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中一年级作文>我心中的林黛玉

我心中的林黛玉

详细内容

篇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十九中高一语文红楼梦亡我心中的林黛玉作文素材(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十九中高一语文红楼梦亡我心中的林

黛玉作文素材

黛玉你本应有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但是你无法冲破那黑暗封建的牢笼,你与宝玉都具有敢于冲破封建的精神,可怎却无法冲破那黑暗的“法阵”,你们像是海里的鱼和在天上的鸟,念着对方却又无法相恋,你和宝玉便像是北海和波罗海相遇的海水,相遇却无法相融。

痴情的你静静的流着自己的泪,数着自己的哀伤,吞下自己的痛苦,默默的葬着自己的花,但你却将本属于自己的爱人拱手相送“夜雨云微凉,却掩不住你的光芒。将我漆黑的眸刺伤,绝望了又希望,希望了又断肠,惟有在你怀里微笑着迎接死亡。”难道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吗”就在全府上下敲锣打鼓亡时,却没有人注意到角落中

藏孤独的在床上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和她人结成连理,自己与宝玉本是鸳鸯比翼鸟,但却做了亡命凤,为了他的幸福,她选择了为他牺牲,就像那凋谢过后的花朵,早已没有了它应有的价值。

走了,该走了,再不走就会是陈阿娇的下场,当年幼的刘彻看到了阿娇时便爱上了她,后来再长大一点阿娇的奶奶问刘彻愿意娶阿娇为妻吗?刘彻的回答:“以得阿娇,便以金屋藏之”。可是后来当上皇帝的刘彻逐渐对阿娇失去了早时的爱意,便找了个借口将阿娇打入冷宫,娶了另一位做了皇后,可是阿娇相信刘彻定会回心转意,再加上对刘彻的思念太深,便用巫木制造了个人偶,以它来代替对刘彻

的那我就回我该回的地方吧!我将和我的花一起所组成寒花,葬遍世界上的所有悲爱。正所谓此爱此情无缘报,未生何处去寻找。瞑目之刻福方来到,恨不尽奈何气断肠,冰也释来魂也消。

花开花落时,你不忍它们随水而去,也将自己的痴情与粉粉的花瓣化作他年的春泥。

你伫立良久轻声呜咽:“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可是你又仿佛预知了那碎心的结局,悲叹着那“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云两不知”的静默。当你面对地中残荷,淡淡吟咏“冷月葬花魂时,悲哀婉转,促人泪下,彼时连万物都声声哭泣”。

最后,五载寒花葬尽已,一步一行一别离,曾经许诺谁犹记,命运转回最无情,冰蕊憔,寒花凋,重逢早已示悲凉,五载错,谁许诺,任他岁月空蹉跎。

篇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十九中高一语文红楼梦亡我心中的林黛玉作文素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十九中高一语文红楼梦亡我心中的林

黛玉作文素材

黛玉你本应有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但是你无法冲破那黑暗封建的牢笼,你与宝玉都具有敢于冲破封建的精神,可怎却无法冲破那黑暗的“法阵”,你们像是海里的鱼和在天上的鸟,念着对方却又无法相恋,你和宝玉便像是北海和波罗海相遇的海水,相遇却无法相融。

痴情的你静静的流着自己的泪,数着自己的哀伤,吞下自己的痛苦,默默的葬着自己的花,但你却将本属于自己的爱人拱手相送“夜雨云微凉,却掩不住你的光芒。将我漆黑的眸刺伤,绝望了又希望,希望了又断肠,惟有在你怀里微笑着迎接死亡。”难道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吗”就在全府上下敲锣打鼓亡时,却没有人注意到角落中

藏孤独的在床上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和她人结成连理,自己与宝玉本是鸳鸯比翼鸟,但却做了亡命凤,为了他的幸福,她选择了为他牺牲,就像那凋谢过后的花朵,早已没有了它应有的价值。{我心中的林黛玉}.

走了,该走了,再不走就会是陈阿娇的下场,当年幼的刘彻看到了阿娇时便爱上了她,后来再长大一点阿娇的奶奶问刘彻愿意娶阿娇为妻吗?刘彻的回答:“以得阿娇,便以金屋藏之”。可是后来当上皇帝的刘彻逐渐对阿娇失去了早时的爱意,便找了个借口将阿娇打入冷宫,娶了另一位做了皇后,可是阿娇相信刘彻定会回心转意,再加上对刘彻的思念太深,便用巫木制造了个人偶,以它来代替对刘彻{我心中的林黛玉}.

