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思想思维>别钻进心理的死胡同(一)

别钻进心理的死胡同(一)

详细内容

人,生活在浩瀚纷繁的社会中,同时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理环境里。如果说,单个的个体无法改变外部世界,那么置身于群体中的每个人完全可以营造自己的欢乐心园。

明清终于跨进了梦寐以求的报社,成为一名副刊编辑。采访、编稿、画版,为了一个版面,他花了整整两个星期。两个礼拜,我在以前可以写4、5篇长达五千字的文章了。明清有些懊丧了。明清原在一家文学研究所工作,不坐班,上班时间完全归自己分配。就凭这种条件和所里的资料,这几年颇有建树。可是他觉得所里待遇低,采访不方便,便投奔报社来了,况且成为记者是他的夙愿。想不到当记者、编辑这么麻烦,明清有些心理准备不足。

没进报社,以为报社是一枝花,进了报社,并不觉得有什么。明清的心理感受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任何一件事都有利有弊,不可能有利无弊,也不可能有弊无利。明智的人,是看清哪个利大,哪个弊小,从而择其大舍其小。当我们作出选择时,是要审度的。要趋利避弊。只要利大于弊,只要从长远看是如此,我们应当舍去暂时优越的恩惠,去追求潜在的有发展前途的大利。如果我们的心理早已有个准绳:有利有弊是真正的现实,利弊相当是幸事,那么不会因为失去而失落,不会因为得到而狂妄。这样面对生活,心理肯定是坦荡的。

此外,不必回首往事。碰到沧桑坎坷,免不了抚今追昔。可是,在这情景下,就容易萌生消极情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从政多年,已80高龄,他是20世纪美国历史中因水门事件而第一位被迫辞职的。在他过完80大寿后,遇到了一件使他悲痛欲绝的事,他的贤内助帕特去世。面对从政和个人生活中的不幸,尼克松感叹地说:长寿的秘诀是,不可回首往事,只能向前看。你要找些让你为它生存下去的事,否则便是生命的终结。看来,他是不赞成回忆的,怪不得他卸任后埋头笔耕,至今已写了8本书,7本在世界畅销,这样做也许让他好过些。在他看来,过多地回忆,会给自己心境带来挫伤感,使情绪大为紧张。还必须毫不犹豫地同忧愁说声拜拜。在心理重创中,忧愁无疑是一个刽子手。要想驱赶这个杀手,可以毒攻毒。一位负债累累的美国商人,萎靡不振,形同槁木。当一位失去双脚、坐在一块装着轮子的木板上的残疾人,精神奕奕地向他致早安时,他羞愧难抑,回到家里,在每天都看得见的镜子写下这样的几句话:我一直闷闷不乐,只因为没有鞋子穿;直到我在街上,看到了一个缺了腿的人!当你的忧愁袭来时,你设想比你更糟糕的境遇,也许就在这时你的忧愁驱散了。这种心理的自卫举措,实际上采用了激将法,当你意识到世上有比你更难堪的情况时,你的心理会豁然开朗起来。不要期待生活的公平。人的愿望都想公平,但生活倒常常是不公平的。某君年已40,但直到现在仍未评上中级职称。不是其人水平不够、研究能力不强,近年来,他已写出 4本专着,而是说不清的缘由,多次机遇不佳。不过,他又想过来了,不公平是绝对的。他说:我不能为此自寻烦恼,要给自己留一点心理的宽容量。这话说得极是。留一点心理宽容量,是给自己下台阶,找出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步步逼近,岂不把自己逼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