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 新华字典>𢝺的字典解释

𢝺

𢝺读音为,
简体部首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
NRFH
仓颉
PHJU
郑码
UPEL部
结构
左右
统一码
2277A
笔顺
丶丶丨ノノ一丨丨フ一一一

𢝺字读音

𢝺

𢝺相关字典

统一码

字UNICODE编码U+2277A,10进制: 141178,UTF-32: 0002277A,UTF-8: F0 A2 9D BA。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康熙字典

遁【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古文〕《唐韻》《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說文》遷也。《玉篇》逃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曳柴而遁。又《廣韻》隱也,去也。《詩·小雅》勉爾遁思。《後漢·郅惲傳》南遁蒼梧。又迴避也。《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又遁甲。《後漢·方術傳》推六甲之隂,而隱遁也。又《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音囤。義同。又《集韻》七倫切《正韻》詳倫切。與巡同。《前漢·平當傳》逡遁有恥。又與逡通。《前漢·賈誼過秦論》遁巡不敢進。《說文》亦作遯。

说文解字

遁【卷二】【辵部】遷也。一曰逃也。从辵盾聲。徒困切〖注〗、、,古文遁。说文解字注(遁)遷也。此字古音同循。遷延之意。凡逡遁字如此。今之逡巡也。儀禮鄭注用逡遁十有一。一曰逃也。此別一義。以遁同遯。葢淺人所增。从辵。盾聲。徒困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