的那我就回我该回的地方吧!我将和我的花一起所组成寒花,葬遍世界上的所有悲爱。正所谓此爱此情无缘报,未生何处去寻找。瞑目之刻福方来到,恨不尽奈何气断肠,冰也释来魂也消。

花开花落时,你不忍它们随水而去,也将自己的痴情与粉粉的花瓣化作他年的春泥。

你伫立良久轻声呜咽:“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可是你又仿佛预知了那碎心的结局,悲叹着那“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云两不知”的静默。当你面对地中残荷,淡淡吟咏“冷月葬花魂时,悲哀婉转,促人泪下,彼时连万物都声声哭泣”。{我心中的林黛玉}.

最后,五载寒花葬尽已,一步一行一别离,曾经许诺谁犹记,命运转回最无情,冰蕊憔,寒花凋,重逢早已示悲凉,五载错,谁许诺,任他岁月空蹉跎。

篇三:《黛玉,我想对你说》

黛玉,我想对你说

高一(14)班李炜柠

风,很凉,命运是如此摇曳不定,又是一个春天,黛玉,是你又一次坠入凡尘吗?秋,很悲,是你带着无限的凄凉走了吗?

回忆你的一生,是那样的跌宕起伏——

你,一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女子,却娇弱清丽,且十分敏感。由于母亲早逝,父亲又无暇照顾你,你不得不孤身一人来投靠贾府,寄人篱下,故“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部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你的眼眸常溢满泪水,把宝玉的心都揪在了一块,忆起你进贾府与宝玉初会的情景,是多么的清晰。

“妹妹可曾读书?”

“不曾读,只上过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妹妹尊名哪两个字?”

你说完后,就展开手心写给他看,看着他那全神贯注的样子,一股热血充斥心头,你与宝玉就是在此时开始纠缠的吧?可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总之,你的一切在你的一首《咏白海棠》中皆有迹可寻。“半卷湘帘半遮门,碾冰为土玉为盒。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蹄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你的细腻,你的娇羞,比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可惜,你美好的一切已在宝玉娶宝钗时全被抹杀了。宝玉的母亲和祖母为了家族的利益,为了宝玉所谓的前途,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他与宝钗成了亲,而你,却因悲伤过度而在忧伤中死去,如此悲惨结局,怎叫我们不泪下?

然而,我想对你说的是,在我们现代,像你这样娇弱细腻的女子已寥寥无几,你可能会为此感到奇怪吧?你的命运,让我感慨万分,即使你已离去,我仍想向你诉说我心中的话语——

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你的不花,但挡不住你坚定的信心,即使黑暗的帷幕阻挡你的身躯,但挡不住你心中的灯火。人生的苦痛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它就想漆黑的牢笼牢牢把我们囚禁,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一束曙光,希望就在。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深深的绝望过后,希望往往不期而至”。也许,我们的人生总有沼泽、荆棘;也许,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只有山重水复,不见一丝柳暗花明;也许,我们的信念会被世俗缠绕;也许,我们的灵魂暂时找不到一方净土„„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应做一个勇敢的人。所以,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你为何不能敛起自己抑郁的情感,继续笑傲人生?忽然之间,我觉得,黛玉,你好傻,傻得让我锥心,不解你心灵之归宿,脸上的风月,就像淡风一般,游荡在你心间的情感,合适能摆脱?

再大的海洋也不能讲我湮没,触动我的,唯有你的泪珠一滴。黛玉,你带着悲伤走了,但有无尽的秋,好凉,远在天边的你,何时才能领悟?

愿清风明月,带上我对你的倾诉,飘向远方„„

篇四:《我心中的红楼美文赏析》

梦“红楼”

佛曰: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题记

楼阴缺,栏杆醉卧西厢月,霜天风露,残花如雪。风尘止,香墨轻唱宣纸泪,半生姻缘,金陵烟雨。

一把辛酸泪浸透了一梦千古的《红楼梦》,而我又如何用言语来描述她的“泪语”,痴与迷,了与悟,交相纠缠着的是红尘宿命,姻缘轮回。微笑时,她未必幸福;流泪时,她未必痛苦。说出来的,未必是她心中所想,身处的,未必是她自己所愿。总之,黛玉总是这样的矛盾,总是不断重复着这样的轮回,期盼---彷徨---迷惘---沉迷---分离---思念---痛楚,最后她的绚烂绯红,她的执迷不舍,有如杜鹃啼血,在秋风的彼岸,在荒野孤冢处,在这荒寂又荒唐的尘世,最后只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凄悲景象。

