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防腐剂的食品
详细内容
第一篇:《哪些食品没有防腐剂》
哪些食品没有防腐剂
吃饭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近些年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大家对吃的东西提心吊胆。防腐剂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于是有些食品包装上标注了“本品不含防腐剂”的字样,让消费者看了觉得放心。食品包装上标注“不含防腐剂”的提示是为了消费者的健康吗?这些食品真的没有防腐剂吗?这些食品真的就更安全更健康吗?
首先感谢食品厂家的温馨提示,但是环亚康营养师不得不说“本品不含防腐剂”的提示纯属废话,因为这些食品根本不需要防腐剂,添加防腐剂只会增加成本,厂家当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防腐剂是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保藏方法不少,例如油炸、干燥、腌渍、烟熏、发酵等,都是传统的保藏食品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没有防腐剂的年代里帮我们保藏了许多食物。让我们盘点一下常见的不含防腐剂的食品:
酸奶:酸奶是牛奶发酵制成的,需要乳酸菌参与,而防腐剂会抑制乳酸菌的活性,导致发酵失败。所以发酵型酸奶是不会添加防腐剂的。
罐头:罐头的加工过程需要经过高温处理,杀菌非常彻底,而且罐头要浸泡在高浓度的糖或者盐溶液里,他们本身就有很好的杀菌作用,所以他们本身就可以防腐,不需要再添加防腐剂了。常见的各种水果罐头、肉罐头都是如此。
腐乳:腐乳经过了发酵,而且盐分非常高,细菌无法生长,当然不用防腐剂。油炸食品:食物经过烹炸,水分减少了许多,过多的脂肪和过少的水分都会阻碍细菌生长,因此,油炸食品加防腐剂是多余的。方便面就是很好的例子。
干制食品: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任何生物都活不下去,细菌也是如此。干制食品水分含量非常少,它们即使没有防腐剂也可以长时间保存。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来,除了酸奶和干制品,其他的都是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品,对我们的健康非常不利,而且食品中不含防腐剂不等于没有其他食品添加剂,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隐患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仍要多加小心。
防腐剂的添加是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质期。我们不能否认,防腐
剂的使用极大地减少了食品的浪费,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应该说防腐剂是我们的一大功臣,可是防腐剂用的过量会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危害。
第二篇:《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剂有哪些》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剂有哪些
现在很多工厂化食品都宣称不加任何防腐剂,其实是不相信的,那又是添加了什么呢?
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防腐剂有十几种,不同的防腐剂使用范围也各不相同。
苯甲酸、苯甲酸钠-用于碳酸饮料、低盐酱菜、酱菜、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果味(汁)饮料、塑料桶装浓缩果蔬汁。下转中缝
山梨酸、山梨酸钾-除与上述苯甲酸的使用范围相同外,山梨酸还主要用于鱼、肉、蛋、禽类食品和果蔬类产品保鲜。此外,也可用于果冻、即食豆制品、糕点、即食海蜇、乳酸菌饮料等。
丙酸钙、丙酸钠-用于生面湿制品(切面、馄饨皮)、面包、食醋、酱油、糕点、豆制品、杨梅罐头等。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用于果蔬保鲜、食醋、碳酸饮料、果味(汁)饮料、果酱、酱油、糕点馅等。
脱氢乙酸-用于腐乳、酱菜、原汁桔浆。
双乙酸钠-用于谷物、即食豆制品。
二氧化碳-用于碳酸饮料、汽酒类。
乳酸链球菌素-用于罐头、植物蛋白饮料、乳制品、肉制品。
过氧化氢-用于生牛乳保鲜(限于黑龙江、内蒙古地区使用)、袋装
豆腐干
防腐剂按来源可分为合成类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
化学防腐剂主要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化学防腐剂必须严格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规定限量添加,不能超标使用。
通常是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如乳酸链球菌素是从乳酸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多肽物质,而多肽可在机体内降解为各种氨基酸。这类防腐剂,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
第三篇:《常用食品防腐剂》常用食品防腐剂
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
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是各国允许使用而且历史比较悠久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为白色鳞片状或针状结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甲酸钠易溶于水,生产上使用较为广泛。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以未解离的分子起抑菌作用,其防腐效果视介质的PH而异,一般PH<5时抑菌效果较好,PH2.5~4.0时抑菌效果最好。例如,当PH由7降至3.5时,其防腐效力可提高5~10倍。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WHO(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规定,苯甲酸的ADI(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5mg/kg。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使用标准见表:
