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 新华字典>靸的字典解释

靸读音为sǎ,靸sǎ(ㄙㄚˇ)⒈  〔靸鞋〕a.一种草制的拖鞋;b.鞋帮纳得很密、前面有皮脸的布鞋。⒉  方言,把布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穿(拖鞋):靸着鞋。
注音
ㄙㄚˇ
简体部首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繁体部首
革部
仓颉
TJNHE
郑码
EEMS部
四角
47547
结构
左右
电码
7251
统一码
9778
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ノフ丶

靸字读音

sǎ 靸

靸相关字典

基本字义

sǎ(ㄙㄚˇ)

⒈  〔靸鞋〕a.一种草制的拖鞋;b.鞋帮纳得很密、前面有皮脸的布鞋。

⒉  方言,把布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穿(拖鞋):靸着鞋。

统一码

靸字UNICODE编码U+9778,10进制: 38776,UTF-32: 00009778,UTF-8: E9 9D B8。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靸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革、及声

English

a child's shoes; slippers

基本词义

〈名〉

(1) 古代小儿穿的鞋子。前帮深而覆脚,无后帮。形制与之类似的拖鞋也叫“靸” [slippers]

靸,小儿履也。从革,及声。——《说文》

靸,履也。——《广雅》

靸鞮卬角褐袜巾。——《急就篇》

(2) 又如:草靸;宝靸;靸鞵(无跟鞋,拖鞋);靸拔(鞋后跟上的襻子,拔鞋时用);靸袋(箭袋)

(3) 低下的物品 [inferiorthing]

词性变化

〈动〉

把布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穿[拖鞋] [slipper]。如:靸拉(拖着鞋子)

常用词组

靸鞋   

康熙字典

靸【戌集中】【革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4画《唐韻》蘇合切《集韻》息合切《韻會》《正韻》悉合切,音趿。《說文》小兒履也。《玉篇》履也。《釋名》靸,韋履深頭者之名也。靸,襲也,以其深襲覆足也。《譚子化書序》杖靸而去。又《集韻》息入切,音。義同。《集韻》亦作鞈。

说文解字

靸【卷三】【革部】小兒履也。从革及聲。讀若沓。穌合切说文解字注(靸)小兒也。急就篇有靸。釋名曰。靸、韋履深頭者之名也。从革。及聲。穌合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