轮回着的,是岁月慢慢与弹指一挥,青灯,古壁,冷雨,落花······“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在大观园中的林黛玉是自卑的,自尊的与自怜的,在她的《葬花词》中表现了她的性格特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

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自卑而自怜的林黛玉犹如她房前的的那株芭蕉树,凄凄孤立,世俗之人是无法明白她的思绪的,唯有几瓣飘过的落花理解她的心灵吧,“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似曾相识的落花,她想到了自己香消玉损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大观园中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在宝玉挨打后,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真心爱恋宝玉,善良孤傲而又脆弱孤独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更不是无能为力,而是想与心爱的人同甘苦,共磨难,这或许就是真正的心灵眷侣吧。

秋雨潇潇,湿了如诗如画的金陵,也湿了空枝上无语的杜鹃,黛玉门前的那株芭蕉树正疲倦的颤抖在西风中,叶叶卷心,像是满心的思念,却无人相述,只能默默地苦等,无奈的增加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正如屋内的潇湘妃子一样,“睡去依依随雁段,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她在等待,等待她心爱的人可以陪她穿越千年的轮回与沧桑,陪她共葬飘零的花朵,然而烟花易冷,人事易分。黛玉与宝玉的情深意长终究还是在封建的囚锁中泪尽而竭,“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

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

所有的不甘与痴迷,所有的幽怨与悲戚都在那最后的一句“宝玉,宝玉,你好······”中画上了结束符,清高孤傲、孤芳自赏,如空谷幽兰的黛玉最后把自己的毕生的思念埋葬了。

鹧胡天,霏霏雨,荒芜的旧故里,草木戚戚,蔓延着,蔓延着······天尽头,何处有芳丘?

红楼无梦,古佛青灯下,只余梦影残痕······

Zuozhe:Somaliya

篇五:《浅谈林黛玉的语言特点》

亦智亦雅,亦直亦冷

——浅谈林黛玉的语言特点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生动、鲜明的人数形象,读过书很久依然让人觉得这些人物还在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在这些人物中我喜欢‚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她虽然生活在那个封建的旧社会,深受着封建礼制的重重压迫,但她依旧不向封建的制度低头,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心中的爱情。虽然最后她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她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即使这样,在我心中她还是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别。这许多特别中我影响最深刻的还要数她那多样化的语言。无论是温文尔雅的‚雅‛语,能言善辩的‚智‛语,还是真诚直率的‚直‛语;无论是多心挑剔的‚冷‛语,还是尖酸刻薄的‚讥‛语,都真实地表现了她在各种具体情境下的复杂而生动的性格。

(一)温文尔雅的语言

黛玉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从小就受到封建正统文化的熏陶,说起话来温文尔雅,显得极有教养。如:在《红楼梦》第三回中,黛玉刚到贾府后,去拜见大舅舅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苦留吃过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显示出黛玉语言中雅洁的特点

(二)能言善辩的语言

在《红楼梦》第八回中,贾宝玉在午后到梨香院去看望薛姨妈,便与薛宝钗互看他们佩戴的通灵宝玉和长命金锁,还闹着要吃薛宝钗的‚冷香丸‛,就在这时——‚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座,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这分明是林黛玉因看到贾宝玉和薛宝钗在一起很亲热,从而产生了一种嫉妒的心理,但她却反而说什么:‚我来的不巧了!‛并且还进而解释说:‚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好像她并不愿意和贾宝玉在一起。薛宝钗或许听出了林黛玉的话外音,于是便追问林黛玉,没想到林黛玉却说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她一口气说出了八个‚来‛字,并且说得巧妙自然,左右逢源,滴水不漏,让薛宝钗听了也实在是无可奈何。特别是‚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的一句反问,似乎又有点使薛宝钗陷于窘迫的境地,从而流露出她因善于辞令、巧于辩解而产生的一种十分得意的神态。林黛玉能言善辩、口齿伶俐的语言才能,在这一个片断中被表现得非常突出。