使用苯甲酸时,先用少量乙醇溶解,再添加到食品中。使用苯甲酸钠时,一般先配制成20%~30%的水溶液,再加入到食品中,搅拌均匀即可。2、山梨酸和山梨酸钾
山梨酸又名花楸酸,为无色针状或白色粉末状结晶,无臭或稍有刺臭,耐光耐热,但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易被氧化变色,防腐效果也有所降低。山梨酸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山梨酸钾极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高浓度蔗糖和食盐溶液,因而在生产上被广泛使用。
山梨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能在人体内参与正常的代谢活动,最后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国际上公认其为无害的食品防腐剂。山梨酸的ADI为0~0.25mg/kg(FAO/WHO,1994)。
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属于酸型防腐剂,以未解离的分子起抑菌作用,其防腐效果随PH降低而增强,但适宜的PH范围比苯甲酸广,以PH<6的介质中使用未宜。根据我国食品添
使用山梨酸时,应先将其溶解在少量乙醇或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的溶液中,随后添加到食品中。为了防止山梨酸受热挥发,最好在食品加热过程后期添加。山梨酸钾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但其1%水溶液的PH为7~8,有使食品PH升高的倾向,应予注意。3、对羟基苯甲酸酯
对羟基苯甲酸酯又名对羟基安息香酸酯或尼泊金酯,是苯甲酸的衍生物。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和丁酯,其中,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防腐效果最佳。此类物质为无色小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五臭,开始无味,随后稍有涩味,难溶于水而易
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对羟基苯甲酸酯也是由未解离分子发挥抑菌作用,其效力强于苯甲酸和山梨酸,而且使用范围更广,一般在PH为4~8范围内效果较好。
对羟基苯甲酸酯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与苯甲酸酯基本相同,且毒性比苯甲酸低。毒性与烷基链的长短有关,烷基链短者毒性大,故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很少作为食品防腐剂使用。
对羟基苯甲酸酯在世界各国普遍使用,通常用于碳酸饮料、果酱、食醋等,其ADI为0~10mg/kg(FAO/WHO,1994)。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
酸溶液使用。4.丙酸盐
作为食品防腐剂使用的丙酸盐通常是丙酸钠和丙酸钙,两者均为白色的结晶颗粒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有异臭,易溶于水。
丙酸盐属酸性防腐剂,在PH较低的介质中抑菌作用强,例如,最低抑菌浓度在PH5.0时为0.01%,在PH6.5时为0.5%。丙酸盐对霉菌,需氧芽孢杆菌或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引起食品发粘的菌类如枯草杆菌抑菌效果好,对防止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有特效,但是对酵母菌几乎没效。根据这一特性,丙酸盐常用于面包和糕点的防霉。
丙酸是食品中的正常成分,也是人体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酸盐不存在毒性问题,故ADI无需做特殊规定。丙酸已广泛用于面包、糕点、果冻、酱油、醋、豆制品等的防霉。在以上食品中。丙酸盐(以丙酸计算)的最大使用量为2.5g/kg。
丙酸钠用于加工干酪,最大使用量为3g/kg。在面包和西式糕点制造中,丙酸钠的最大使用量低于2.5g/kg,面包发泡稍差些。5、脱氢醋酸和脱氢醋酸钠
脱氢醋酸为无色到白色针状或片状结晶,无臭或有微臭,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故多用其钠盐作防腐剂。脱氢醋酸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可达到33%。
脱氢醋酸和脱氢醋酸钠是毒性很低、对热较稳定的防腐剂,适应的PH范围较宽,但以酸性介质中的抑菌效果更好。我国规定脱氢醋酸可用于腐乳、什锦菜、原汁橘浆,最大用量为0.30g/kg。国外各种食品的最大用量为:干酪、奶油、人造奶油2g/kg,清凉饮料0.05g/kg,乳酸和乳酸饮料0.2g/kg。
脱氢醋酸钠为乳制品的主要防腐剂,常用于干酪、奶油和人造奶油,使用量为0.61g/kg以下。使用时一般是将0.1%~0.2%的水溶液喷洒在制品表面或包装材料上,喷洒量为20~40ml/kg。6、天然防腐剂
天然防腐剂一般是指从动植物体中直接分离出来的,或从它们的代谢物中分离的具体防腐作用的一类物质。这些物质阿安全性较好,能满足人们对食品越来越高的要求。开发这类防腐剂将成为今后食品添加剂开发研究的热点。
(1)乳球菌肽乳酸链球菌素又称乳酸菌肽,是由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多肽物质,商品名称为乳酸链球菌制剂,由乙醇结晶制得。该产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菌作用,可用于乳制品和肉制品得抑菌防腐。对革兰氏阴性菌、霉菌和酵母菌一般无抑制作用。
乳酸链球菌素的安全性高,ADI为33000IU/kg(FAO/WHO,1994)。用于罐装食品、植物蛋白食品防腐的最大用量为0.2g/kg,乳制品和肉制品的最大用量为0.5g/kg.
