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详细内容
年年中秋,岁岁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园,游子之心看圆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家家吃饼赏月,喜看中秋圆月。我在南国珠江岸边再次陷入了沉思……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是啊,在此喜庆的日子里谁不想家?谁不想念自己的亲人?故乡,一个让人听了就感觉温馨的词汇。故乡的月亮在此刻也显得格外的明亮,故乡的水也显得格外的甜,故乡的人也显得格外的亲。可是,可我只是天上一颗不知名的星星,我只是月亮的影子,我只是一个四处漂泊的游子。我的故乡在那?我的亲人又在那?我这样问星星,我这样问月亮,可他们都没回答我……
当我举目远望时,才发现城市的月光把梦藏,对于我这样不太久居城市的人是很难理解城市为什么很少有月光,就连星光都是那么的暗淡无光,又没有乡下来得皎洁。都市的车水马龙让宁静的心不再平静,城市的万家灯火和赏月团圆,让你我对家有了更深的感触,暗淡的霓虹帮你褪去身上的疲惫的步履,却让你多了几分庸俗与懒散。所以当生活需要我们理智面对时,我们应该多一点平和与洒脱,这样才会因为离家太远,无法品味月饼包含的浓情惬意,而在城市的穿行中迷失自我。
在去年的农历的八月十五的夜晚,在辽阔而又明净的南粤天空,在静谧的城市月光下,将我的思绪吹入渭北高塬宁静的秋水,吹入隐秘而深邃的黄土高坡。多年以来,我依然像孩子一般,把目光锁定在灵魂脱离肉体的飞翔,让一首畅想的月牙儿歌,让梦在故乡的天空飞,让情在故乡的土地上走。氤氲的夜雾从那长长的垄上走过来,我才发现这水质的月亮,离我家的葡萄架很近,离我幽夜的梦很远。
我知道,人类的童年往往是被月光轻轻引渡,这是这被命名且被尊重的月光。而已步入青年的我,已在异乡走掉了多年,一道晚归的家门,开掩着年复一年的出入。我不知道今夜的家乡的月光,是不是还记得我的名字?我必须重新观察故乡的月亮,回味那美味可口的月饼,在云淡天高的中秋之夜,空灵有致的和谐中,让我依然窥见完整的心灵,让我依然窥见五谷杂粮最初的形态,在我怀念乡土的庄稼小院,经文般地诉说风调雨顺的年景。
在我的记忆深处一直认为,像水一样倾泻是故乡的月亮,饱含着古典浓情的爱意,让我内心的全部感受沐浴在一种不加粉饰的恩德中。我终于听见久违的心跳从梦境的深处回来,我终于闻到稻米、苞谷、红薯的清香从朴素的柴门飘来。
人说尘缘是记忆绳索,故乡的月亮,一直让我美丽的心情在空旷里神游,一直让我探不出梦的深度,就连一缕微风的吹拂,也会让我满怀欣喜和感激。
月下的思念呈现微寒的诗意,我看见风的泪痕挂在母亲的脸上,我的神经却因这寒意生出无尽的枝叶,生出点点的秋雨,让夜幕深掩的祥和,在月亮住着的村庄,如幸福的流水,滋润我干枯的心田。站在灯火阑珊的城市,远离白日的喧嚣,远离尘世的困惑,让我在母亲在眺望中,走进故乡高悬的明月,在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在真实而又圣洁的月华里,把梦檫亮......
也许今年的中秋月下,与我相偎的酒樽里盛的除了乡愁,又多了几许沧桑的怀古。一轮皓月当空引起的云淡风轻,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景致和情调,在我心里总是悠远而意味深长。虽然无人知晓,可一但把它寄向蓝天,它的光芒又会闪的近乎辉煌。多年过去了,象征团圆的月饼,由几元钱一块到十几元钱一块再到几十元钱一快,可吃到嘴里,终不及小时候妈妈买的两毛钱的那块月饼香甜。终究是尘世间的一个人,无法超脱凡尘之中的一个俗字。希冀也在乎家人和朋友的一声招呼、一个微笑、一份友情、一份理解。然而又毕竟是矛盾相生的世界,恬淡宁静也总会有孤独的情愫。正如我依然清楚,当我倚在窗前看风景时会有突如奇来的寂寞的恐慌。因为我看到了飘渺孤鸿的影子,听到了天壤燕子的鸣叫......
还记得在我的记忆里,中秋月下合家欢聚品味月饼的融融乐趣,我真是品味的少之又少。这是因为,大凡漂着的人,生活总不会很热闹的。漂,就意味着要承受孤独。我即如此。记得第一次离开家的时候,好像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涯。那是一个云淡风清的中秋之夜,笔直的甬路,参天的白杨,校园里静静的看不到一个人影,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孤独。想到家里那一方温馨的屋檐下,独独少了我一个人,我的笔下第一次流着涩涩的感伤。就这样,我抱着月亮哭了好几个晚上,直到月亮又瘦又黄。这种酸涩的调子伴着我读完了高中。两年以后,为了继续我的学业,又漂到了另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举目之处,无不是高耸的楼群,阡陌的街道。曾为岭南旖旎的风光而感叹,曾为珠江岸边的渔歌而吟哦。然而月到深秋总是无法忘记"月是故乡明"的佳句,中秋赏月之后,虽然以经不再泪眼婆娑,但望着窗外霓虹灯下的车水马龙,依然感觉自己好像孤零零的站在十字路口。于是心头便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悄然升起:
"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每天忙着穿梭于晨钟暮鼓之间,终于发现,现代人的生活总是多一些压力和焦虑,少一点喜悦跟感动。置身于这个绝对现实绝对功利的世界,每天的行色匆匆和言不由衷中,我们忽略了多少秋天的风冬天的落日;忽略了多少潇潇易水边悲壮的离别;忽略了多少悠然南山下菊花高洁淡雅的回归;忽略了多少寂寥的夜空中那渐缺渐满月的盈亏。
如今身居城市的我已不在漂泊了,但漂时的精彩和无奈却依然记忆犹新。无数个中秋月下,人与自然的对话和沟通,已经把我的心性滤得沉稳些,也纯粹些。这便是说,人来这世上走一遭,无非是做人。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种逆境,都要做个纯正的人,纯粹的人。像那句话一样:"人生在世,须如豆腐,方正洁白,可荤可素"。做到这样时,我想我们才有资格遣散头顶的那朵云那轮月,因为看过了,所以也该看懂了。
因此我们常说:"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游子是没有眼福来看故乡的月亮的,当然就不知道家乡的人的所作所为。可我们却知道故乡的月亮曾经照过我们,并从故乡的月亮上看到了我们给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成就,这就是月光与月饼团圆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