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哲理故事>忍为峰之巅,静似动之魂(一)

忍为峰之巅,静似动之魂(一)

详细内容

有多少人能像司马懿一样能憋得住世事的沉浮啊?关键还得活得长,扛到能发威的时候司马老头的定力和眼光不是一般的牛人能做到的……如何能像司马懿那样具有强大的内心?不被打垮?
  
  首先你要学会隐忍,跟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或者别人不尊敬你的时候你不要马上就发火,马上就找他争论。而且,就算你有的时候看不惯某人,你也不要表现出来,表面上不要弄僵,心里可以提防着对方一点,但是别有害人之心就好。
  
  司马懿早年跟随曹操,给曹操做私人秘书的时候还没有太多的反志,但是这段与曹操亲密接触的时间绝对对他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后来曹睿临终时让司马懿跟曹爽共同辅政。曹爽嫉妒司马懿的才能,明升暗降,将司马懿升为太傅,但是却剥夺了他的兵权。假如司马懿此时就跟曹爽翻脸,那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曹爽可以轻松诛灭他。所以他一直装病在家,暗地里却与自己以前的手下保持联系,等曹爽外出的时候突然占领洛阳,最终逼曹爽妥协。所以,从司马懿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遇事不能冲动,要先冷静下来想一想再做决定。你可以学一学司马懿的坚韧不拔,但是一定不要有害人之心。
  
  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司马懿是个很有"能耐"的人,既有能力,能力很强,又有耐力,耐力更是不同寻常。他甚至在小字辈面前,在曹爽这种不堪一击的鼠辈面前,都能等待,也善于等待,做到忍辱负重,装疯卖傻,要我干什么都行,但是最后我要达到我的目的。还是那句话: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我不着急笑,但是我要最后笑,最后笑的肯定是我,这就是司马懿。除掉了曹爽,司马懿就可以为所欲为了。魏主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相当于曹操在汉献帝时的职位,并令司马懿父子三人同领国事。
  
  这时司马懿达到了事业的高峰。过了两年,他就老死了。小说中写司马懿之死,写得很简单。临死时他对两个儿子说:"人皆以吾有异志,吾何敢焉?吾死之后,汝二人善事主人,勿生他意,负我清名。但有违者,乃大不孝之人也!"(卷二十二《战徐塘吴魏交兵》)他嘱咐他的儿子:我死了以后,你们千万不要叛变,不要篡权,一定要守住自己的位置。
  
  司马师、司马昭没有辜负他的嘱咐,遵守了诺言,到头也没有篡权。虽然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知归知,他到底没篡权。不过,到了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就顾不了这么多了,到底还是逼魏元帝曹奂禅位,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晋王朝。
  
  说白了,晋王朝之所以能够得天下,最后三分天下归一统,魏、蜀、吴三国争半天,让晋朝最后得了天下,这还不是全靠司马懿这老爷子的功劳?
  
  总起来看,司马懿的确是一个心怀叵测而又善于掩饰的人。《晋书》卷一《宣帝纪》称赞他,"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在中国这种最具危险性的继承接班的政治游戏中,他一直能够游刃有余,在魏国历事四主三朝,虽然几次外放冷落,几次褫夺兵权,但总能在政治风波中化险为夷,"咸鱼翻身",最终身居高位,居于权力的顶峰。应该说,司马懿不愧是三国末期最出色的政治家。
  
  后人在评价司马懿的时候,经常拿他和曹操做对比,认为司马懿跟曹操很相似,或者说司马懿跟曹操是一类人。有人甚至认为曹操和司马懿这两个人都太无耻了,男子汉大丈夫,居然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欺负人家孤儿寡母。
  
  司马懿在魏朝,跟曹操在汉朝,外表上看大抵相同,人臣之地位极矣,权术之运用极矣。但是两个人的性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简单地说,曹操比较狠,司马懿比较阴。在《三国志演义》小说中,曹操叱咤风云,敢作敢为,什么事情都拿得起放得下。他没有半点畏惧顾虑之心,不怕别人说他好,也不怕别人说他坏,反正我就是我,我就是这样,我爱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拦不住我,谁也挡不住我。他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恣意行事,挥洒自如。曹操有这种一往无前、勇往直前的气魄,无论是英雄的气魄也好,奸雄的气魄也好,反正他具有这种气魄像火一样地能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