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
详细内容
篇一:《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传染病护理学》考查课试题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传染病护理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
1.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接触传播
E.蚊虫叮咬传播
正确答案:D
2.下列哪项不是出血热发热期治疗原则
A.控制感染
B.减轻外渗
C.改善中毒症状
D.预防DIC
E.强烈发汗退热
正确答案:E
3.下列哪项不属于钩体病的后发症
A.后发热
B.虹膜睫状体炎
C.反应性脑膜炎
D.肾损害
E.闭塞性脑动脉炎
正确答案:D
4.甲类传染病在城镇发现后上报时间不超过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正确答案:A
5.日本血吸虫发育过程中哪一阶段具有传染性
A.毛蚴
B.虫卵
C.尾蚴
D.成虫
E.童虫
正确答案:C
6.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A.肾功能衰竭
B.肝功能衰竭
C.心功能衰竭
D.呼吸衰竭
E.休克
正确答案:D
7.某幼儿班近半个月来连续发现十余名3~4岁幼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其中2人出现发热,皮肤巩膜黄染。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型肝炎
正确答案:A
8.男孩3岁,于7月15日发病,高热6h,伴畏寒,病后4h抽搐1次,呕吐3次。查休:T39.6℃,意识朦胧,面色苍白,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肠呜音活跃,四肢凉,末稍发绀,脉快而弱,血WBC18×109/L,N85%。为早期快速诊断应首选哪项检查
A.腰穿、脑脊液常规检查
B.肛试取粪便进行常规检查
C.血涂片查疟原虫{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
D.便培养
E.血培养
正确答案:B
9.目前成人患细菌性痢疾病原治疗首选药为
A.喹诺酮类
B.青霉素
C.红霉素
D.复方新诺明
E.头孢菌素{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
正确答案:A
10.某幼儿班近半个月来连续发现十余名3~4岁幼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其中2人出现发热,皮肤巩膜黄染。对于该幼儿班未患病儿童,下列哪项处理较为合适
A.立即疏散该班
B.立即检查肝功能
C.立刻注射甲肝疫苗
D.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E.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
正确答案:E
1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性接触传播
B.注射途径传播
C.粪-口途径传播
D.母婴传播
E.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正确答案:C
12.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关键性措施是
A.隔离病人
B.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食品管理
C.接种菌痢菌苗
D.积极治疗病人
E.积极治疗带菌者
正确答案:B
13.以下关于艾滋病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A.在行血液/体液隔离的同时还应实施保护性隔离
B.抗病毒治疗期间如出现副作用可暂停药物治疗
C.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可用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
D.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E.关怀、同情病人,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正确答案:B
14.易引起钩体病眼后发症的主要菌群是
A.波摩那群
B.黄疸出血群
C.犬群
D.秋季群{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
E.瓜哇群
正确答案:A
15.感染HBV后血清中首先出现的是
A.抗HBs
B.HBsAg
C.HBeAg
D.抗HBe
E.抗HBcIgG
正确答案:B
16.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心肌炎
B.喉炎
C.肠炎
D.脑炎
E.支气管肺炎
正确答案:E
17.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B.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免疫性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免疫性
D.有病原体、传染源、流行性、免疫性
E.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免疫性
正确答案:B
18.麻疹的早期诊断依据是
A.突起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
B.有麻疹接触史
C.口腔颊黏膜有散在白色小点,周围伴红晕
D.刺激性咳嗽,肺部干罗音
E.软腭,咽腭弓见1mm大小红色粘膜疹
正确答案:C
19.男性患者,32岁,因发热、腰痛5d,无尿2d以“流行性出血热”入院,入院后曾用利尿,纠酸等治疗未见好转,目前烦躁不安,眼睑浮肿,体表静脉充盈,脸潮红,血压170/90mmHg,心率120次/分,心律齐。应考虑是
A.肺实质弥漫性出血
B.高血容量综合征
C.心力衰竭
D.尿毒症脑病
E.高血压脑病
正确答案:B
20.日本血吸虫病的基本病变主要是由以下哪项引起
A.尾蚴的侵入
B.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
C.虫卵沉积在组织器官内
D.成虫寄生的机械刺激
E.虫体的代谢产物
正确答案:C
二、简答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人工被动免疫
答:将制备好的含抗体的血清或抗毒素注入易感者体内,使机体迅速获得免疫力的方法,称人工被动免疫。免疫持续时间仅2~3周。
2.艾滋病
答: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3.疟疾
答: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本病经雌性按蚊叮咬人体传播,临床特点为间歇性、发作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缓解,可伴有脾大与贫血。
