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精彩片段及赏析1000字
详细内容
【选段赏析】
一次,托尔斯 泰听了高尔基童年的故事,曾说:“真奇怪,您本来可能成为一个恶毒的人物,可是您仍然这样善良,您是一个坚强的人,这很好!”高尔基的善良和坚强,是由于外祖母在他幼年时期已经在他心目中播下了种子。
外祖母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人,她靠向上帝忏悔解脱自己,她把一切都交给主,并笃停主能帮她实现心愿。她对主的爱戴超乎一切,她不仅求主宽恕自己开导自己,还 替她可恶的老头子、可怜的格里戈里、苦命的女儿瓦尔瓦拉、两个逆子以及所有正教徒祈祷,请求主原谅他们。她对上帝是那样亲近,那样崇拜。虽然生活中始终有不幸和困苦向她袭来,她永远以坚强、快乐的姿态迎接他们,就连小鬼在她眼中都显得“非常顽皮,完全像小孩子”。她对生活是那么热爱。她每晚的祈祷如润物的细雨,连绵地洒向阿廖沙的心田,像巨大的、热烈的、安详的手掌不停地从阿廖沙身心拂过。阿廖沙对外祖母的热爱甚377r.至超出了外祖母对上帝的热爱,因为她不断教诲他把苦难咽下,把灵魂交给至高无上的主,从而让主引领到光明的地方。
这段文字是整个《童年》里最为凄美隽永、富有浓郁甜美的宗教气息的一部分,其写作技巧主要表现在刻画人物方面:
首先是人微传声的行为描写,并通过行为揭示人物心理。外祖母的祈祷与讲故事显然是两种姿态,两种口吻:祷告时她跪着仰望圣像,划十字,磕头,庄严地倾诉,然后心满意足地站起来,完全像面对一个活着的上帝;讲上帝的故事时则端坐着,闭着眼,蒙好头巾,用低沉而奇长的字音长久地讲个没完,这时的上帝是遥远而神秘的,是令人敬畏的。
其次,采用了绝妙的映衬手法。这段文字里一老一少、一动一静相互映衬,通过静息的阿廖沙关照外祖母,真实地细致地记录她的一举一动;而外祖母也注意着阿廖沙的“动静”,一隐一现,相得益彰。
最后,片断采用了个性化的语言:阿廖沙在这段文字里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和提问者,外祖母的语言风格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现。她与外孙悄悄地说话、逗乐时言语不多,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在这里她是一个慈祥开朗智慧的老人;向上帝祈祷时她的话又是那么家常亲密而赤诚,在这里她是上帝驯顺而坚定的孩子;她给阿廖沙讲上帝的故事时语调安详而深沉,语言亮丽而纯洁,充满了神秘和崇高的感情,在这里她是上帝的仆人,一个忠诚的布道者;而在讲鬼的故事时声调是那么活泼,话语坚定而不容置疑,她的神情又是那么宽仁大度,俨然是一个故事家。这样,一个立体可感的外祖母就栩栩如生了。
高尔基是那么珍爱外祖母这一形象,在她身倾注的特殊感情注定他在世界文学长廊里树立了一尊闪光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