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话题作文范文
导航

云南哈尼族乳

2020-12

第一篇云南哈尼族乳
《2016家乡美三分钟演讲稿》

家乡美三分钟演讲稿

辽阳市位于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中部,是一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沈阳经济区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顺畅、便捷,是一座现代化生态型新兴工业城市。

辽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漫长的岁月为这里留下无数印记。白塔、东京城、百寿屏、汉魏帝画、曹雪芹纪念馆,古老的辽阳就像一本厚重的书,包容的胸襟、深厚的底蕴令人爱不释手。

今天的辽阳更像一颗苍天的大树,汲取着数千年历史的养分,博发着新世纪无穷的生机。辽阳水资源丰富,汤河水库位于辽阳东南35公里的安平乡境内,距汤河河口15公里,建在白石山与墩台山脚下,总面积60.5平方公里。著名的太子河流经辽阳,太子河古称衍水、大梁河、梁水,燕太子丹逃亡于此,故名太子河。是辽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辽阳矿产储备丰富,铁、煤,石灰石、硅石居于全省第一,对辽阳工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古一今的辽阳,散发着独特魅力。吸引众多旅游者的到来。千年广佑寺,世界最大的室内释迦摩尼像吸引着无数朝圣者顶礼膜拜。五星级宾馆的温泉令旅游者心旷神怡。冬日,在弓长岭滑雪场的专业雪道上,真正的体现了速度与激-情,此乃人生一大快事!然而,这就是我的家乡既美丽又有魅力的古城——辽阳!

家乡美三分钟演讲稿[“大理是一个人的一生不能不去的好地方!”。

是的,这是因为,这里有山,有水,风光非常秀丽。游山,是翠绿如画的苍山,玩水,那是蔚蓝如镜的洱海。仰望苍山,19峰高耸入云,雄伟壮观,俯视洱海,十八溪流入洱海,灵动清澈,还滋润甘甜!

山上,有四季不化的皑皑白雪,海里,有明月映衬下波光粼粼的洱海月;还有上关的花,下关的风。这苍山的雪.洱海的月,上关的花,下关的风.构成了如诗如画的美景。

白族服装也是很有特色的,“苍山绿,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这正是婀娜多姿、飘然若舞的大理白族服饰。妇女头上戴的头饰,象征着大理的“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真是巧夺天工,更是艺术结晶,也恰是大理风光的真实写照。

每个景点,还都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那更是让人神往。我爱我的家乡,她有着这么迷人的风光,有着这么美丽动人的故事,会让所有到这里来的人啊,一定会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家乡美三分钟演讲稿[谜一样的景物,谜一样的土地,处处闪耀着自然之光。

你看,那挺拔高耸的椰树、纵横交错的林荫道,黛林翠竹,凤尾摇拽,热情好客的傣家姑娘,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敲锣打鼓喜迎四方宾客。大-片的原始森林、橡胶林、还有菠萝地、茶山,构成了一幅幅绿海绿浪的画面,绿涛滚滚,涌入心房。

你听,世世代代生活着的傣族、彝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十三个民族,用他们独有的歌声唱响对家乡的热爱。勐巴拉娜西精英荟萃,向世人展示各民族的风采;“东方狂欢节”上龙舟比赛的呐喊声、赶摆的吆喝声、泼水的祝福声,把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唱响了一曲曲和平的欢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被喻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用它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善良而纯朴的版纳儿女。

2016年5月4日上午,景洪市民政局救灾办走进一位身材瘦小,衣着破旧的中年妇女。办公室负责人以2

为她是来申请困难救助的,正要开口询问,不曾想她却从口袋中掏出一大把百元大钞,说要为抗旱救灾再捐款。旁边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记起这名妇女叫纪德梅,不久前她刚向旱灾地区捐款献爱心300元。

纪德梅是勐腊县勐捧人,在景洪城区以擦鞋为生,没有固定的收入,曾经还出现因为生活困难得到过民政部门的救助。就是这样一位生活拮据的擦鞋女竟主动为灾区人民捐出可能是她全部积蓄的2000元整。当被感动了的救灾办工作人员拿出相机想为这感人的一幕留影时,纪德梅一转身说“我不照相,我不照相”,丢下1700元钱,拔腿就跑。有人说她是因为害羞而跑了,但是我更相信她是出于做好事而不图名利的想法而跑,让我们把她的名字念成“记得美”吧,记着她是如此的善良和美丽。在我的家乡,类似于这样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仗义不留名,施恩不图报的感人事例比比皆是,家乡人民感动你们的无疆大爱!

