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诗词鉴赏>慕容诗词

慕容诗词

详细内容

篇一:《慕容的散文诗欣赏》

慕容的散文诗欣赏

慕容的散文诗中表现出来,如幻似梦,似有若无,又远又近的境界。人存不存在前生?我们就不用去做科学的探讨与论断了,仅就<前缘>一文而言,诗人是借前生的存在来表达她对相悦者炽烈的爱恋。

这爱恋曾被忽视:“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这爱恋含着埋怨:“你若曾是那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的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这爱恋甘愿牺牲:“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烧着,陪伴你过一段静穆的时光。”

三个并列的意象,均用词精美,格调清新,特别是把相悦者与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动与猛烈,极大的增强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为如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了,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辨认,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这无法分辨,无法述说之情,就起了如幻似梦,似有若无的作用。

也因为将此生与前生交错描写,给我的感觉是又远又近,远近界限难以划分,现实与理想难以划分,心相与理析难以划分。

莲的心事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还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

现在正是最美丽的时刻重门却已深锁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我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传言若所有的流浪都是因为我我如何能不爱你风霜的面容若世间的悲苦你都已为我尝尽我如何能不爱你憔悴的心他们说你已老去坚硬如岩并且极为冷酷却没人知道我仍是你最深处最柔软的那个角落带泪并且不可碰触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是我凋零的心1980.10.4.古相思曲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古乐府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还是说今夜的我就是那个女子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的那同一个人那么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多少次的别离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1979.7.生别离请再看再看我一眼在风中在雨中再回头凝视一次我今宵的容颜请你将此刻牢牢地记住只为此刻之后一转身你我便成陌路悲莫悲兮生别离

无法预知的重逢里我将再也不能再也不能再如今夜这般美丽送别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疚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中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可是我一直都在这样做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又要错过今朝今朝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余生将成陌路一去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

初相遇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胸怀中满溢着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拔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象你我才初初相遇。

缘起

就在众荷之间

我把我的一生都

交付给你了

没有什么可以斟酌

可以来得及盘算

是的没有什么

可以由我们来安排的啊

在千层万层的莲叶之前

当你一回眸

有很多事情就从此决定了

在那样一个充满了

花香的午后{慕容诗词}.

诀别

不愿成为一种阻挡

不愿让泪水

沾濡上最亲爱的那张脸庞

于是在这黑暗的时刻

我悄然隐退

请原谅我不说一声再会

而在最深最深的角落里

试着将你藏起

藏到任何人任何岁月

也无法触及的距离

昙花的秘密

总是

要在凋谢后的早晨

你才会走过

才会发现昨夜

就在你的窗外

我曾经是

怎样美丽又怎样寂寞的一朵

我爱也只有我

才知道你错过的昨夜

曾有过怎样皎洁的月{慕容诗词}.

前缘

人若能转世,世间若真有轮回,那么,我爱,我们前生曾经是什么?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你若曾是那个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年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烧着,陪伴过你一段静穆的时

篇二:《慕容子夫在诗词学习群关于诗的探讨之四》

慕容子夫在诗词学习群关于诗的探讨之四

大家好!今天我想就诗的格律推理和诗格的写作跟大家探讨一下:

我一贯不提倡死记硬背啥诗词格律和韵表以及相关的入声字啥的,这些我都只把它们看成写作的工具,写多了自然就会。但是,也不是盲目地写,毕竟是要合格律的要求的;那么,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来探寻咧?有的,大家跟我一起来思考啊---

我们熟悉对对的基本知识,对吧?其实我们的诗格,细究起来都是对对的格,比如五言律诗平起首句入平韵式:

平起表示首句第二个字是平,入平韵式表示押平音韵,尾字是平,如是我们得到:

出句:+平++平

又根据句中马蹄韵原则,平仄要两两交替互反,我们得到:

出句:+平+仄平那么对句,根据对的规范和第二句韵脚的要求,我们得到:

对句:+仄+平平

再根据黏的原则和白脚的要求,我们得到下一个出句:

出句:+仄+平仄再根据对的原则和韵脚

的要求我们得到第二个对句:对句:+平+仄平

于是五绝诗格如下:

+平+仄平

+仄+平平

+仄+平仄

+平+仄平

然后,其他在不犯孤平和三平尾三仄尾的前提下,“+”位臵可以按自己写诗的需要安排平仄关系。那么五律就是中间加上两个对仗格,依然根据马蹄韵原则、黏对原则来推这两个对仗句,可出来五律。那五律诗格的另外一种推理思路如下:

平平仄仄平(1)仄仄仄平平(2)仄仄平平仄(3)平平仄仄平(4)平平平仄仄(5)仄仄仄平平(6)仄仄平平仄(7)平平仄仄平(8)

大家看看,若把(1)(2)(7)(8)截下来是啥?