(三)真诚直率的语言

林黛玉表里如一,性情任性,所以她的语言真诚直率,是自然天性的尽情流淌。她说话无所顾忌,甚至表现出尖刻的特色来。是真性

情的体现。在跟贾宝玉的日常争吵中,在问寒问暖的言谈中,她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流露出对贾宝玉的真情挚爱,大胆反抗封建婚姻制度。对于贾宝玉的真挚深沉的爱情,她从来不加掩饰。在第五十七回:当紫鹃试探贾宝玉的心意,致使宝玉‚痰迷急痛‛而昏傻不省人事时,林黛玉甚至当着众人的面怪紫鹃,说出这样的话来:‚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勒死我是正经‛。把自己的满腔心事和盘托出。林黛玉的语言和性格是那样的天真无邪,净如秋水,清似明镜,没有半点见不得人的肮脏东西,反映出她那冰清玉洁的品格。袭人与宝玉的暖昧关系是众所周知的,可谁肯去说这个呢?独黛玉毫不隐讳地当面戳破,对袭人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息和息。‛顿时一个憨厚、直爽的形象跃然纸上。

(四)多心挑剔的语言

在第三十一回中,史湘云给袭人等四个丫头带来了绛纹石的戒指儿,林黛玉怪她上次打发人给她们送来时不一起送来,并说史湘云‚真真你是糊涂人‛。于是史湘云便解释说,一是怕给了丫头的东西跟小姐的弄混了,二是怕送东西的人不知道丫头的姓名给弄错了。接下史湘云便把四枚戒指放下,说道:‚袭人姐姐一个,鸳鸯姐姐一个,金钏姐姐一个,平儿姐姐一个:这倒是四个的,难道小子们也记得这么清白?‛众人听了都笑道:‚果然明白。‛贾宝玉便接着说:‚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没想到贾宝玉对史湘云的赞美,立刻便遭到了多心而又敏感的林黛玉的讥讽:‚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薛宝钗一枚长命金锁已使林黛玉放心不下,现在又多了一只

史湘云的金麒麟,这不能不使林黛玉产生疑惑。何况这时贾宝玉偏又在众人面前夸赞史湘云会说话,于是林黛玉立刻警觉,一股酸嫉之意顿时涌上心头,这样她便甩出一句‚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这样冰冷又带着刺儿的话来。

(五)尖酸刻薄的语言

在第三十四回中,贾宝玉挨了贾政痛打之后,薛宝钗素知哥哥薛蟠情性,心中已有一半疑是薛蟠调唆了人来告宝玉的,谁知又有袭人也这么说,薛宝钗越发信以为真。薛姨妈因此便训斥薛蟠,并说:‚连你妹妹都知道是你说的,难道他也赖你不成?‛薛宝钗又进而劝薛蟠:‚是你说的也罢,不是你说的也罢,事情也过去了,不必较证,倒把小事弄大了。我只劝你从此以后在外头少去胡闹,少管别人的事。天天一处大家胡逛,你是个不防头的人,过后没事儿就罢了,倘或有事,不是你干的,人人都也疑惑是你干的,不用说别人,我就先疑惑。‛于是三人便争吵起来。薛蟠见薛宝钗的话句句有理,难以驳正,比母亲的话反难回答,因此便要设法拿话堵她回去,这样就无人敢拦自己的话了。也因正在气头上,未曾想话之轻重,拿起话便说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前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她。‛话未说完,早把薛宝钗给气坏了。她满心委屈气忿,待要怎样,又怕她母亲不安,少不得含泪别了母亲,各自回来,到房里整整哭了一夜。次日早起来,也无心梳洗,胡乱整理整理,便出来瞧母亲。林黛玉可巧独在花阴之下,见薛宝钗无精打采地去了,又见她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

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薛宝钗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她,因记挂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其实薛宝钗是因为受了薛蟠的委屈才哭的,并非因为心疼贾宝玉。可是一心爱着贾宝玉的林黛玉却误解了薛宝钗。在林黛玉看来,薛宝钗跟自己一样,因悄悄地爱着贾宝玉,今日见贾宝玉被贾政痛打后,心疼贾宝玉,才眼中带着泪痕,这样无精打彩。

林黛玉心中的确是爱着贾宝玉的,贾宝玉遭打后,她无限悲伤,无比痛苦,格外心疼,不知流下多少泪水,乃至于因为眼睛已哭得像桃儿一般,怕人拿她取笑开心,最后来探望贾宝玉,并且听见有人来,便三步两步转过床后,悄悄出后院而去。林黛玉最担心的莫过于所谓‚金玉良缘‛,她以自己之心度薛宝钗之腹,认为薛宝钗也必定因心疼贾宝玉而哭得如此伤神落魄,所以她便用刻薄的语言来奚落薛宝钗。

(六)含讥带讽的语言

第二十九回:宝玉在楼上,坐在贾母旁边,因叫个小丫头手捧着方才那一盘子贺物,将自己的玉戴上,用手翻弄寻拨,一件一件的挑与贾母看。贾母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怎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头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宝玉听见史湘云有这件东西,自己便将那麒麟忙拿起来揣在怀里。一面心里又想到怕人看见他