4.感染
答: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5.疫源地消毒
答:指对目前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地区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三、论述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谢先生,40岁,汽车司机,平素身体健康,近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周身不适、乏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曾于5年前到非洲援外2年,因车祸外伤有输血史,无静脉药瘾史,无冶游史。查体:T38.6℃,P92次/分,贫血貌,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下2.0cm,脾肋下1.0cm。化验:WBC3.6×109/L,RBC3.3×109/L。CD4+T淋巴细胞0.4&tim
答:(1)艾滋病(2)①体温过高②活动无耐力③营养失调④有感染的危险
2.简答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原则。
答: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疗法,透析疗法。
篇二:《血防知识测试卷附答案》血防知识测试卷
一、单选题(5x2=10分)
1、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每次所需粪便的重量为:()
A:约10gB:约20gC:不少于30gD:不少于50g
2、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所需铜丝筛的规格为:()
A:约100目/25.4mmB:约260目/25.4mmC:40目-60目/25.4mmD:60目/25.4mm
3、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所需尼龙绢的规格为:()
A:100目/25.4mmB:260目/25.4mmC:40目-60目/25.4mmD:60目/25.4mm
4、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若需加做沉淀镜检,全片镜检时间为:()
A:约1minB:约2minC:不少于2minD:不少于3min
5、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若需加做沉淀镜检,每份粪便检查涂片张数为:()
A:1张B:2张C:3张D:至少2张
二、不定选题(20x4=80分)
1、日本血吸虫属于:
A雌雄同体吸虫B雌雄异体吸虫C雌雄同体线虫D雌雄异体线虫
2、日本血吸虫的消化系统组成为:
A口、食道、肠支B口、食道、肠支、肛门C口、肠支、肛门D无消化道
3、下面哪些属于日本血吸虫雄虫的形态特征:
A抱雌沟B分支样睾丸C串珠样排列的7个睾丸D虫体呈乳白色
4、下面哪些属于日本血吸虫雌虫的形态特征:
A虫体呈黑褐色B虫体呈乳白色C具有长椭圆形卵巢D具有分叶状卵巢
5、日本血吸虫雌虫卵巢的形态特征为:
A长管状,位于虫体前半部分B长椭圆形,位于虫体的中部
C颗粒状,分布于虫体的后半部分D分支样,位于虫体的中部
6、下面哪些属于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形态特征:
A椭圆形,淡黄色B卵壳一侧有侧刺C卵内有毛蚴D卵内有油滴样的分泌物
7、日本血吸虫尾蚴属于:
A无尾型尾蚴B短尾型尾蚴C单尾型尾蚴D叉尾型尾蚴
8、下面哪些属于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形态特征:
A具有口、腹吸盘B体前端为头器C具有一个头腺D具有分叉的尾叉
9、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过程中需要的宿主包括:
A终宿主,中间宿主;B终宿主,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
C只在终宿主体内发育D只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
10、日本血吸虫的生殖方式为:
A只进行有性生殖B只进行无性生殖C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D不进行生殖
11、日本血吸虫的发育阶段为:
A成虫、虫卵、毛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童虫
B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
C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
D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囊蚴、童虫
12、日本血吸虫成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为:
A门脉-肠系膜静脉系B门脉-肠系膜动脉系统
C肝脏小静脉D肺部小静脉
13、日本血吸虫成虫性发育成熟的必备条件为:
A摄食红细胞B移行到肠系膜静脉C雌雄合抱D移行到肝门静脉
14、日本血吸虫虫卵主要沉积在宿主的:
A肝组织B生殖器官组织C结肠肠壁组织D膀胱组织
15、日本血吸虫在人体内的致病阶段有:
A成虫B尾蚴C虫卵D童虫
16、日本血吸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
A成虫B尾蚴C虫卵D童虫
17、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主要是:
A鸡、鸭等禽类B牛、犬、猪等哺乳动物C钉螺D慢性患者
18、异位血吸虫病主要见于:
A生殖系统B消化系统C淋巴系统D肺和脑
19、日本血吸虫虫卵的致病机理为:
A大量虫卵机械性阻塞血管B虫卵卵壳抗原刺激引起炎症反应
C卵内毛蚴的毒素溶解组织D卵内毛蚴分泌物引起超敏反应及肉芽肿形成
20、血吸虫病最基本的病变为:
A贫血B尾蚴性皮炎C虫卵肉芽肿D组织纤维化
三、简述题(1x10=10分)
1、怀疑某地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你如何去证实?并采取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答案:一、BCD
二、BAACDACBABCDDABCDACBACACABCDC
BDDC
三、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以及防治原则。
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调查:(1)调查传染源:看该地是否有日本血吸虫病的患者及保虫宿主存在。保虫宿主有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尤其是水牛是重要的传染源。(2)调查钉螺: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调查江、河、湖泊等水系中是否有钉螺存在,特别是阳性钉螺的存在。(3)调查当地人群是否有接触疫水的情况。{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