平平仄仄平(1)仄仄仄平平(2)

仄仄平平仄(7)平平仄仄平(8)---是不是平起首句入平韵式的绝句格式?

那么,(7)(8)不用说,是完整的工对格式,

(1)(2)咧?其实也是,只不过句尾要押平音韵,故此是这样变化了一下:

平平仄仄平(1)

仄仄平平仄(2)====把尾字仄移向第三字====变成平收仄仄仄平平(2)

那么剩下的两联是:

仄仄平平仄(3)平平仄仄平(4)

平平平仄仄(5)仄仄仄平平(6)

大家对应看,是不是各自都是很规范的工对格?{慕容诗词}.

仄仄平平仄(3)---出句

平平仄仄平(4)---对句

平平平仄仄(5)---出句

仄仄仄平平(6)---对句

其实这个不用我说,律诗中间两联本来就是对仗要求的工对格,说到这儿,我想告诉大家:若一首绝句中间加上两联对偶能够成为一首完整的合律合意的律诗的话,那么这首绝句是合格的绝句;反之如果抽出两联对偶句,能够成为完整的合律合意的绝句,那么这首律诗是合意合律的律诗。

其他的诗格同理推之,写多了就会烂熟于心;再也不会受格律之困扰,任情感自由驰骋在自己的诗意空间了。

我们懂了这些,还不能完全自如地写诗,需要掌握一首诗的构架才行。那么,近体诗我们通常的一句话是:“135不论,246分明”须知,这句话是有条件的,不能犯孤平出现拗句,拗救不是不可以,但是我认为,规范写作,避免拗救更好。但是,有时为取

意非拗不可,那就只有拗救了。几个要搞清楚的就是---

“135不论,246分明”的解释:七言诗的每一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平可仄,而每句的第二、四、六个字平仄不变。但是这个要受孤平之限制,即是:五言之格式:平平仄仄平第一字若仄,变成这样:仄平仄仄平;七言之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变成这样:仄仄仄平仄仄平,这个就是标准的孤平。所谓孤平即是(1)除韵字外只有一个平音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孤平。还有一种说法,(2)就是凡句子中出现仄平仄,不管其他地儿是否还有平音,即为孤平。而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不可犯的。还有啊,五言的第五个字和七言的第七个字受平音韵的限制,也是不可随意变更的。还有一个,就是三平尾或三仄尾都不容许出现在句尾,故此,135不论也是不太确切的。就“246分明”来说,因为音组的分隔重心在246的地儿---我们的音组分隔是两个字一拍或一个字一拍,重心在第二个字是平音的叫平音步,仄音的叫仄音步,平仄音步有交替地出现,二四六的位臵正是重心所在,不可随意变更,这个也是要“246分明”的理由吧。

篇三:《慕容子夫在诗词学习群关于诗的探讨之一》

慕容子夫在诗词学习群关于诗的探讨之一

大家好!在本群我已就楹联讲过五讲,后来的学友,请到群空间看我的相关讲稿,今天我开始跟大家探讨诗的相关问题。关于近体诗,我想就以下几方面来说说:一、诗题之外我们必须具备的素养。二、诗的语言。三、诗的象征言说以及相关的意象、意境。四、诗的种类及其格律要求和实例。五、诗的起承转合浅议。六、赋比兴在诗中的应用和浅析。七、题图诗和命题诗的思路。八、意象入诗的赏析。{慕容诗词}.

那么,今晚我先就第一个问题来探讨一下啊。我们为啥要学习诗的写作?因为我们喜欢诗这种文体,它能让我们奔涌而出的情感有了合适发泄的地儿;还因为它的外表和内在的美,无一不令我们神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吧?为了这美的享受,我们需要具备以下之素养:

一、有诗情

一首诗,格律是它的骨,而诗中所表露的情感是它的肉,有骨有肉方成为诗---只有格律的工整而无感情在内的诗,那叫:“空心诗”;只有情感而无格之“诗”,那叫:“乱肉诗”。

情从生活中来,自己的或他人的;现实的或书面的;直接的或间接地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我们不

