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印刷质量与检验标准>印刷品在胶印中的质量控制 (1)

印刷品在胶印中的质量控制 (1)

详细内容

简单的讲,印刷的过程就是原稿图文信息在承印物表面进行复制的过程。就此而言,评价印刷品的质量,首先看的就是印刷品对原稿的忠实程度。我们知道由于受到设备、材料、印刷工艺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要印刷品完全忠实于原稿是根本做不到的,因此,我们所讲到的高质量的复制,就是说印刷品与原稿非常接近。同时也正由于印刷品与原稿之间存在差异,我们就不仅仅要求印刷品与原稿之间差异小,我们也提出了这种差异的稳定性,也就是复制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对于印刷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印刷品质量评价的标准外,从印刷品的美学角度考虑,我们对印刷品的表面质量标准(经验质量标准)做出了如下扩展:

a. 墨色鲜艳,画面深浅程度均匀一致;b. 墨层厚实,具有光泽;

c. 网点光洁、清晰、无毛刺;d. 符合原稿,色调层次清晰;

e. 套印准确;f. 文字不缺笔断划;

g. 印张外观无褶皱、无印迹、脏污和指印,产品整洁;

h. 背面清洁,无脏迹。

从对原稿进行阶调压缩、色彩校正、分色、制成印版开始直到印刷结束,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印刷品的复制质量。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主要对印刷过程中印刷品的质量控制做重点讨论。

前面我们提到了,由于实际生产中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我们的印刷复制无法和原稿完全一致。做一个假设,当我们所使用的参与印刷的所有材料、设备、以及工艺都达到我们希望的理想状态时,那我们的印刷品也就会与原稿非常接近了。通过这个假设我们就会很容易想到,我们在印刷中要做的就是将我们能够控制和改变的条件和工艺,与理想状态间缩小差距。这种差距越小,那么我们能得到的印刷品的质量就会越高。

下面我们就分别对这些条件、工艺进行讨论。

一、印刷耗材的选择上。

(1)纸张。

纸张的性质将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复制质量,所以在印刷工艺设计的时候,就必须在纸张的质量与印刷成本上做出一个权衡(往往低成本和高质量是无法同时得到的)。最为理想的作为印刷复制的纸张应该具备如下性质:

①具有绝对的白度,即对于各种光线是完全不吸收的。这样就能印刷出高的图像阶调反差,另外还可以避免由于光线在网点附近进入纸张,从纸张内部被网点吸收,产生不必要的光学网点增大现象。

实际上具有绝对白度的纸张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一种纸张能够做到对外界光线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