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纸的外观质量和常见纸病
详细内容
常见的纸病
凡不包括在纸张质量技术要求内的纸张缺陷可称为纸病。纸病既包括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实验或印刷才可知道的某些性能缺陷,如发脆、透印、掉毛、掉粉等,也包括可直接看到或感受到的、处在纸页表面的各种疵点和缺陷,如尘埃、脏点等。这里把后者称为纸张的外观纸病。
纸张的外观病很多,有尘埃、斑点、网痕、毛布痕、云彩花、泡泡纱、皱纹、折子、脏点、草皮、透明点、温斑、洞眼、压花、疤痕、浆疙瘩、硬质块、及定量不均、匀度不良等。这些外观纸病,有的是由抄纸前的纸料中带入的,有的是抄纸过程中技术操作不良或技术不佳造成的,还有的则是厂内环境卫生不善引起的有的外观纸病一旦出现就相对具有连续性,如毛布痕和云彩花等,一旦出现如不采取措施就一直存在;有的外观纸病则具有某种偶然性或间隔较长时间才出现一次,如脏点、窟窿等。有的纸病存在,将使纸张的品质变劣,如尘埃、毛布痕等;有的纸病则使该纸张成为废品,如带有硬质块的胶印书刊纸或带有大脏点的铜版纸,就只能作为废品处理。
按不同的类型常见纸病可分为:
※纸张定量的波动与纸幅定量的不匀
第一种波动一般是由于纸料去流浆箱的流送系统受到周期性的震动,流浆箱前旋翼筛的摇震或浆泵的震动影响所造成的,有时也因流浆箱内匀浆辊弯曲或开孔不合理造成的。第二种波动一般由于生产流程不合理或操作管理不当等原因而引起。
※匀度不良。其现象有:
1)团状组织:指纤维互相絮杂在一起成为一团团的状态。
2)云彩花:又叫云状组织,指纸张中的纤维像云彩一样分布在纸页中。
3)纤维组织脱节:指在纸机运行方向纤维交织不良。
4)波浪状的纤维组织:指在纸的横向沿幅宽出现一道道弯弯曲曲的波浪状加厚层。
5)浆道子:指纸幅上的一些迎光可见的纵向条状浆痕。
※尘埃、斑点、沙子和硬质块
1)尘埃:可分为纤维性质的尘埃、非金属性质的尘埃、金属性质的尘埃三种。
2)斑点:可分为湿斑和汽斑、缸斑、压光暗斑、浆斑、气泡斑、填料斑和涂料斑、亮点和白点。
3)砂子:指纸面上存在的泥沙,石灰制品残渣,炭渣等硬质矿物沙粒。
4)硬质块:指纸面上偶然出现的质地坚硬、高出纸面的块状物质或粗粒物资,如木节、草节、浆块等,对印刷的危害最大。
※孔洞和透帘
1)孔洞:是指纸面上存在的完全穿透,没有纤维的孔眼。孔洞按大小可分为针孔、孔眼和窟窿。
2)透帘:是指纸页上纤维层较薄但尚未完全穿透,其透光度较纸页其它部分为大的点子。这些点子小者叫透光点,大者叫做透帘。
※压花和各种印痕
1)压花:指在压榨过程中,以形成湿纸的纤维组织在过强的压力作用下发生溃散,使纸面上遗留下散乱分布,形状不规,透明度较高的缝隙和许许多多的小针孔,这种湿纸被压榨辊压溃的现象称为压花。严重的压花易引起湿纸在压榨部断头。
2)条痕:指在光线照射下与纸面光泽或颜色不同的条形痕迹。
3)毛布痕:指造纸毛布的经纬线在纸上的印痕。
4)其它印痕:有网痕、水印辊痕和真空辊痕等。
※折子和曲皱
1)折子:指纸页发生折叠或重叠而形成叠纹或折痕。可分为死折子与活折子两种。
2)翘曲和起拱:翘曲指纸张两边或四角翘起,中间凹下的状态;起拱指纸张中部或中间的局部较大面积拱起,两边或四角凹下的状态。
3)鼓泡和泡泡沙:鼓泡指纸页出现局部收缩,导致纸面有凸出的泡,并在泡泡周围的纸面上有细曲皱;泡泡沙是指纸面有排列较密的细小泡点。
4)各种皱纹:按大小和形状不同分为曲皱、细斜皱纹、卷曲皱纹等。
※其它纸病
1)裂口:指纸页中部或边沿出现了裂缝或破口。
2)纸边不整齐、不洁净:纸边不整齐一方面是指纸页切整后纸边不能成平行线或矩形或者纸边有毛边、弯曲和波折,另一方面是指切出整选后的纸张码放得不平齐或复卷后端面有里出外进的现象。纸边不洁净是指纸页在切整后有毛刺、锯齿形边、残缺边和脏污边等。
3)色调不一致:指同批产品甚至同令纸的白度和颜色不一致。
4)荷花边:指纸张的边缘特别是纵向边沿失去应有的平直状态,而成与纸面不在同一个平面的弯曲状态。
5)明显的两面差:用肉眼粗略观察就可以看到纸张两面之间的明显差异(单面胶版纸和单面铜版纸除外)。
6)残缺、破张和碎纸片:残缺和破张是指纸页不完整的纸张,有缺角、缺边、破烂或只有半块等;碎纸片是指夹杂在纸张中的大小不一的小纸片。
纸张的外观质量,是指不用仪器设备,仅靠人的感官就能判别辨认的纸张质量状况。它可分为纸页本身的外观质量和由一张一张的纸页或长带状纸页形成的件纸的外观质量。
