时光最容易消逝,你得到幸福要用失去自由为代价。在一个个黑暗的日子里,你虽与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为邻,但他们不能和你谈词说赋,你也无法和他们把酒吟诗。一瞬间,你便失去了一切:不得不离开你那“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宫殿,不得不走出你那风花雪月的浪漫,不得不承受“多情自古空余恨”的结局,不得不面对四面坚固的冰冷和黑暗。只有“梦里不知身是客”,而梦终会破碎,尽管你浅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流走的恰是你最珍贵的,你的词,你的命。“无言独上西楼”,天空中那弯残月,冰冷破碎如你心,在无际的黑暗中苟延残喘地挂着。那“剪不断,理还乱”的青丝离恨,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你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唯有那深院中寂寞的梧桐树才能读懂你的悲哀你的伤痛。彼时,你是否在想念旧时门前的“车如流水马如龙”!你是否还在想念那些离不开你的事和你离不开的人,你是否还在想念皇宫里的雕栏玉砌!可叹往事已如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复杂的世界中,你一直隐藏着一颗简单的心、简单的愿望——自由!你渴望自由,渴望如渔父一手握着钓竿,一手拿着酒壶,漂一叶扁舟在江河上“随风飘荡,任意东西”,醉翁之意不在欣赏河岸美丽的风景,不在品尝甘之如饴的美酒,只在陶醉心中那一抹自由。你不求威仪天下名垂史,但求独善其身率性为!你崇尚春风暖雨、落絮飞雁、杨柳依依的自由生活。你高唱:“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你是对的,却也是错的。“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千年后,你的一切都已随着时光的流

逝化为一抔黄土,被风吹向远处,唯有那一句“世上如侬有几人”时刻在敲击我的心灵。(指导老师王蕴)名师点小作者喜欢读李煜的作品,也喜欢李煜这个人,所以对他的许多词句都能信手拈来,并能加以恰当地运用。作者能理解李煜的愁绪、亡国之痛、成为阶下囚的无奈,以及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作为一名八年级的学生,能从意象入手,解读出诗歌的内涵,走进诗人的意境,难能可贵。虽然有些理解还略显单薄,行文思路也有些凌乱,但对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篇三:《70首古诗鉴赏》

1、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词释义

艇:船。不解:不知道;不懂得。一道:一路。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小娃:小孩儿。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开:分开。古诗今译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全诗赏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真情态。

2、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译文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赏析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

悦之情。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诗人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读者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这两句也是名句,比喻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和风细雨的教诲。“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雨的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六句集中写了“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3、忆江南乡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谙: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赏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4、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名句与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池上

5、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离离:繁盛的样子。

2.原:原野。

3.荣:繁盛。

4.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6、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7、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8、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古诗赏析作文800字}.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篇四:《作文审题及诗歌鉴赏》

2015年百佳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专家解析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热情是不够,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秃鹫的角度:引导别人要根据其实际进行。不切实际的鼓动会酿成悲剧。狂躁的激情要不得。不要等悲剧发生了才反思。及时总结教训。

女巫的角度:不能偏听偏信,要有自知之明。认清自己。抵达目标、实现理想,光有头脑中的热情、胆量和勇气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还得从脚下的事情做起,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努力锻炼“腿部肌肉”,不断提高自己跨越障碍、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平时的锻炼积累,才能跨越障碍,取得成功。

2、请以“花开有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套作或抄袭。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花开有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这里的“花”可以喻指理想、亲情、友情、爱情等像花一样美丽芬芳的美好事物;“开”则是指对这些美好事物的追求、探寻;“有声”既可以指“追求、探寻”的美好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最终美好的结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中的雕用一种特殊的树枝筑巢。这种被称为“铁树”的树枝不但十分坚硬,而且还生长着许多刺,使得雕巢能够牢固地建在峡谷的悬崖上,巢建好后,雌雕还要在上面铺上树叶、羽毛、杂草,防止幼雕被刺扎伤。

随着幼雕的渐渐长大,雌雕开始撤去巢内的树叶、羽毛等物,让树枝的尖刺显露出来。巢变得没从前那么舒适了,幼雕纷纷躲到巢的边缘。这时,雌雕就逗引它们离开巢穴。一旦幼雕离巢后向下坠落,它们就拼命地扑打着翅膀阻止坠落,接下来的事情对于雕来说再自然不过了——它们开始飞行。

阅读上述材料,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内容可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从雌雕如何教育引导幼雕的角度,雌雕保护、引导幼雕,从“防止扎伤”到“逗引出巢”,可以说明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需要不同的方法。从“逗引出巢”可以看出,放手也是一种爱,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面对磨难,正确引导,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长;反之,一味溺爱,不肯放手,会使孩子失去发展机会,难以成才。二是从幼雕能够飞翔的角度,幼雕只有离开巢穴,向下坠落时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翅飞翔。告诉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生命在逆境中崛起,在困难中成长;生命不能拒绝困难和挑战。三是从雌雕和幼雕综合起来看,生命是在艰难和逆境中闪

