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万用表判测场效应管
详细内容
⑴结场效应管的判测
将万用表的红、黑表分别接 S、D,管脚中任一脚为栅极G,用黑表笔接所假定G极然后分别用红表外两个电极。若两测得电阻值都比较小(几千欧),再交换表笔,用红表笔接触假定G极,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电极,若测得电阻值均很大(无穷大),则说明所设电极是栅极G。同时也就确定了管子是N沟道结场效应管(反之为P沟道结场效应管)。
如果所选电极不满足上述情况,另选一是电极再测,直到找出栅极G为止。若在测试中,不能找到满足上述条件情况,则可能结场效应管已损坏。 当栅极G确定后,漏极D和源极S可以互换使用,因此可以不一定再判别。
判出三个电极后,还要判测一下管子的放大能力,方法,然后用手指碰触G,如果万用表指针有较大幅度的摆动,说明管子有较大的放大能力。如果表针摆动幅度很小或几乎不动则说明管子不能使用。
⑵VMOS场效应管的判测不论用万用表的电阻挡如何去测试,D和S之间也是不会导通的。实际上MOS场效应管在制造中将S极与衬底连接在一起,这样三个电极就有明显的区别了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用万用表测试M缘层是一层很薄的二氧化硅(O2si),当带电体靠近栅极时,栅极与衬底之间组成的极间电容很小,栅极和衬底间的感生电荷在绝缘层上产生很高电压(U=Q/C),会导致绝缘层击穿,管子损坏。但大功率的电源开关管(VMOS)场效应管时,可以用下面介绍的方法进行测试。 功率还具有耐压高(最高耐压达1200V)、工作电流大(1.5A~100A),输出功率大(1W~250W),跨导线性好、开关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各种电子领域中得到了的应用。
判别管脚:
①判别栅极G与其余两脚间电阻为无穷大,且交换表笔测量时阻值仍为无穷大,则证明此脚是栅极G。因为从结构上看,栅极G与其余两脚是绝缘的,但要注意,此种测量法仅对管内无保护二极管的VMOS管适用。
②判定源极S和漏极N结正、反向电阻存在差异的特点,可准确识别源极S和漏极D。将万用表置于R×1K挡,先将VMOS管三个电极短接一下,然后用交换表笔的方法测两次电阻,如果管子是好的必然会测得阻值为一大一小,其中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的为漏极D,红表笔所接的为源极S,而阻值较小的一次测量中,红表笔所接的为漏极D,黑表笔所接的为源极S,这种规律还证明,被测管为N沟道管,如果被测管子为P沟道管,则所测阻值的大小规律正好相反。 好坏的判别:用万用表R×1K 挡去测量场效应管任意两引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如果出现两次 以上 置于 R×1K 挡。先将被测 VMOS 管的栅极 G 与源极 S 短接一下,然后将红表笔 阻值应 接近
④紧接上G 与 S 短接 一下.上述测量方法是针对 N 沟道 VMOS 场效应管而言,若测量 P 沟道管,则应将两表笔位 置调换。电阻值较小(几乎为0×KΩ),则该场效应管损坏;如果仅出现一次电阻值较小(一般为数百欧),其余各次测量电阻值均为无穷大,还需作进一步判断(注意,以上测量方法适用于内部无保护二极管的VMOS管)。以N沟道管为例,可依次做下述测量,以判定管子是否良好 。
①万用表红接漏极D,黑表笔接源极S,所测阻值应为数千欧。
②先用导线短接G与S,将万用表置于R×10K挡,红表笔接S,黑表笔接D,无穷大,否则说明VMOS管内部PN结的反向特性比较差。
③紧接上述测量将G与S间短路线去掉,表笔位置不动将D与G短接一下再脱开,相给栅极注入了电荷,此时阻值应大幅度减小并稳定在某一阻值。此阻值越小说明跨导值越高,管子的性能越好。
如果万用表指针向右摆幅很小,说明管子的跨导值较小,此步测试时需要注意的是,万用表的电阻挡一定要选用R×10K的高阻挡,这时表内电压较高,阻值变化比较明显。如果使用R×1K或R×100挡,会因表内电压较低而不能正常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