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新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上)
详细内容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对造纸行业产业布局、纤维原料、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行业准入等12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和规定。《造纸产业发展政策》提出,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行业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力争到2010年实现造纸产业吨产品平均取水量由2005年103立方米降至80立方米、综合平均能耗(标煤)由2005年1.38吨降至1.10吨、化学需氧量由2005年160万吨减到140万吨。
目前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大型集团少、强势企业少,大部分制浆造纸企业规模过小。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贺艳丽指出,造纸行业的散、乱局面,限制了企业技术水平、产品水平和污染的有效防治。《造纸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十一五期间,造纸产业布局要充分考虑纤维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等条件,力求资源配置合理,与环境协调发展。造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应由北向南调整,形成整体的产业新布局。
贺艳丽介绍说,十一五期间,重点环境保护地区、严重缺水地区、大城市市区,不再布局制浆造纸项目,禁止严重缺水地区建设灌溉型造纸林基地。
2002年~2005年我国造纸行业以长江为分界线,初步调整已经初见成效,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布局比例已经达到52%和48%。
按照《造纸产业发展政策》提出的由北向南调整的目标,十一五期间,长江以南是造纸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要以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为主,加快发展制浆造纸产业。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要重视利用国内外木浆和废纸等造纸,原则上不再布局利用木材的木浆项目。
长江以北是造纸产业优化调整地区,重点调整原料结构、减少企业数量、提高生产集中度。
黄淮海地区要淘汰落后草浆产能,增加商品木浆和废纸的利用,适度发展林纸一体化,控制大量耗水的纸浆项目,加快区域产业升级,确保在发展造纸产业的同时不增加或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东北地区加快造纸林基地建设,加大现有企业改造力度,提高其竞争力,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制浆造纸企业。
据了解,2005年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36.7亿吨,约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7.0%,COD排放量159.7万吨,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COD排放总量的32.4%。其中草浆生产线有碱回收装置的产量仅占草浆总产量的30.0%,草类制浆COD排放量占整个造纸工业排放量的60%以上。
支持造纸企业兼并重组
国家发改委昨日公布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适度控制纸及纸板项目的建设,到2010年,纸及纸板新增产能2650万吨,淘汰现有落后产能650万吨,有效产能达到9000万吨。
《政策》表示,政府将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和扩建等形式,发展10家左右100万吨至300万吨具有先进水平的制浆造纸企业,发展若干家年产300万吨以上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制浆造纸企业集团。
与此同时,加快整合现有木浆生产企业,关停规模小、技术落后的木浆生产企业;改变小型废纸浆造纸企业数量过多的现状,原则上不再兴建化学草浆生产企业。到2010年,争取使排名前30名的制浆造纸企业纸及纸板产量之和占总产量的比重由目前的32%提高至40%。
在产业布局上,《政策》表示,我国造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应由北向南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新布局。其中,长江以南是造纸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要以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为主,加快发展制浆造纸产业;长江以北是造纸产业优化调整地区,重点调整原料结构、减少企业数量、提高生产集中度。
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把切实降低水资源消耗作为造纸工业资源节约的重点,把草浆企业的污染治理作为造纸工业治理环境污染的关键。全面建设废水排放远程在线监测体系,定期公布企业废水排放情况,依法责令未达标企业限期治理,仍不达标或超总量指标的企业要依法关停。
优化产业布局和循环节约
国家发改委10月31日发布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指出,我国将通过优化造纸产业布局,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构建林业和造纸业结合、行业装备先进、生产清洁、增长持续、循环节约、竞争有序的现代造纸产业。
《政策》提出,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到2010年,我国纸和纸板产能将从现在的7000万吨增加到9000万吨。
《政策》指出,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发展迅速,但存在的问题也较为严重,突出表现在:规模不合理,规模效益水平低;优质原料缺口大,对外依存度高;资源消耗较高,污染防治任务艰巨;装备研发能力差,先进装备依靠进口;外资利用结构有待优化,统筹协调发展任务紧迫。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简称《政策》),对产业发展目标、发展模式等做出了规定与规范,并且指出我国将通过优化造纸产业布局,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构建林业和造纸业结合、行业装备先进、生产清洁、增长持续、循环节约、竞争有序的现代造纸产业。结合前期《中国造纸协会关于造纸工业十一五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中的要点,我们对这两个指导性文件做如下 点评:
1、我国的造纸行业并非没落衰退的行业。虽然目前处于行业景气周期的底部,但我们认为目前正在逐渐走出低谷,而且行业总体处于稳步发展向好的趋势,我们认为造纸行业具备了投资机会到来的条件。
2、由于造纸原料结构优化受到耗水、COD等约束性指标的支撑,我们认为原料升级的趋势不可逆转。因此更加看好如太阳纸业、华泰股份、岳阳纸业等已经完成原料升级或林纸一体化的企业。
3、由于提出了由北向南调整的产业新布局的观点。我们更加看好岳阳纸业等处于南方地区的优势龙头企业。由于华泰、晨鸣和银鸽在南方已经开始实施林纸一体化项目,我们认为企业也将因此受益。
4、由于十一五期间造纸工业对新建项目的起始规模要求非常高,我们认为只有那些拥有强大资金实力、广泛融资渠道和相对较低融资成本的企业才具备了产能扩张的条件。更加看好如华泰、太阳、晨鸣、岳纸等龙头企业。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造纸产业发展政策》,制定该产业发展政策是为了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解决造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产业健康发展。《造纸产业发展政策》在产能规划、环保、产业布局、纤维原料、行业准入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一、产能规划
政策:《造纸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了适度控制纸及纸板项目的建设,到2010年,纸及纸板新增产能2650万吨,淘汰现有落后产能650万吨,有效产能达到9000万吨。
点评:目前,我国造纸工业企业3600家,能力约7000万吨,2010年达到9000万吨意味着年均产能增幅应在8%左右,略低于GDP年均增速,这一规划符合我国造纸行业发展的规律,基本可以保证未来造纸行业供需平衡。
对上市公司影响:产能规划的推出基本决定了未来几年产能投放量,结合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未来新增产能将主要来自于大型造纸企业,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龙头上市企业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