篇六:《论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多年来,《红楼梦》的研究者们对她的研究始终长盛不衰。然而研究者们各执一词,观点莫衷一是。本文从林黛玉的内在气质秉性和高尚的精神品格等方面来探究这个带有悲色彩的人物,并在此基础上挖掘造成她悲剧的原因,以期更深层的了解林黛玉这个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Keywords:Personality;Godcharacter;Inversesex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百花斗艳的女儿国,在这个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但作者曹雪芹似乎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情有独钟,“潇湘妃子”无疑是曹雪芹对她的一种近乎神仙般的仰慕,而潇湘馆的竹子更是作者对林黛玉人格的一种赞扬,作者虽倾情如此,最后却给了她一个悲剧的结局,这就是更多的读者对黛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众多读者为黛玉而狂,甚至为她而死。由此可见,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那么,她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儿,而她因何能在大观园的女性中脱颖而出,成为古典文学长廊中青春永驻的人物形象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对林黛玉进行全面的研究。

一、林黛玉独特的气质个性

(一)绝美容颜{我心中的林黛玉}.

林黛玉容颜娇美,且天生一股神韵。她的美是透过凤姐的“嘴”和贾宝玉的“眼”而展现出来的,《红楼梦》第三回中写道:“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斯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又如凤姐一见她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志的人儿!我今1日才算看见了!”作者透过凤姐和宝玉二人,描绘了她天仙似的美貌。且在宝玉的眼里,黛玉是“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婉转风流,娇美动人,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深深打动着他的心。因此,林黛玉绝美的容貌也引起了后人的无限遐思。{我心中的林黛玉}.

(二)聪慧心智

林黛玉秀外慧中,兰心慧质,是不可多得的聪慧女子,《红楼梦》中描写她说“心教比干多一窍”,将她与拥有“七窍玲珑心”的比干相比,以此来突出她的冰雪聪明。在第二回中,贾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分合度。由于黛玉心智聪慧,又加之她寄人篱下的生活处境,就是她变得非常敏感。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便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在二十六回中,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会来,心中也替他忧虑,于是就在晚饭后便去怡红院探个究竟。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拒不开门,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欲要发作,又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

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觉伤感;边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了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己,竟气得昏厥过去。别人开一句玩笑,她认为是对自己的轻侮。她确是个“小性儿”,甚至有些“病态”。但是,如果我们联想到他的身世处境,想到她极强的自尊心,就会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

(三)率真胸怀

薛宝钗有些事故,城府甚深,能多方面的取悦于人,而林黛玉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待,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做法和要求,还要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芥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她的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尤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清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从中可见,黛玉非常单纯可爱,而其中也流露出对朋友的坦诚,即使对自己的情敌也一样。林黛玉不只为人坦率,而且也很谦和。她从来不会对人恶言相向,即使对“下人”也从来没耍过威风。她与紫鹃情同姊妹的感情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紫鹃虽是丫环,但是黛玉从来不摆小姐架{我心中的林黛玉}.

子,两人就像朋友一样,互相关爱,谈心聊天。另外,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不计较高低。她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林黛玉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等只是表面的假象而已,林黛玉实则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

(四)诗人气质

林黛玉的美,还表现在她浓郁的诗人气质方面。例如《葬花吟》、《桃花诗》等等。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话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等人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代题“杏帘在望”为宝玉解围的细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比作《醉花阴》的轶事;“堪怜咏絮才”、“冷月葬诗魂”,则是将林黛玉比作晋代的谢道韫和明代的叶琼章。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即曹雪芹赋予她的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而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诗人的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高于诸群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于薛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容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现象、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的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她的《咏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煎熬。这边愈显孤独、寂寞和痛苦。她的诗作《葬花吟》则是

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诗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的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葬花吟》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具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二、林黛玉高尚的精神品格

(一)执着的爱情

林黛玉的悲剧是爱情悲剧,爱情悲剧则源于她对爱情的执着,这种精神层次的、高品质的爱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她和贾宝玉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相互理解、思想一致基础上的,表现的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着,始终如一。然而,他们的爱情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因此,爱情势必伴随着痛苦,又兼之她诗人多愁善感的个性,就注定了黛玉悲剧的命运。这种被压抑着的燃烧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总而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

篇七:《黛玉的泪,不会忘记作文600字》

[黛玉的泪,不会忘记作文600字]

黛玉的泪,不会忘记作文600字黛玉,那是你吗?一袭青纱,提着花锄向我走来,黛玉的泪,不会忘记作文600字。

林黛玉,一个如水般独特的女子,让我记忆犹新,记得你是个可怜的孩子,父母双亡而寄人篱下,当你见到宝玉时,心中的那句:何等眼熟到如此。和宝玉的:这个林妹妹我曾经见过。就成了一对良好姻缘。你还曾经说过:我讲着一生的眼泪偿还给他,不就是了。可宝玉,那花花公子,值得你去为他流尽一生泪么?