光的。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越过浅滩,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无数水鸟的追逐,飞上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终于游上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发现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地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则寓言性质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分为两部分:首段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这条鱼逆流而上的经过;第二部分表面写年轻人与老者的言行,实则是两人对此事不同的认知与情感态度。据此,我们可以直接去把握第二部分的议论和关键词。年轻人对鱼的“感叹”寄寓着无限的赞美,其观点是“勇敢”到达“目的地,虽死无憾”。老者的“叹息”发出的显然是声声无奈,而其认为鱼“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也就只能面临死亡了。进一步概括,两人其实都是在谈“勇敢精神”与“理想目标”的问题。抓住这一关键点,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与立意了。

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赞美的勇敢追求精神,因为理想栖息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也可以对其进行矫正或批评,因为在年轻的战场上,年轻却不应也不能轻狂。若从老者的角度思考,可以赞同老者既要有精神也要有目标的观点,因为一个人总是要仰望点什么,有目标才有方向,有目标才有动力,才能更坚强更执著,有目标也才可能有成功,才会走得更长更远。一个民族亦是如此,要学会仰望星空,才会有未来。再深入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时只是由于灵魂迷失,才失去了自我,从而导致最后的极端与失败。当然,我们还可以对老者缺少的献身精神进行分析与讨论等。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老人临终前将自己珍存多年的一件礼物送给了他的侄子,那是一个棒球,上面有波士顿棒球队全体队员的签名。年轻人将棒球视若珍宝。后来,他4岁的儿子很想玩这个棒球,却被他生气地制止了。他严肃地告诉孩子说:“我们不能碰这个棒球!永远不能碰!”孩子非常困惑:“为什么不能碰这个棒球呢?”他自然不可能对一个4岁的孩子讲解关于这个棒球的来历,只是说:“你看,这个棒球上面有签名呢!我们不可以拿上面签了名的棒球来玩。”几周之后,他儿子兴奋地问他:“爸爸,我们是不是可以玩棒球了?”爸爸想要重复他讲过多遍的话语,不想,孩子居然说:“我们现在可以玩了,我已经把上面的签名全都擦掉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成人的角度。棒球身上值钱的签名其实是一种负累,可以从“懂得越多,负累越重”的角度进行立意。(2)从小孩的角度。孩子将这些值钱的名字视若仇敌,在他看来,正是这些可恶的名字在妨碍着他滚动、投掷这个棒球,于是,他毅然将那些多余的东西涂掉了。可以从“童心无忌”“按照自己心灵的指引做事“等角度进行立意。(立意角度仅供参考,如有其他合理的立意也可)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很久以前,一个乞丐讨饭时遭到一条狗的攻击,于是,下次讨饭的时候,他便捡了一块石头带在身上。但这次他遭到了两条狗的攻击,虽有一块石头护身,还是被狗咬了。又一次讨饭的时候,他便带了两块石头,可这次他遭到了三条狗的攻击。再次讨饭的时候,他索性带了四块石头,这次他恰恰遭到了群狗的攻击。最后,他不得不背着一篓子石头去讨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转换思维方式,摆脱直线式思维模式。

2.换个角度想问题,勇于尝试新方法。

3.方法不对,量变不能实现质变。

(其他符合材料的立意亦可)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黑人孩子,生于纽约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一天,父亲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问。“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干净,没有熨斗,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他来到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某天,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它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想想办法”父亲启发他。他请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唐老鸭与一只米老鼠。他卖出了衣服,还多得了五美元的小费。

后来,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这一回,他没有犹疑,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当《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纽约作宣传时,他推开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了个名。他一声欢呼:“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通过现场竞价,一名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衣服。

回到家,父亲泪水横流,说:“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请根据你对以上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高贵的生命不卑微。如何让自己的人生高贵起来。

2.勇于尝试,会尝试。

3.成功路上的奋斗。如何奋斗。

4.相信未来。生活并无完美,与其让生活带来更多的沮丧与抱怨,不如坚持着一份信念,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

5.改变未来与改变自己。一个黑人父亲引导孩子三次以不同的价位卖掉衣服,可以从中得到的启发,一件衣服的价值是可以改变的,甚至可以有极大的改变。换言之,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也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可以有极大的改变!相信未来可以改变,从改变自己开始。整体上,应该重点体会第一段与最后两段的关系与内涵。

此材料中,一次卖衣服的方式强调脚踏实地、勤劳用心、坚持不弃;二次卖衣服强调创

新用脑;三次卖衣服强调善于抓机遇。但如果立意仅仅从其中一方面立意,如“创新”、“勤劳”“机遇”之类,则没抓住材料的共性与要点,为偏题。

本题命题意图是引导考生思考如何想办法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审题时,要牢牢把握“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此话。“高贵人生”意味着要有勇气,勇于尝试,要面对生来的、后天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有创新精神,要善于抓住机会。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如何“高贵”等展开论证。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灰尘和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