捧一把泥土,泥土中蕴含着傣家小卜哨的质朴与纯洁;饮一口清泉,清泉中流露出傣家小伙的诚信与善良;撷一朵鲜花,鲜花中散发着版纳人民的友好与热情。在西双版纳这片热土上,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真挚,感受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热带雨林的古树在诉说着昨天的故事,傣家竹楼的少女在编织着美好的未来。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将牵动着我,让我永远都不能忘怀。

有一个传说,

这里是佛来过的地方,

这里的人们,

勤劳勇敢意志坚强爱家乡,

能歌善舞和-谐安邦保边疆,

吉祥幸福万年长,

古老的土地扬名天下四方,

这就是西双版纳,我美丽可爱的家乡。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云南哈尼族乳
《中国这个民族的姑娘最性感可让男子任意抚摸双乳》

中国这个民族的姑娘最性感可让男子任意抚摸双乳

云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风花雪月的大理古城,有与世隔绝的丽江古城,还有神奇的香格里拉,不过云南除了有美丽的自然风景之外,更让游客惊讶的是它独特的少数民族风俗。

云南境内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而今天要讲的这个民族就是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县的

哈尼族奕车人。

奕车人是哈尼族里面最古老的一支,而关于奕车人女性的服饰才是最令游客惊讶的地方。奕车女人不分年龄老幼,都会穿一种超短裤,这种裤子会让奕车女性的大腿完全

展露,而大腿和胸部是奕车女人最自豪的地方。云南哈尼族乳

有不少游客可能听过一句话:“已婚的左乳是属于丈夫的,右乳是属于全世界的”,这云南哈尼族乳

句话其实说的就是奕车人的姑娘节。

据说在姑娘节的这一天,所有的奕车人都要去上山狂欢,而只要女方没有明确反对,

男子都可以随意抚摸女性的胸部,有时候还可以一直摸着上山。

在奕车人节日中,甚至有的会用“摸乳”来作为打招呼的一种方式,未婚的姑娘双乳可以任由男子抚摸,不过对于已婚的姑娘来说,她的左乳是属于丈夫的,只有右乳才会属于全世界。

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这种场面了,不过在一些老一辈的奕车女性身上,仍然还保留有这样的习俗,而这片土地上孕育出这样质朴、性感的奕车姑娘,也让她们整个民族都变得魅力四射。

本文作者:楚爱旅行

第三篇云南哈尼族乳
《云南少数民族哈尼族》

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作为一名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实习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因此,为了自己能够做出完美的设计作品,我们远赴云南进行了民俗采风课程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

1.设计元素调研

4月14日-4月23日,我对云南地进行哈尼民族调研。我在观察的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认识并了解了更多的设计元素以及它们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与文化底蕴,使我对少数民族服装有了一些了解,对我的形象设计有了更好的想法。

2.大理地调研

2016年4月14日到4月15日我们在大理地采风

在大理我们又受到了金花的热情接待。云南的白族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在白族,女子被成为“金花”,男子被称为“阿鹏哥”,刺绣是白族人的专长,所以金花们的袖口裤脚都有精巧的刺绣图案.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以前被称为南昭国,是云南历史最为丰富的地方,它有驰名中外的风花雪月。分别为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这些景物都很好地在头饰上表现出来。然后我们去了著名的洱海,我们登上了一艘颇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游船,准备船游洱海。游船慢慢开动了,向湖中心驶去。极目远眺,远处的群山在云雾的包裹下若隐若现,仿佛一位位身穿白纱的少女在借洱海作镜子梳妆打扮。崇圣寺是佛教圣地,云南的少数民族大都供奉佛教,所以修建得非常雄伟,最高的大雄宝殿就座落在半山腰,大殿后面的山上云雾缭绕,山顶后面也许由于气流的原因,大片大片的云不停的涌现,但不会往高处涌,也不会退下来,一直在山顶上徘徊,光阳偶尔从云的缝隙中穿透,整个崇圣寺就会披上万缕金光,这时的佛教圣地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3.腾冲地调研

2016年4月16日到4月18日我们在腾冲地采风腾冲,这座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历经沧桑,积淀了丰实深厚的历史文化。腾冲热海景区到

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世界上有温泉的地方很多,但像腾冲热海这样面积之广、泉眼之多、疗效之好,实属罕见。热海中最典型的是“大滚锅”,它的直径3米多,水深1.5米,水温达97℃,昼夜翻滚沸腾,四季热气蒸腾。珍珠、姊妹、怀胎、鼓鸣、蛤蟆、华裙均是热海著名的温泉群。

