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制冷维修>旋转式压缩机使用及维修指引(一)

旋转式压缩机使用及维修指引(一)

详细内容

一、压缩机搬运及储存过程注意事项

1、压缩机应该放在室内保管,以免受到风吹雨淋导致外表生锈等情况的发生;

2、搬运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避免导致压缩机碰撞的情况,尤其是用*车搬运散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固定好压缩机,避免由于碰撞引起压缩机损坏报废;

3、压缩机不能横放或者倒置;

4、对于下线退仓压缩机请严密封好吸、回气口,套回接线保护盖并做好不合格记录(下线时间、地点、原因、确认人等)。

二、 压缩机安装过程注意事项

1、上线时候不得使用吸、排气管和储液器来搬运压缩机,以避免对压缩机外观造成损伤。(焊接部位泄漏)

2、压缩机脚垫与压缩机地脚固定螺母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间隙,否则压缩机本身的振动容易通过地脚螺栓传递到底盘引起系统的振动大。该间隙一般要求在0.5~2mm之间;注意安装过程中不要强行打入固定螺母导致地脚螺栓的弯曲变形。

3、装配过程中时候要注意压缩机与配管、管与管之间的距离至少应该有15~20mm,以避免出现碰管现象。

4、拔掉压缩机的橡皮塞到焊接配管之间的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15分钟(特别是新冷媒空调,注意换班与工间休息时不要停放未拔掉橡胶塞的压缩机),而且要注意此间的工序过程不要存在可能导致有异物落到压缩机内部的工序(如在压缩机上方上螺钉等)存在;绝对禁止有任何异物(包括任何固体、液体)从排气管或者吸气管进入压缩机内部;如果有异物进入压缩机内部,请不要运行并将该压缩机封口下线。

5、装配压缩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压缩机接线端子,装配过程不要对接线柱造成撞击(可能导致接线柱的玻璃体破裂而导致绝缘不良)或者水分、灰尘的侵入;规定端子盖必须在焊接配管之后才能取下。

6、在取端子盖的时候,由于端子盖安装较紧,请用专门工具取付,用扳手等敲击可能导致端子玻璃体破碎。避免强制紧固端子盖螺母,以免造成端子螺栓滑牙断裂。

7、压缩机橡皮塞的时候要规范操作,先拔排气管再拔吸气管,若从吸气管则可能导致压缩机内的油有可能漏出;另外要注意拔的时候不要用力导致管口变形,否则会导致后边插接配管的工序困难。

8、由于压缩机脚垫是压缩机厂家根据压缩机本身的结构特点设计的,错用脚垫可能引起振动等问题,所以压缩机不应该使用非配套的减震脚垫。

9、压缩机配管焊接时要注意:避免焊枪火焰烧到压缩机本体或压缩机的吸排气管根部的焊口而造成泄漏等损坏。焊接排气口时火焰不要烧到压缩机的接线端子。

三、压缩机的使用条件

1、制冷剂

a、制冷剂种类

使用不同制冷剂的压缩机,冷冻机油不同。如果使用压缩机规定之外的制冷剂,会造成以下不良:

l润滑不良引起压缩机机械部分磨损;

l冷冻能力有变化;

l电机有时会过热损坏;

l如果封入了氧等可燃性气体或氮、氦等高压气体,会产生着火或产生异常高压,有爆炸、破裂的危险。

b、制冷剂封入量

压缩机在使用时制冷剂的封入量要控制在容许范围以内,在超过标准制冷剂量的场合,要追加安装分液储液器,分液储液器的容量要比下式规定的要大:

追加分液储液器容量()≥2×超过制冷剂的量(克)/1.2

如果制冷剂封入量过多,可能产生以下不良:

l长时间停用后,集中在压缩机的冷媒液体过多,启动负荷增大;

l液体回流量过多,液压缩(部品磨损、电机烧毁);

l油被制冷剂稀释,润滑不良(部品磨损);

l绝缘电阻下降;

l工作能力不稳定;平衡压力增大,启动不良。

如果制冷剂过少(泄漏等),可能产生以下不良:

l压缩机过热,电机烧毁;

l制冷、制热能力不足;

l油回流恶化,润滑不良(部品磨损);

l运转中,内保护器可能不动作(电流小)。

2、压力

a、排气压力

压缩机排气压力规格:2.6MPa以下。

如果排气压力超过上限,可能产生下列不良:

l轴承负荷过大,润滑不良,运动部件磨损、粘着;

l温度上升,过热,绝缘材料劣化,油劣化,电机烧毁,润滑不良;

l电流过大,电机烧毁。

导致排气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有:

l系统循环设计不当(冷凝器小);

l冷媒封入量过多;

l冷凝器通风量少,风扇停止,风扇网孔堵塞,冷凝器换热能力下降;

l外界温度高;

l吸入压力大或者排气管路堵塞。

b、吸入压力

吸入压力容许规格:0.1~0.69Mpa。

吸入压力在超过限定范围是,可能产生下列如下不正常情况:

过于低的场合:

l由于润滑不足造成滑动部分的磨损;

l制冷剂循环量减少;

l循环内空气的入侵;

l循环内的水分冻结。

过于高的场合:

l压缩机产生过热;

l往循环内的排油量增大,油面降低,热交换能力异常;

l液体的回流可能发生。

导致吸入压力偏低的主要原因有:

l毛细管不合适;

l制冷剂量不足;

l压缩机能力偏大(选型时错误);

l蒸发器热交换能力不够(过滤器堵塞等)。

导致吸入压力偏高的主要原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