可缺的情感,有人面对却冷漠,而诗人眼里则不同,花开花落都会激起诗人的联想,有一种要冲动要写出的欲望。此乃无情则无诗。感自己之所感,言自己之所言。例如,有名的:

(1)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表达一个女子对一个男子的深深的爱的思念

(2)吴文英《唐多令》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孤独离别之情

山水花木自然之物,若不赋予人的情感,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它们本身只是自然之一份子,是人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它们才生动起来,从而有了灵性。

我们写诗忌讳空洞,要写出有血有肉的诗,创造我们自己的美,感动自己和他人。写诗无非“景”,无非“情”。我们要纯真的情不要空洞的华丽的言之无物的诗,后者是秀文学,是我们写诗走入误区的大敌。

二、有诗的境界修为

写诗的过程,无一不是对人生对万物的提炼的过程,也是我们自身修为的过程。关于这个,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国学讲稿里有很清晰的论述,我在这儿简单说说。

(1)王国维把人生诗意化了,其实我认为,也就是写诗的境界,有三境界一说,我把我写的{读《王国维讲国学》随感之一}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啊:

王先生所论,大学问者皆历三阶段: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c、“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理解之为a、自观自感自言心,一眼望尽,众生皆纳眼。b、深情之不悔之,淡然之。c、还原于本之,世界原来就在于是之间也。先生又言:天才者需莫大修养也。赞之。习文言心,文之清纯出之于德之修性。天下美文之作者,无非大德至善,克己复礼志伟。

那么,还有禅宗三境界,同样适合我们写诗:(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慕容诗词}.

(3)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写诗之初,我们眼里的山水只是在乎表象,而不能深入其内,山水含情被我们忽略;第二步,发现山水不单纯是山水,里面还有点内容。第三步,山水讶然是山水,它的美就在那儿,不因为我们在或不在而不存在。如此,我写过相关的六首诗,1--3,是人生三境界,4--6,是禅宗三境界,拿出来,大家看看,体会一下,也可点评一下啊。

人生三境界和禅宗三境界:【慕容子夫】

(094815)

1、放眼青山云影深,朝天大路有华阴;

高楼不尽西风冷,碧树妆成倚古今。

2、朝思秦汉夜吟唐,大智无非学问昌;

宝剑千锤锋利隐,成名自是苦求芳。

3、诗词养性苦行僧,洞察秋毫一脉承;

大气人生初写意,天心自在日东升。

4、空山无语水无灵,万物天成尽自宁;

花落花开春作伴,迷踪难寻叶满亭。

5、千山入眼水无情,远足他乡独自惊;

云雾非非行不是,茫然未得待天明。

6、山水花红本性然,风云依旧是青天;

鱼虫草木悠情已,美景无穷在眼前。

三、诗的神形的统一

我常说,诗要有一个中心,不要散,诗是一个整体,诗句间要有相互关联,那么结合我看的书和我写过的诗的感受,我把诗的写作境界概括如下:(以前的学友可能听我讲过,我再次重复一下啊)这儿关乎诗的硬性的理性的东西,即,诗的构架的合理性。

我自认为有三,1、诗的语言,2、是诗的语言也是合情理的合律的诗,3、无诗。当然,我指的是合律的诗,不合律的不叫:“诗”

1、写出来的是诗的语言,每句都很精美,朗朗上口;但是每一句单独看是诗,合起来啥也不是,为啥?它没有内在的联系,整首诗说的啥?不知道;想表达一个啥中心?不知道。比如:第一句:春景、第二句:

篇四:《慕容子夫在诗词学习群关于诗的探讨之六》

慕容子夫在诗词学习群关于诗的探讨之六

大家好!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最基本的关于诗的知识,可以小试牛刀了,但是,我说过啊,诗乃是灵性之物,含蓄之美,为此,我们要了解写诗的修辞方法以及炼字方法,这个对我们写出更好的诗是大有帮助的。话说,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用上了“赋比兴”之法写诗,一直流传至今,无非细节改善之,大抵也还是这三类方法:赋,平铺直述,类似于我们的排比;比,就是比喻---或明喻或暗喻或借物抒情或以情言志或以人类物等等;兴,就是起兴。由此派生出的其他数十种诗的修辞方法。那么我们具体来说说这些在诗中的应用:

一、赋。

我先说说《硕鼠》,这个是国风-魏风里面的,整首诗就是在说一个事实,那就是被喻为“大老鼠”的剥削者的贪得无厌。反复用“硕鼠,硕鼠”咋样,在控诉,然后表明自己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乐土”,大家细细读之,体会一下: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