(2)香辛料提取物许多食用香辛料含有杀菌、抑菌成分。因此,近年来有研究从香辛料中提取有效成分作为食品防腐剂。这些物质一般都既安全又有效。使用最多的是大蒜素。
大蒜属百合科植物,具有很强的杀菌、抑菌能力。大蒜的食疗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它可以治疗肠胃病、肺病、感冒等病症。大蒜起杀菌、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蒜辣素和蒜氨酸。蒜辣素具有不愉快的臭气,而蒜氨酸则无味。因此,蒜氨蒜适合作为食品防腐剂。在提取制备蒜氨酸时,应先加热杀死蒜酶,防止蒜氨酸转化为蒜辣素。
此外,丁香中所含的丁香油、肉豆蔻中所含的肉豆蔻油及芥子油均具有杀菌、抑菌作用,但是由于多数具有辛辣味,没有被作为食品防腐剂大量使用。
第四篇:《食品不含防腐剂一定安全吗》"食品中不含防腐剂"就一定健康吗?(化工学院化学1011011014013左朵香)
前言
民以食为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吃”自然“讲究”起来。可是最近几年,人们备受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扰:吃粮担心“毒大米”;吃油担心“地沟油”;吃菜担心农药残留超标;吃肉担心“瘦肉精”等等。不可否认,随着近年来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越来越多,合乎标准的安全食品越来越少,由食品污染导致的疾病发生率出现上升趋势,甚至出现了一些罕见的和奇特的疾病,残酷的事实已到了令人焦虑的程度。食品源(动植物)的农药残留量和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剂的滥用成为食品安全的两大难题,其中食品添加剂的超标使用又是最为严重和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这是本文设立的主要原因。
一、食品防腐剂的发展现状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新鲜的食品则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基本条件。食品中含有许多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类营养物质,在物理、生物化学和有害微生物等的作用下,可以失去原有的色、香、味、形而发生腐烂变质。其中有害微生物的作用是导致食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原因。我们通常可以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来防止有害微生物的破坏。物理方法是通过低温冷藏、隔绝空气、干燥、高渗、高酸度、辐射等来杀菌或抑菌;化学方法就是利用防腐剂来杀菌或抑菌。因此,食品的保鲜与防腐是食品加工生产的首要问题,而食品防腐剂的选择和安全性的检测与鉴定则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食品防腐剂的分类
防腐剂按作用可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两类。具有杀死微生物作用的食品添加剂称为杀菌剂,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添加剂称为抑菌剂。但是二者常因浓度高低、作用时间长短和微生物种类等不同而有时很难区分,所以多数情况下统称防腐剂。防腐剂按组分和来源可分为:有机防腐剂、无机防腐剂、生物防腐剂。有机防腐剂主要包括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丙酸及其盐类、单辛酸甘油酯、双乙酸钠及脱氢乙酸等。其中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丙酸及其盐类只能通过未解离分子及盐类转变成相应的酸后,才能起抗菌作用,因此它们在低pH值的食品里最为有效。从本质上讲,它们在pH为中性的食品里就是无效的[1~4],所以也称这一类为酸性防腐剂,是目前食品中最常用的防腐剂。无机防腐剂主要包括:亚硫酸及其盐类、亚硝酸盐类、各种来源的二氧化碳等。其中亚硝酸盐能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生长,防止肉类变质,但它又具有维持肉类颜色的作用,主要作为护色剂使用。亚硫酸盐类具有
酸性防腐剂的特性,但主要作为漂白剂来使用。生物防腐剂主要指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以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甲壳质和鱼精蛋白为代表。
2、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
具有杀菌作用的杀菌剂和仅具抑菌作用的抑菌剂。杀菌或抑菌,并无绝对界限,常常不易区分。同一物质,浓度高时可杀菌,而浓度低时只能抑菌,作用时间长可杀菌,作用间短则只能抑菌。另外,由于各种微生物性质的不同,同一物质对一种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而对另一种微生物可能仅有抑菌作用。一般认为,食品防腐剂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影响细胞亚结构而实现的,这些亚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与代谢有关的酶、蛋白质合成系统及遗传物质。由于每个亚结构对菌体而言都是必须的,因此食品防腐剂只要作用于其中的一个亚结构便能达到杀菌或抑菌的目的。
3、食品防腐剂的应用前景
食品工业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主要是由于食品工业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卫生、可口、方便有营养的食品,人们一般都认为食品的色香味是食品商品性的基础,但是如果食品没有一定的保藏期,它就不能发展为一种大规模的工业。要使食品有一定的保藏期,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来防止微生物的感染和繁殖。工业实践表明,采用防腐剂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最经济、最有效和最简捷的办法之一。化学合成防腐剂均有一定的毒性,这是困扰人们的重大问题,因此提高化学合成防腐剂的安全性,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人们一方面致力于改进工艺,尽量减少防腐剂的用量;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应用一些无毒无害或者低毒的防腐剂,如山梨酸、生物防腐剂或复配型防腐剂等。据报道,为了解决合成防腐剂的安全性问题,有人研究了一种人体不能吸收的高分子型防腐剂,这为防腐剂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对食品在品种、品质和数量上更高的要求,除加速开发安全、高效、经济的新型化学合成食品防腐剂外,更应充分利用天然食品防腐剂。天然食品防腐剂一方面在安全卫生性上比较有保证,另一方面还能更好地接近并符合消费者的需要。据一些科学家的预测,从动植物体或其代谢物中直接提取食品防腐剂将成为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
