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心情日志>南朝寺,烟雨中

南朝寺,烟雨中

详细内容

  今天看杂志的时候看到了一句古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脑海里不自觉的浮现了那样一幅画面:灰蒙蒙的天,眼下一片寺院,楼台,塔楼全部笼罩在雨雾里,朦朦胧胧的,街上有人撑着油纸伞匆匆地赶路,有人在酒楼的二楼看着窗外的雨景喝烧酒聊天,跟看电视剧似的。
  
  有了一种想要回到古代的冲动,现在反正流行穿越,如果说非要确定一个朝代去的话,自己还真不知道要去那个朝代,不是清朝末期就好了吧。想着那时的人感情会比较简单吧,人们的生活也比较随意吧,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想罢了,实际上是什么样又有谁能够知道呢。回到以前,如果我不是一块读书的料,我可以拜师学武,行走江湖,行侠仗义。
  
  那我拿什么养活自己呢?不能去偷去抢吧,或许哪天我碰上了一个富家千金,她又钦羡我的武艺,那就不用愁拉。又或许哪天和仇家面对面了,不幸亡了,也就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了。那些大侠到底是靠什么活的?应该是别人的接济吧,要不没工作天天打架,谁给工资啊。古人学而优则仕,那学不优又不是习武的料呢?应该起码可以做一个教书先生吧,挺好的,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受人敬仰。有人说,老师都是没有成才的人才,怎么说呢,就是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人才。是这样吗?对比了一下大部分确实是这样,当然任何事都会有例外啦。要是学习不好鬼点子却挺多的,幸运的话还可以做门客,那也是一件风光的事啊,不过始终是寄人篱下啊。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进步了。人们到底是怎么界定进步这个词的呢?方便了,生活丰富了,与世界接轨了,就是进步了?古代社会是落后嘛?不算吧。社会是改变了,而不能说是绝对的进步了,我们的便利是你建立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但归根结底是建立在资源的消耗上。我们生活丰富多彩了,丰富的是什么啊?古代不丰富吗?古代也很丰富,只是我们把古代丰富的东西大部分都摒弃了,而选择了现代的所谓的丰富的东西。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物,都有想对应的生活,相对应的文化和观念。回到古代你问问那个时代的人,人家可不认为你这个来自未来的人的生活是比他们进步的,仅仅是改变而已。在一个周期中人类社会恐怕要反复好几次,我们难免还会回到原始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某一个时间点得前后有区别,但无好坏之分。
  
  现在的我们还可以看到如画的风景吗?自然的,人文的,还有哪一种可以与楼台烟雨中相媲美呢。古人追求一种意境,而现代人更愿意追求实际的东西;古人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现代人可以朝得利夕死可矣吧。没有埋怨现实,鄙视现代人的意思,况且自己也是一个21世纪的居民呢。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发展",好的不好的,都是发展所营造的环境赋予我们的,我们除了能够适应,又能够干什么呢?毕竟可以改写历史的人始终是屈指可数的。
  
  无论遇到什么事,在生命的词典里不会再出现抱怨二字,没用,自己无奈也招别人烦。怀揣梦想的世界,适应现实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的好好的,开开心心的,平常心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