4.瑞丽、丽江地调研

2016年4月19日到4月23日我们在瑞丽、丽江地采风。休息片刻,我们品尝了独特的三道茶。那白族人用来迎宾接客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更令人过嘴难忘。

在平和的丽江古城中,人们更喜欢的是慵懒地闲居在古城的民居里,沉浸在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的熏陶中。游览了著名的丽江古城,也对纳西族有了一些了解。丽江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在丽江,女的叫“胖金妹”,男的叫“胖金哥”.那里的人都是以胖为美、以黑为贵,而且是纯粹的女性社会,男人只用会琴、棋、书、画、吃、烟、酒、茶,其它事情都由女的来做,是很清闲的,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女人说了算,真是名副其实的“女人的天下,男人的天堂”。

三、实习总结

云南省哈尼族人口163万(2010年年),位居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第二。哈尼族服饰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有100多种不同的款式。适应于梯田农耕劳动,具有共同的刺绣图案、装饰物品和审美色彩,这是哈尼族服饰的基本特征。哈尼族以黑色为美、为庄重、为圣洁,将黑色视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所以,黑色是哈尼族服饰的主色调。哈尼族服饰上的装饰物品和刺绣图案,实质上都是自己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对祖先英雄业绩的缅怀和记述。

哈尼族服饰图案的制作工艺多种多样,有绣饰、贴布、拼接、挑花、钉花边等。绣饰工艺在多种制作手法中最具艺术特征,主要包括挑绣、刺绣、堆绣、锁边等。在哈尼族服饰图案中,挑绣和刺绣运用比较普遍。大多数几何图案都是运用不同的彩色丝线挑绣,并按照一定的秩序整齐排列,用小图案拼接成大图案,或者用大图案套着不同颜色大小图案,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立体感受。贴布工艺是哈尼族普遍运用的图案制作手法,一般用于哈尼族男童的帽子或者妇女用的挎包图案,通过缝制把一个个几何图案和服饰拼接起来,不但能起到加固和装饰的作用,还可以增强人的视觉享受。

哈尼族服饰图案基本造型主要以抽象的几何图形和具体的自然图案构成,以反

映哈尼族人民独特梯田生活的自然形象,并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工艺创作手法,使自然形象简化为适合制作的抽象形象。哈尼族的服饰纹样不像其它少数民族一样丰富多彩,他们喜欢把变化多端的几何图形有秩序的排列,构成节奏鲜明又富有美感的的简单纹样。

这次云南的采风,懂得了各民族的服饰风格,感受了各个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了解了他们的文化。我们也应该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把那些富有特色的东西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中。

第四篇云南哈尼族乳
《《其多列》是一首云南哈尼族民歌,歌曲轻快、活泼》

课题:《其多列》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及工作单位:陈院小学蒋明敏

教材分析:

《其多列》是一首云南哈尼族民歌,歌曲轻快、活泼。旋律多为级进,节奏变化不大,简单上口,便于演唱。歌中通过对哈尼族儿童“上山拣竹叶”,“砍竹筒”,“背上彩色书包去上学”等劳动、学习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儿童们像自由自在的小鸟生长在祖国怀抱中的愉快心情。

学情分析

本版有学生45名,女生16人,男生29人,大部分同学对音乐兴趣浓厚,乐感也很强,对学习音乐又很强的欲望。

教学目标:

(一)能注意集中的聆听《快乐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二)能够整齐的演唱《其多列》、《跳绳》、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和乐曲进行节拍、初步做到均匀、正确。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集中的聆听《快乐的一天》,学习用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能整齐的演唱《其多列》,《跳绳》

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云南哈尼族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拉勾勾》

三,感知音的长短,创编

小朋友成了好朋友,并拉了勾勾。课后小朋友做些什么游戏?学生自由发言。你会边拍手边说吗?

跟老师说:我去做游戏

我去踢足球

老师与学生对问:老师:你去做什么?