无论是哪种外观质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纸的使用。外观质量差不但会降低纸张的使用价值和印刷成品率,严重时还会使纸张成为废品。另外,纸张中个别严重的外观纸病如硬纸块等,在印刷时还会轧坏印版和胶辊,造成对印刷设备的损坏。纸的外观质量和物理性能也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外观有明显泡泡纱的纸,其平滑度和不透明度等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纸张的外观质量检验应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检验清楚纸张的成件质量。主要有:件纸外形是否良好,尺寸是否合格,包装质量及破损程度等。
※掌握纸张的基本纸质。包括颜色、均匀平整程度、柔韧抗张性、平滑性和洁净程度等。
※抽检查出平板印刷纸的大致漏选率(有明显纸病的纸张占纸张总数的百分率)。
印刷适应性的概念
为了获得印刷质量优秀的印刷品,纸张和油墨必须是适性的材料才行。也就是说,要求纸张必须容易印刷,油墨除了颜色鲜艳,着色力强之外,还必须具有良好合适的渗透性、挥发性和结膜能力等。另外,印刷所用的胶辊、橡皮布、版材以及印刷车间大条件和印刷过程的操作等,也必须与印出优秀作品的需要相适应。
因此,印刷适性可以概括地定义为:纸张、油墨、版材、印刷过程和车间环境适用于印刷的性能。
要想印出优秀精美的印刷品,不仅取决于上述五个方面的固有功能和特性,而且还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相配合。还必须明确,纸张在这五个方面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它对印刷作业和印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纸张的印刷适性,由于各个国家的侧重点和看问题角度不同,对其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和解释。
瑞典的考斯特卡尔森认为:纸张的印刷适性系指在印刷机上,与定性定量的印刷结果有关的一切性质。他还指出:判断纸张的适印性依据下面几条得出:印刷面上色彩的均匀性;印刷部分和空白部分区别的明确度;印刷部分的易读性;对纸底的遮盖度。并说明这些与纸张均匀性、压缩性、平滑度、不透明度、对油墨的吸收性等有关。
英国专家GL雷得提出:纸张的印刷适性系指定的印刷方式下,以必要的速度,必要的数量,必要的质量来管理印刷品的生产时,为记述纸张的物理、化学性质所用的综合词汇。即在必要的地方为接受适量的油墨,就要求纸张具有令人满意的印刷适性。亦即不得给予纸张所期待的油墨干燥程度以相反的作用。还有,必须具备适量的平滑度,对油墨和油墨介质应有的多孔性,光学上的各种性质(不透明度、色和光泽),流动学方面的性质中不致变化的稳定性等。其化学性质应该是不影响印刷图象的耐久性和色泽,不对印版产生不利的作用,作为单张纸,四边应裁切整齐,若有卷筒纸应卷得均匀。在表面上不得有细碎的纤维和纸毛。纸张不得有研磨性,而且也不应该保留静电或者是不合理的产生静电。
日本的佐腾猛对纸张的印刷适性列举了如下四条:
1.色白,能使画面的深浅、轮廊得到清晰的再现。
2.能够迅速吸收油墨,而且不出现透墨、透背、反面粘脏。
3.印刷时,不发生纸尘、拨毛现象,并且不磨损版面。
4.通过印刷机时应不发生阻碍。
但日本的太田东作将与纸张印刷适性有关的要素分成如下三条作了说明:
1.与印刷线条直接有关的要素。印刷的精确度应该是按照印版的原样进行印刷;油墨的覆盖度,油墨的转移性,印出来的油墨的浓度、光泽、色调。
2.与印刷表面有关的要素。纸张起毛、透亮、起皱、脏污、渗墨、油墨的粉化、油墨的干燥、反面粘脏、正反面透印。
3.印刷操作的要素。应容易印刷、不断纸、续纸容易。
综合分析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纸张的印刷适性应该概括地作如下的定义和解释:纸张的印刷适性是指纸张能适应油墨、印版印刷条件的要求,保证印刷作业顺利进行,并获得优秀印刷品所必备的条件。纸张的印刷适性不是某一固定的性质,而是与不同的印刷条件和不同的印品特征相适应的性能。
纸张的印刷适性包括印刷作业适性和印刷质量适性两个方面。前者指纸张在印刷机上对于必要的操作能够圆满应付的各种性能,如不发生断纸、续纸要顺利等等。后者是指纸张对印品质量(包括印品的使用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性质,如白度、不透明度、表面强度、平滑度、尺寸稳定性和油墨吸收性等,习惯上把纸张的印刷质量适性称作狭义的印刷适性,广义的印刷适性既包括印刷作业适性又包括印刷质量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