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建湖行(组诗)
详细内容
一、七绝·瞻仰乔冠华故居(平水韵)
题记:乔冠华故居位于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1984年,庆丰镇政府对其进行修缮。1997年,庆丰镇政府派专人赴京运回乔冠华同志生前用过的办公桌、衣橱、沙发等用物及文稿,布置陈列于室内,供人参观。乔冠华故居主屋坐北朝南,明三(间)暗四(间),东厨西厢,为清代所建。乔冠华就在这里度过了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院子门额上方镌刻着"乔冠华故居"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建湖水润冠华秀,馥郁芬芳散五洲。
雄辩英姿邪恶怯,外交风彩世人讴。
二、七绝·九龙口(新韵)
题记:建湖九龙口风景区风光绮丽迷人。九条河流从四面八方向荡心岛蜿蜒汇集而来,犹如九龙抢珠。万顷荡绿,满目水清,飞禽戏嬉,鱼虾畅游,令人心旷神怡。这九条河分别是通往建湖、宝应、淮安、阜宁的蚬河、林上河、钱家沟河、新舍河、祁河、莫河、干河和城河,汇合处就在九龙口。九龙口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有一条巨蟒,经常出来作恶,危害乡亲。有时口吐大水,淹没农舍和庄稼;有时吸干荡水,使农作物枯萎。东海上有九条青龙,闻讯前来惩恶,由于巨蟒刁钻,力大无比,难以对付。九条龙就扎进水底。一齐用身子压住恶蟒,终于把恶蟒憋死在水底,为民除了害。可是,九条龙因用力过猛,身子嵌进了泥土,便成为九条河流。荡心岛上有一株五谷树,一树兼五种,为五谷丰欠之徵。如其年麦熟则树发麦叶,黍熟则发黍叶,五谷皆然。五谷树,学名雪柳,俗称过街柳,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古树名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关于五谷树的来历,有多种传说。一种传说为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回国时带给皇上的稀世奇宝,后来皇上赏赐给九龙口籍告老还乡的朝廷重臣。也有一种传说是由明英宗之女隆庆公主和驸马游泰从京城移植而来的,经过多少代人的培育、浇灌,此树才在水乡建湖扎下根来。
神龙戏水祥和地,翠苇芙蓉映九河。
笑语轻舟芦荡秀,树结五谷叶婆娑。
三、七绝·悼陆秀夫(新韵)
题记: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赴海而死,时年44岁。现建阳镇有陆秀夫纪念棚,供人们瞻仰凭吊。
国难前面见忠心,社稷存亡重千斤。
投海君臣无奈举,除奸秣马万年欣。
四、七绝·朦胧塔(平水韵)
题记:朦胧塔位于建湖县宝塔镇(原名辛庄乡)宝塔村朦胧庄北,射阳河与西塘河交会处。为密檐楼阁式砖塔。相传,唐李世民率师东征时,兵驻盐城一带海滩上。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李世民单人匹马夜巡大营,不慎闯入了临近敌营的一片滩涂,被敌方巡营的主帅盖苏文发现,立即策马挥刀追来,李世民急催战马,落荒而走。可是马不择路,陷身于淤泥河中。他只得跳下马来,徒步逃命。当他见有一口枯井时,便跳入井中藏身。盖苏文追到水井处,却不见人影,只看到那眼井口上结着一张完整的蜘蛛网,料定井里不会有人,便策马回营去了。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为感激蜘蛛结网的救命之恩,即派尉迟恭在这口井处建了一座塔。鉴于李世民是"真龙天子",又被蒙在井口的蜘蛛网掩护逃生,因此有了"朦胧"一词,所以此塔取名为"朦胧塔"。乡间还传说,此井直通东海,耳朵贴在塔体上会听到海水淙淙有声。
蛛网纤纤井口封,世民避祸后成龙。
恩施宝塔千年去,耳附无闻海水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