防治日本血吸虫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做好个人防
护。(2)查治病人、病牛,控制传染源。(3)控制和消灭钉螺。(4)加强粪便管理,防止虫卵入水。
篇三:《日本血吸虫病和囊虫病传染病》第七章蠕虫感染
第一节日本血吸虫病
一、病原学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常合抱在一起,寄生于门静脉系统,主要在人体肠系膜下静脉内。雌虫在肠壁粘膜下层末梢静脉内产卵。
从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入水后,孵化出毛蚴。侵入中间宿主钉螺,在螺体内发育,经过母胞蚴和子胞蚴2代发育繁殖,后有尾蚴不断地逸出。当人、畜接触疫水时,尾蚴很快从皮肤或粘膜侵入。
侵入人体的童虫随血流经肺而到达肝,在肝内发育为成虫,雌雄合抱,逆血流移行至肠系膜下静脉的末梢血管内产卵,完成其生活史。
二、流行病学
(一)地理分布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地形、地貌、钉螺生态不同流行特点。
(二)传染源
日本血吸虫病是人兽共患病,传染源是病人和保虫宿主。
(三)传播途径
造成传播必须具备下述三个条件:即带虫卵的粪便人水;钉螺的存在;以及人、畜接触疫水。钉螺感染的阳性率以秋季为高。
(四)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均随接触疫水的机会而异,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男多于女,夏秋季感染机会最多。
三、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且呈多样化。根据病期早晚、感染轻重、虫卵沉积部位以及人体免疫反应而不同。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以及异位损害。
(一)急性血吸虫病多发生手夏秋季:以7—8月为常见。男性青壮年与儿童居多。患者常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如打湖草、捕鱼、摸蟹、游泳等,常为初次重度感染。约半数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蚤咬样红色皮疹.2—3日内自行消退。从尾蚴侵入至出现临床症状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但以1个月左右占大多数。起病较急,临床症状以发热、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为主。
(二)慢性血吸虫病在流行区占绝大多数。
l.无症状患者:居多,仅在粪便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被发现。
2.有症状患者:以腹痛、腹泻为常见。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常有肝脾大。
(三)晚期血吸虫病:主要指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而言。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分为巨脾型、腹水型和侏儒型。
1.巨脾型最为常见,占晚期血吸虫病的绝大多数。
2.腹水型腹水是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显著丧失代偿的表现。
3.侏儒型:现在已很少见。儿童因反复重度感染使肝生长介素减少,影响其生长发育而引起侏儒症。
四、诊断
(一)流行病史
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应仔细追问。
(二)临床特点
具有急性或慢性、晚期血吸虫病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皮炎、荨麻疹、腹痛、腹泻、肝脾大等
(三)实验室检查
结合寄生虫学与免疫学检査指标进行诊断。粪便检出活卵或孵出毛蚴即可确诊。免疫学方法特异性、敏感性较高,血液循环抗原检测阳性均提示体内有活的成虫寄生。其他血消免疫学检查阳性均表示患者已感染过血吸虫,但应注意假阳性与假阴性。
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二)病原治疗:目前首选的病原治疗药物是吡喹酮(praziquantel)。
(二)对症治疗
急性期血吸虫病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者给以补液、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及全身支持疗法。合#其他寄生虫者应先驱虫治疗,合并伤寒、痢疾、败血症、脑膜炎者均应先抗感染,后用吡喹酮治疗。
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除一般治疗外,应及时治疗并发症,改善体质,加强营养,巨脾、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等患者可选择适当时机考虑手术治疗。有侏儒症时可短期、间隙、小量给以性激素和甲状腺素制剂。
六、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区每年对病人、病畜进行普査普治。
(二)切断传播途径:
消灭钉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可采取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物理灭蜾法(如土埋法等),同时可结合化学灭螺法,采用氯硝柳胺等药物杀灭钉螺。粪便须经无害处理后方可使用。保护水源,改善用水。
(三)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节囊虫病
囊虫病(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是猪肉绦虫(Taeniasolium)的囊尾蚴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人因误食猪肉绦虫卵而感染,亦可因身体内有猪肉绦虫寄生而产生自体感染。猪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皮下组织、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寄生在脑组织者最为严重。
一、病原学
猪囊尾蚴在人体内寄生引起囊虫病。
人作为猪肉绦虫的终宿主。绦虫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致人患绦虫病;
人也可成为猪肉绦虫的中间宿主,使患囊虫病。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猪肉绦虫病人是囊虫病的惟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1.异体感染异体感染亦称外源性感染,是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好而经口感染。