二、食品防腐剂的应用
对于我国乃至全世界而言,没有食品防腐剂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以目前我国年使用10万吨化学合成防腐剂,平均按1‰添加剂量计算,每年可使1亿吨食品不腐败变质。平均每吨食品按3000元计算,直接经济价值达3000亿元!可见,目前食品工业是离不开食品防腐剂的,发达国家也不例外。美国允许使用的防腐剂约为50种,日本约为40种,我国允许使用的为32种。当前我国使用的防腐剂以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双乙酸钠、脱氢乙酸钠、乳酸链球菌素、丙酸钙、尼泊金酯类为主。资料显示,我国果蔬产后损失约为30%。粮食产后损失约为10%。挽回这些损失的手段之一就是应用防腐剂,而且蔬菜、水果、粮食、肉类的总产量中约有10%作为加工食品的原料制成各种加工食品。这些加工食品为延长贮存期,提高产品质量更需要防腐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首先要确定对受试动物不显示任何中毒作用的最大剂量,称为最大无作用剂量(MNL)。然后将此量缩小100倍,定为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最后再参照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定出某种食品防腐剂可以添加到哪些食品中和允许添加的最大剂量,制定出的标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问题今天没认识,过一段时间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就要重新评价,有关标准就要依照新的标准进行修订,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每一种防腐剂必须安全、有效。这些防腐
剂必须符合合理使用对人体无害、不影响消化道菌群、在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不影响药物抗菌素的使用、食品热处理时不产生有害成分等要求。
三、食品防腐剂的危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型食品安全问题多数都是因为食品腐烂变质而引发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因为没有按规定添加防腐剂。如人们喜欢的袋包装熟食类食品,如无防腐剂,即使保存在0-4℃的环境中,细菌的个数第一天为1200~2100个/克,到第五天就可高达5.7~11万个/克了,而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产品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8万个/克,而不使用防腐剂的肉制品繁殖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毒性比剧毒物氰化钾还要强10000倍。因此有些食品为了保证其营养而又要有一定的货架期,就必须添加适量的防腐剂。按照国家标准来使用防腐剂是对食品安全的一种保证,防腐剂多数都会由人体消化,如山梨酸本身就是一种脂肪酸,人体可以完全分解吸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事实上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防腐剂的使用剂量超标,如亚硝酸盐的最大使用量是肉制品不得超过0.03克/千克,而超标使用则会在人体内转变成强制癌性的亚硝胺。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追逐利润而过量使用防腐剂,这是造成人们对防腐剂有戒备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选购食品、饮料时,尽可能购买有信誉、质量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使用防腐剂时更慎重、稳妥,标注也往往更真实。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正是如此,才能推动食品工业的繁荣。
四、不含防腐剂安全吗?
食品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如果不添加防腐剂,食品会在短期内出现腐烂变质,这样的食品相信对人类来说更不安全。同时,据有关人员介绍,目前市面上很多标有“不含防腐剂”字样的食品还是含有一定量的防腐剂的。我国对防腐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明确防腐剂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合理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不影响消化道菌群,在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不影响药物抗菌素的使用,对食品热处理时不产生有害成分。合理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对健康没有什么影响,消费者不要刻意追捧不含防腐剂的产品。当然,食品防腐剂超标准使用或者使用不当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些防腐剂含有微量毒素,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以目前广泛使用的食品防腐剂苯甲酸为例,苯甲酸及其钠盐有积蓄中毒现象的报道,欧共体儿童保护集团认为它不宜用于儿童食品中,日本也对它的使用作出了严格限制。但由于苯甲酸及其钠盐作为防腐剂价格低廉,目前仍被国内食品业广泛使用。而山梨酸及其盐类抗菌力强,毒性比苯甲酸小,可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并被转化而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已越来越受到欢迎。从今后防腐剂的发展趋势看,天然防腐剂将成为发展主角。
五、结语
总之,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对身体健康寄予更高的期望值,对食品的安全标准要求越来越高。食品防腐剂作为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剂之一,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完全肯定,其安全标准也将越来越高。我国理想的天然食品防腐剂的诞生与大规模的应用,必将为提高食品安全标准,使我国在世界上率先禁止化学合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