我去做游戏

创编:老师分别问学生,让学生按以上节奏创编。

出示请小朋友说说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走

请小朋友边拍手边说“走”

要求:读“走”时要稳,不能说成“走哦”

出示:云南哈尼族乳

方法:出示一条拍一条

指名拍

分组拍

变换位置拍

接龙传递

游戏:请小朋友上来,教师排节奏对形,让学生拍。要求:等距离、并讲名方法,

方法:教师排,学生拍。

请一个学生排,排后再拍

教师拍节奏,让学生排,并拍。带其它学生一起拍。

教师弹奏《其多列》旋律,学生拍打节奏。

第二教时

学唱歌曲《其多列》

表演《其多列》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拍手

二,复习歌曲《拉勾勾》

指名学生唱

同座边唱边表演

二,新歌教学:

1,复习走

跑跑

要求:边拍手边读“走”时,不能读成“走哦”

边拍手边读“跑跑”时,不能太疲软

2,《其多列》节奏,请同学排一遍

教师弹奏《其多列》旋律,学生拍打节奏

3,故事导入:

4,跟老师边拍手边读歌词第一段

5,学唱第一段

采用模唱

教师用肢体语言提示:让学生理解歌词

采用师生接唱

6,连唱

7,跟教师按节奏朗读第二段歌词2~3遍

逐句模唱歌词

接唱

连唱第二段歌词

8,跟教师按节奏朗读第三段歌词:出示图片

学唱第三段歌词

逐句模唱

教师用肢体语言提示,让学生理解歌词

接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唱第三段歌词,让学生自己编动作

三段歌词连起来

放录音,学生跟唱

启发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去学校路上的愉快心情。(学生简短讨论那学生唱歌时就要带着愉快的心情,歌声才优美动听。

连唱(可采用第一段女同学唱,第二段男同学唱,第三段一起唱)边唱边表演

教师提示几个动作,让学生自由组合(或请学生自由发表,采纳其中好的动作,看学生实际情况,不行,就跟着老师跳。进行组合)

放音乐,边唱边表演

(比赛)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学生唱(边打节奏边唱)

选出“小小舞蹈家

随记:《其多列》这首歌一共有三段歌词,较长。如何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学得快。我采用三段歌词用不同得方法教学:第一段用肢体语言做动作,第二段看图片记歌词。第三段让学生字编动作唱,学生学习兴趣高,乐此不疲。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拍手

二,复习《拉勾勾》

三,新歌教学: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走

跑跑

三,故事导入:

四,跟教师按节奏朗读第二段歌词2~3遍

歌词

五,选出“小小舞蹈家

预设学生行为:

1、跟老师边拍手边读歌词第一段

2、学唱第一段

采用模唱

3、跟教师按节奏朗读第二段歌词2~3遍

逐句模唱歌词

接唱

连唱第二段歌词

4、三段歌词连起来

放录音,学生跟唱

设计意图:

教师用肢体语言提示,让学生理解歌词启发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去学校路上的愉快心情。(学生简短讨论)那学生唱歌时就要带着愉快的心情,歌声才优美动听。

板书设计

《其多列》

1=F2/4哈尼族民歌

欢快的

(歌词图片)(节奏卡片)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

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老师指正。

教学反思:

《其多列》是云南哈尼族的一首儿歌,曲调欢快活泼。让每个孩子都有扮演的机会。音乐游戏中无论是有主题游戏还是无主题游戏,都有扮演角色的问题,

第五篇云南哈尼族乳
《哈尼族民俗风情》

哈尼族民俗风情

1.源流与分布

哈尼族在我国为云南特有民族,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哈尼族共有人口142.49万人,绝大部分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的山岳地带,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占绝大多数,思茅地区、玉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也有分布,墨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勐海县、景洪市、勐腊、新平等哀牢山境内的县份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此外国外有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

哈尼族历史悠久,早期与彝族、纳西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隋唐时代,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同被称为“乌蛮”,“和蛮”即专指哈尼族这一群体,当时已聚居于哀牢山与蒙乐山一带。唐到清代的一千三百余年中,“和泥”成为哈尼族先民最普遍的历史名称。

哈尼族有“卡多(卡惰)”、“窝尼”、“碧约(毕约)”、“白宏”、“叶车(奕车)”、“糯比”、“布孔”等自称和他称20多种,从《尚书》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代到现代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哈尼族始终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名称——“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多数人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哈尼”作为统一名称。

哈尼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彝语、傈僳语、拉祜语、纳西语比较接近,分为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方言之间差别比较大,包括十余种土语,不能互相通话。过去哈尼族一直没有文字,直到1957年才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2.民居民俗

哈尼族山寨一般建在朝阳、开阔、凉爽并有泉水的山梁或半山腰,往往依山势而建,每寨少则几户人家,多则几百户。村寨周围有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

云南红河大羊街乡哈尼村落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选美中国”特辑列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古村落之一,是哈尼支系人的主要聚居地,被称为“叶车(奕车)之乡”。