2.自体感染因体内有猪肉绦虫寄生而发生自体感染
近年发现自体重复感染只占30%一40%,因而异体感染为主要方式。
(三)人群易感性任何性别、年龄都可患本病。农民居多,这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有关。
(四)流行情况:为我国北方主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以东北、内蒙古、华北、河南等省、自治区较多。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为三个月至数年,5年内居多。依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的程度、人体的反应性等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一)脑囊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分为以下类型:
1.脑实质型:最常见,临床表现以癫痫最为常见。弥漫性脑实质受累者常引起颅内压增高和精神异常,甚至因脑组织破坏和皮质萎缩而导致痴呆。
2.脑室型:,囊尾蚴寄生于脑室孔附近,则可出现脑脊液循环梗阻、颅内压增高等表现。
3.软脑膜型:寄生于软脑膜可引起慢性脑膜炎。
4.脊髓型:侵犯部位不同可引起相应的不同症状,如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等。此外,兼有前述各型的症状,以大脑与脑室型混合为多见,使临床表现变得更为复杂。
(二)皮下及肌肉囊虫病
约2/3的囊虫病患者有皮下囊虫结节,直径约O.5cm-1.Ocm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多在躯干及大腿上端;自数个至数百个不等;其质坚韧似软骨,具弹性感,无痛;皮肤颜色无改变,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结节可分批先后出现,时间久者结节变小变硬。
若大量囊尾蚴寄生于躯干或四肢肌肉内,可引起假性肌肥大症,表现为四肢肌肉肥大,但却软弱无力,甚至行动困难。
(三)眼囊虫病占囊虫病2%以下,多为单眼感染,眼部症状。当虫体死亡时,可产生强烈的刺激,导致色素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
四、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应询问患者是否来自流行区,有否进食生的或未熟透猪肉史,既往有无肠绦虫病史,曾否在粪便中发规带状节片等。
(二)临床表现
皮下组织和肌肉囊尾蚴病及眼囊尾蚴病较易诊断。脑囊尾蚴病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诊断较困难,凡有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表现及其他神经精神系统症状者,特别是有在流行区逗留和生活史者应考虑本病。
(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皮下组织和肌肉囊尾蚴病通过皮下结节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即可确诊。用眼底镜、裂隙灯或B超检查可以发现眼囊尾蚴病。头颅CT或MRI检查及各项免疫学检查的辅助可有利于脑囊尾蚴病的确诊。
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食物,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二)病原治疗
l.阿苯达唑首选药物。
2.吡喹酮作用更强
(三)对症治疗
1.颅内压增高者。
2.病原治疗期间,应同时应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安定等,以防止癫痫发作。
3.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lmg,小儿酌减。同时用氢化可的松200mg一300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作静脉滴注。
(四)治疗中注意事项
1.为了防止脑疝发生,病人必须住院、在严密观察下进行治疗。
2.对颅内压明显增高、脑室扩大的病人,可于脑室手术引流减压后再作病原治疗。
3.对眼囊虫病患者.应于手术摘除囊尾蚴后再用病原治疗药物治疗。否则,可因引起局部炎症而致失明。
4.对脑室活瓣型囊虫病患者,病原治疗可加重脑室孔堵塞,故宜于手术治疗后再用病原治疗药物治疗。
六、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区开展普査普治,彻底治疗猪带绦虫病患者,并对感染绦虫病的猪进行驱虫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染源是}.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肉,加强屠宰场的管理及卫生检疫制度,防止“米猪肉”流人市场,同时还应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善生猪的饲养方法,以彻底切断本病的传播途径。
(三)提高人群免疫力
众多研究显示囊尨蚴病疫苗可以使免疫动物获得很高的保护力,疫苗包括天然蛋白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合成肽疫苗及核酸疫苗等,有望应用于人体,但目前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篇四:《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6月课程考试《传染病护理学》考查课试题》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6月课程考试《传染病护理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V1.细菌性痢疾主要的传染源是
A.急性期病人
B.中毒性菌痢病人
C.慢性菌痢病人
D.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
E.轻型及典型病人
满分:1分
2.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血液、体液传播
D.虫媒传播
E.接触传播
满分:1分
3.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不包括
A.同性恋者
B.静脉吸毒者
C.多次输血者
D.共同进餐者
E.性乱交者
满分:1分
4.伤寒病人极期发热体温多呈
A.稽留热
B.不规则热
C.间歇热
D.弛张热
E.回归热
满分:1分
5.传染病病人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再度出现初发病症状称为
A.再然
B.复发
C.重复感染
D.二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