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新生儿常见疾病>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出血症

详细内容

新生儿出血症又称为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是由于新生儿的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新生儿出血症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多在出生后2~4天内发病,以消化道出血,如口吐咖啡色液体或排出黑便最为多见,其次为脐部渗血不止。轻者出血量不多,全身情况好,重者可能会大量呕血或便血,为黑便或鲜血便,面色苍白,贫血直到血压下降并引起休克,危及生命。也可见于皮肤出血,多见于分娩时受压处,淤点可扩大成片状淤斑,甚至血肿。偶见颅内出血。晚发型常于生后2周后发病,母乳喂养者多见,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出现兴奋、易激怒,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状,脑脊液呈均匀血性,并伴有皮肤黏膜及注射处出血不止。

新生儿出血症多发生于孕妇有肝胆疾病或服用了维生素K抑制因子药物、新生儿喂奶延迟,以及先天性胆道或肠道畸形的新生儿。为了预防此病的发生,孕妇在妊娠晚期和分娩时应口服维生素K。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给予维生素K11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并且在注射拔针后压迫片刻,以防止局部出血。另外,应大力提倡早喂奶,以促进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形成,有利于维生素K的合成。

宝宝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侧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禁食期间需静脉补充养分、水分。出血停止后应及早喂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