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幼儿教师成长>关于园本教研的几点认识(一)

关于园本教研的几点认识(一)

详细内容

年末研训工作总结时,心里有诸多遗憾。而"怎样的研训活动既能真正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又能切合年轻教师心理,让大家始终保持积极心态。"是我由始至终一直在努力思考的。

2011年1—2月合刊的《幼儿教育》"专业成长"一栏,有三篇关于园本教研的文章,趁寒假阅读一番。事实上,偏于理论的东西,哪怕确实是自己所缺,有时候读起来也很费劲。但即便是一知半解至少也能带来些启发。

李季湄老师的《园本教研发展之我见》,是根据李教授2010年6月12日在浙江省园本教研专题研修会上的报告录音整理而成的。在这篇文章中我读到了园本教研的概念、范畴。

1、关于园本教研的内涵。

园本教研是一种在新的理念下的教师学习和成长的新范式。园本教研的内涵要从范式上来讲,要特别重视两点,就是学习的转型和文化的转型。事实上看到这两个转型的时候,真的不是很明白,好在后面有小小的解释。所谓学习的转型大致是追求一种学习的共同体;而文化的转型就是真正改变层级文化在教研中深入骨髓的支配地位,寻求民主的、平等的、开放的园本教研。

2、关于园本教研的导向

园本教研应当把教师引向树立教育信念、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责任;应当把教师引向深入地研究幼儿;应当把教师引向深入地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我所理解的园本教研还是有失偏颇的,我们更多指向与"教研"的字面意思,如: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而从"学习和文化"两个转型出发,园本教研的范围更为宽泛。我想,以后至少可以努力在广义定义上做狭义范围内的园本教研。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除了关注老师设计、执教的能力,我们更要深入研究孩子的学习,引导教师们去理解幼儿行为的意义、经验的意义。

来自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刘丽老师的《关于园本教研的几点认识》,读来更为理论,读了几遍,最后选取了对自己有提醒意义的三句话:

"行动研究是园本教研的主要研究范式。"

"园本教研的课题必须是来自大多数教师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园本教研中业务管理者以过程引领和隐形引领的方式为宜,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篇文章来自一线,是四川成都市级机关第三幼儿园的。这篇文章把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应当把教师引向深入地研究幼儿"这一观点进行了具体生动化,它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儿童研究者。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研究儿童,尤其是研究儿童的发展需要。同时,他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做儿童研究者":一是有研究精神,二是有儿童视角,三是能"看懂"儿童。而围绕这三个方面,要真正做儿童研究者,则需要教师必须具备"关于教学方法的知识""关于儿童的知识""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