知道吗?在我心中,你一直是一个如水般真正的女孩,你敢爱敢恨。可就在你奄奄一息时,你的心上人却同别的女人入了洞房,一面敲锣打鼓,一面哭声震天。看到这儿,一滴眼泪落了下来,微风吹过,脸上冰凉,我为你悲哀,你就撒手不管了吗?你的宝玉还会为你痴恋一生呢!

你走了,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走了,给我留下无尽的遐思。忽记起,你曾坐在凉亭,望着远方,你在望什么?望母亲,还是望这个陌生的世界。

上苍让你这时走,是怜惜你的,等你看到红楼就这样垮下,你的泪岂不流得更多?刚开始,我还在思考,大块大块的冷往下落,你柔嫩的双肩是否扛得住?

我看见你哭了,那泪多么晶莹,它随着你,随着那美丽的情愫,又进了三生石,被甘水润湿,等待下一轮回与宝玉再见。

噢,黛玉的泪,不会忘记,因为你太刻骨铭心。

篇八:《我心中的史湘云——读《红楼梦》有感》

我心中的史湘云——读《红楼梦》有感

初中的时候同时买了《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结果《三国演义》还躺在书柜里面没有开封,《红楼梦》倒是完整地读了几遍。刚开始看《红楼梦》的时候,自己更多关注的是宝玉宝钗黛玉三位主角,后来多读了几遍后,自己渐渐喜欢上史湘云这个角色。她的天真烂漫,开朗乐观和才情洋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史湘云的命运相比林黛玉的更为可怜。撇开父母双亡不提,史湘云寄居在叔叔家里的日子并不比寄居在贾府的黛玉好过。但是,史湘云并不像黛玉那样常常垂泪悯人悲天。在书中,湘云从来没有正面抱怨过自己的境遇,就连她常常在深夜里做针线活,每月的例银不够花等种种寄居篱下的艰苦,读者也是从宝钗的口中得知的。每次湘云的出场都给大家带来欢乐。无论是穿着贾母的新衣去扑蝶结果摔了一身泥,还是打趣林黛玉将来找到一个咬舌的林姐夫,还是在宝玉生日的宴席上行酒令打趣丫鬟,醉卧海棠花丛,都塑造了一位阳光可爱,娇憨爽朗的女子形象,令人不禁心生怜爱。

史湘云的才气决不在宝黛之下。无论是向翠缕论述阴阳还是在中秋夜和黛玉在凹晶馆联诗,说出“寒塘渡鹤影”的名句,史湘云的才气都展露无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芦雪庵领着一般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面对黛玉的讽刺,她毫不客气地回了句:"我们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直爽痛快,超凡脱俗。而且在后面联诗的情节中,湘云才思敏捷,经常抢着作诗,到最后竟是和黛玉,宝琴二人对战。让人看了酣畅淋漓,不禁心生敬佩。

史湘云的身上寄托了许多美好的品质。她不像黛玉那么多愁善感,尖酸刻薄,也不像宝钗那样世故圆滑。湘云的处世原则是很简单,对自己好的人好,对喜欢的人好。对袭人,平儿这些下人,她没有主子的款,反而时常挂念自己与袭人的情分,细心地托人为其带去金戒指,柔情似水。当得知邢岫烟被下人欺负是,她马上说我们去找二姐姐理论。侠骨豪情。让人不得不喜欢。

在高鹗的续写中,湘云最终是落得终身守寡的下场,而在其他红学的研究中,也有写湘云最终不幸沦为花船妓女,在刘心武先生的解密红楼中,湘云竟是最后陪在宝玉身边,最后在饥寒交迫中逝世的结局。无论是哪种结局,都令人唏嘘。

以上就是我对湘云这个角色的理解,没有像其他红学家那样深刻,更甚至是去考究湘云的原型。但是,无论理解的是不是到位,我都很喜欢这个天真烂漫,才思敏捷,带着侠气的真性情的女子——史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