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型不正确电缆遭烧毁
详细内容
1 事故调查
某电缆送变电工程,整个线路采用1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长度为426 m。由于电缆长度预测裕度过大,电缆实际敷设中多出了36 m。为便于日后维修,施工中就在线路中间将多余电缆紧密卷绕5圈直埋于一个土坑里。线路施工完毕后按规程试验合格,但投入运行不到20天就出现故障,断路器跳闸。经现场开挖检查发现:电缆卷绕部位中间几根电缆外护套已严重烧焦脆裂,钢带裸露,电缆周围黄土烤痕厚达50 cm,而直线段电缆保持完好。后将卷绕烧毁段电缆剪掉,重新连接恢复了供电。这一时期,正值该地区高温少雨天气,且持续时间较长。
2 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了解得知,该线路投入运行后,正常连续载流量在310 A左右,部分时间段最高达326 A。
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94)附录B,10 kV三芯电力电缆允许载流量表B.0.3的规定,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电力电缆直埋敷设,当环境温度25 ℃,土壤热阻系数2.0 ℃m/W情况下,3×240 mm2铝芯电缆单根敷设时的允许载流量为292 A。实际运行记录显示值已明显高于标准规定的允许值,最大载流量已达326 A,超过允许值的11.6%。在此种场合,正确的选择应为3×300 mm2铝芯电缆,其允许载流量为328 A。
对于多根电力电缆卷绕直埋的情况,相当于多根电缆并行敷设。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94)标准中表C.0.3的规定,电缆允许载流量应进行校正:本例为5圈电缆卷绕排列,电缆载流量校正系数小于0.78(电缆间距100 mm时,电缆载流量校正系数为0.78,紧密排列时,电缆载流量校正系数为0.58),故电缆的实际允许载流量应小于228 A。显然,卷绕处电缆的实际载流量已远远超过允许值,最大过载超过43%,长时间使用必然导致电缆在卷绕处过热,绝缘击穿损坏。显然,这是一起电缆使用处置不当引起的事故。
3 改进措施及注意事项
根据上述事故分析,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给以解决:一是电缆的截面改选用300 mm2,保证电缆的正常工作电流不超过允许载流量;二是在施工中把多余电缆的大部分去掉,只在电缆两端留下适当裕度并作&Omega形或S形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