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论据素材
导航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20-12

【篇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拼音及翻译整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shuǐdiàogētóumíngyuèjǐshíyǒu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míngyuèjǐsūsh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ùzhītiānshànggōngquèjīnxīshìhéniánshíyǒubǎjiǔwènqīngtiān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zhuǎnzhūgéqǐwǔnòngqīngyǐnghésìzàirénjiānwǒyùchéngfēngguīqùyòukǒngqiónglóuyùyǔgāochùbùshènghán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ùyīngyǒuhènhéshìchángxiàngbiéshíyuándīqǐhùzhàowúmián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ànyuànrénchángjiǔqiānlǐgòngchánjuānrényǒubēihuānlíhéyuèyǒuyīnqíngyuánquēcǐshìgǔnánquán

一、原文译文

二、词句解释

【篇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拼音版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shuǐdiàogētóusūshì

•水调歌头苏轼

bǐngchénzhōngqiū,huānyǐndádàn,dàzuì,zuòcǐpiān,jiānhuáizǐyóu。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míngyuèjǐshíyǒu,bǎjiǔwènqīngtiān。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ùzhītiānshànggōngquè,jīnxīshìhénián?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wǒyùchéngfēngguīqù,yòukǒngqiónglóuyùy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gāochùbùshènghán。

高处不胜寒。

qǐwǔnòngqīngyǐng,hésìzàirénjiān!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zhuǎnzhūgé,dīqǐhù,zhàowúmián。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ùyīngyǒuhèn,héshìchángxiàngbiéshíyuán?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rényǒubēihuānlíhé,yuèyǒuyīnqíngyuánqu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ǐshìgǔnánquán。

此事古难全。

dànyuànrénchángjiǔ,qiānlǐgòngchánjuān。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子由:苏轼弟弟苏辙的字。

2.把酒:端起酒杯。

3.宫阙:宫殿。

4.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5.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6.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7.不胜:经受不住。

8.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9.何似:哪里比得上。

10.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11.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12.照无眠: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13.何事:为什么。

14.向是在的意思。

15.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

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篇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一首()A.豪放词B.风雅词C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四】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及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写月抒怀的诗句,你能举出两例吗?

答:

4.本词上阕写______,下阕写______,其实是__________。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答:

(以下是2006年新疆乌鲁木齐中考题)

6.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以下是08年来宾中考题)

7.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阕感情缠绵悱恻,下阕则__________。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答案:

1.转朱阁,低绮户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略

4。问天问月问人生

5.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6.A

7.乐观旷达

8.以行云流水的语言和美妙的境界结束全词(语言分析)。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内容分析)

【篇五】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翻译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

②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③把酒:端起酒杯。

④天上宫阙:指月中宫阙: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⑤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⑥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⑦琼楼玉宇: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宇,指月中宫殿。⑧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⑨不胜:不堪承受

⑩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⑾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⑿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

⑩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⑾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

⒀共:共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

⒁婵娟:美丽的月光。这里指明月。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又恐怕来到玉石

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2、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爱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赏析

对这首词我也不想再介绍,堪称是宋词中经典中的经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篇章。全词无论文采,思想和哲理等都堪称完美。更重要的是这首词的知名度绝对在这10首词中名列第一,人们也许不会背其它词中的句子,但对于这首词中的名句就一点就通,可见其耳熟能详程度高到了什么程度

中心思想: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零七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

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的。“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内容,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真可谓“奇逸之笔”。“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词

【篇六】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注释

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不应该有遗憾,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成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长长久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题思想

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伏。“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朗诵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可以互相参看。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