哈尼族的住房风格较多地反映出农耕生活的特点,从建筑形式来看,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千脚落地的干栏房、土司政权的衙署建筑、一正二厢三合院瓦房等几种类型。蘑菇房:主要流行于滇南红河、元阳等地的哈尼族地区,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样式。“蘑菇房”结构特别,具有良好的保温散热性能——冬暖夏凉,其设计与建筑融入了哈尼先人的勤劳与智慧,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

哈尼“蘑菇房”因其特别的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保温散热性能——冬暖夏凉。哈尼族有“谁不会盖‘蘑菇房’谁就不是真正的哈尼”之说,显然他们视“蘑菇房”为一种骄傲。蘑菇房的屋顶为四个斜坡面,内部分三层:底层用来关马圈牛,堆放谷船、犁耙等农具;二(三)层至屋顶的空间称“封火楼”。封火楼通常以木板间隔,用以贮藏粮食、瓜豆,供适龄儿女谈情说爱和住宿;中间楼板层是“蘑菇房”的主体部位,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做饭、休息、会客均在此层,正中央是长年烟火不断的长方形火塘。

干栏房:分布在西双版纳州的哈尼族支系爱尼人多居于高山深谷间,山寨远处有青山绿水衬托,近处有排列整齐的橡胶树林相伴,村里果木葱笼,禽畜兴旺。爱尼人像傣族一样居住“干栏”式的高脚竹楼,有“拥熬”和“拥戈”两种结构。“拥熬”是一种地棚式的简易建筑物,依坡而建,房屋比较低矮。“拥戈”是一种“干栏”式楼房,外观模样与傣家竹楼非常相似,底层用于圈养牲畜,堆放柴木及杂物,上层则被分为男性成员的居室“波罗坡”和女性成员的住室兼作厨房的“拥玛坡”两部分。另外还在“拥玛坡”附近建有几间子房“拥扎”供成年儿子居住,家中有几个成年儿子,就建有几间子房,合称为子母房。

3.服饰民俗

黑色是哈尼族服饰的主色调,哈尼族崇尚黑色,将黑色视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适应于梯田农耕劳动、具有共同的刺绣图案、装饰物品和审美色彩是哈尼族服饰的基本特征。

哈尼族男子服装、服饰和头饰比较单纯,朴素大方,各地款式基本一致,大多为紧身短衣、宽松长裤和黑布包头。上衣主要有无领斜襟右衽和短领对襟衣两种类型,沿衣襟镶两行大银片和银币,两侧配以几何纹布。

哈尼族妇女的头饰、服装和服饰多样复杂,各具特色,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服饰文化圈,大致可分为长衣长裤类、长衣长裙类、短衣短裤类、短衣短裙类和短衣长裤类几种类型。

短衣短裤类:红河元阳等地的奕车妇女头戴白布缝制的尖顶软帽,后面一截燕尾边沿绣有精美的花纹。上身穿靛青色对开式短袖土布衣,无领无扣,由宽宽的五色腰带扎腰。下身穿被称作“拉八”的黑色短裤,裤脚口打上适当的褶纹,大腿以下全部裸露着。这种古朴奇特的装束来源于历史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奕车人由昆明附近南迁时,被强族围困,为求生存,他们将男子用锅灰抹黑面部,女子则改穿短衣裤,分多路出击,突围终于成功,最后迁入今滇南各地定居。为了纪念这次突围,奕车妇女便将那时的穿着沿袭下来了。现在奕车妇女已改穿长裤,传统服装只在婚嫁活动、节日期间偶尔穿着了。

西双版纳哈尼族的服装,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儿童、青年、老年(壮年)各不相同,民间有“服饰三变”的说法。男童戴圆帽,穿黑衣,一般不加饰品,女童戴圆帽,多用银泡、彩穗作饰,饰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年满15岁以后,男女均要改变头饰、服饰,在衣服、帽子上饰以众多的饰品;结婚生育以后,便逐渐减去鲜艳饰物;至45岁以后,男女要去掉饰品,穿一身朴素的黑衣蓝裙,显得素雅、庄重。

西双版纳及澜沧江一带的妇女,上穿挑花短衣,下穿及膝的折叠短裙,裹护腿,胸前挂成串的银饰,头戴镶有小银泡的圆帽,头饰繁富。未婚时裙子系得高,紧接上衣,已婚则系得低些。墨江、元江、江城一带的妇女,有的穿长桶裙或皱折长裙,有的穿稍过膝盖的长裤,系绣花腰带和围腰。妇女一般喜欢带耳环和耳

坠,不少地区还带银制项圈和大手镯。妇女是否已经结婚在服饰上有明显的区别,有的以单、双辫区分,有的以垂辫和盘辫区分,有的以围腰和腰带的花色区分等等。

4.饮食民俗

哈尼族以大米和玉米、荞麦等为主食,逢年过节吃糯米饭和粑粑,喜欢吃生蒸饭,常做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喜欢吃酸、辣食品,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烹制肉类及各种风味菜肴。富有特色的风味饮食有哈尼豆豉、辣白旺、凉拌柴花、炸竹虫、灰焐干巴、五香芭蕉花、竹筒鸡、竹筒烧肉、芭蕉花炒狗肉等。哈尼豆豉:红河南岸哈尼族制作的具有特殊风味的“哈尼豆豉”具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深受哈尼族的喜爱。辣白旺:白旺是哈尼族节庆、婚丧时杀牲待客中必不可少的饮食品种,用牲畜的生血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盐、辣椒和生肉制成的,色泽绿中带红,味道香甜辛辣。

焖锅酒是哈尼族招待贵客的好酒,一般由自家酿制。纯正的焖锅酒,色微黄,口感舒适,酒性适中,香醇甜美。茶在哈尼族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婚聘、祭祀、送礼等许多生活事件都离不开茶叶。版纳的哈尼族给将离去的客人送一包茶具有祝福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的含义。

每逢重要的日子,红河岸边的哈尼族都要举行盛大的“长街宴”。“长街宴”哈尼语称为“姿八多”,是轮流敬酒之意。红河元阳等地的哈尼族每逢重要的节日,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一桌自己的拿手好菜摆到街心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烹调手艺,家家户户桌连桌,摆成一条七八百米长的街心宴,这是中国最长的宴席。人们共同饮宴,共同祝福,共同娱乐,庆祝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在“十月年”、“六月年”(“苦扎扎”)、“昂玛突”、“祭龙节”和其他节庆时都会举办。

5.婚恋嫁娶

哈尼族青年男女,婚前的社交活动是自由的,他们通过公房交往、唱情歌、赠送礼物、“阿巴多”等多种方式表达爱情,选择伴侣。

赠送礼物:哈尼族奕车姑娘编织的艳丽彩带“帕阿”、卡多姑娘编织刺绣的“约花”(山茶花、蔷薇花或者百合花)、西双版纳的哈尼族青年男女赠送的鲜花都是表达爱情的信物。

“阿巴多”:是奕车人以配对就宴的方式选择恋人的一种方式。小伙子们设宴邀请姑娘们赴宴,男女依次配对入座,举杯祝酒对歌,尽兴方散。男女青年在参加宴会的人中挑选意中人,如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可相约下次会面的时间。

哈尼族在婚俗方面奉行“同姓不开亲”的原则,同一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严禁婚配,墨江等地实行姑舅表优先婚。在婚姻活动中也形成了一些禁忌,如男女双方属相碰巧为牛与虎、龙与羊、狗与虎者,因属相不合不能婚配。此外,哈尼族还有“姑娘17岁不过门,伙子19岁不成婚”的传统习俗。哈尼族支系较多,婚礼习俗丰富多彩,十分有趣,如橄榄抛击新郎、“捶新郎”、“抢新娘”等。橄榄抛击新郎:哈尼族的支系卡多人接亲时,新娘家要用新鲜的橄榄抛击新郎,意味着新郎先吃点苦头,以后的日子才会更甜蜜。

“捶新郎”:新平等地自称卡多的哈尼族,迎亲时有“捶新郎”的习俗,新娘又哭又捶,新郎则东躲西闪不还手,据说“捶新郎”的本意是考验新郎对爱情的忠诚。

6.宗教信仰

哈尼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灵魂观念构成了信仰的主要内容。人们认为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神”和“鬼”在主宰着人间的一切,因而从古至今沿袭着祭寨神、祭寨门、祭山水、祭谷娘、祭祀鬼神等习俗。哈尼族主持祭祀庆典活动者称为“莫(摩)批”,俗称“贝玛”,从本寨最早的老户中产生,父子相传。二十世纪初,基督教传入部分哈尼族地区,佛教也曾在一些地区传播过,但信教的人不多,影响不大。

祭寨神:尊崇自然是以梯田稻作农耕文化为轴心的哈尼文化的主要精神。“昂玛突”是是红河元阳等地的哈尼族以村寨为单位,集宗教、娱乐活动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