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 新华字典>笠的字典解释

笠读音为lì,笠lì(ㄌ一ˋ)⒈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斗(dǒu )笠。竹笠。草笠。⒉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笠盖。笠覆。
注音
ㄌ一ˋ
简体部首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五笔
TUF
仓颉
HYT
郑码
MSU部
四角
88108
结构
上下
电码
4567
区位
8350
统一码
7B20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丶一丶ノ一

笠字读音

lì 笠

笠相关字典

基本字义

lì(ㄌ一ˋ)

⒈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斗(dǒu )笠。竹笠。草笠。

⒉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笠盖。笠覆。

统一码

笠字UNICODE编码U+7B20,10进制: 31520,UTF-32: 00007B20,UTF-8: E7 AC A0。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笠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 large bamboo hat

    造字法

    形声:从竹、立声

    English

    bamboo hat; bamboo covering

    基本词义

    〈名〉

    (1) (形声。从竹,立声。本义:笠帽,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

    (2) 同本义,也叫“斗笠” [bamboo hat]

    笠,簦无柄也。——《说文》

    簦谓之笠。——《广雅》

    何蓑何笠。——《诗·小雅·无羊》

    台笠缁撮。——《诗·小雅·都人士》

    (3) 又如:笠子(箬笠);笠蓑(斗笠与蓑衣);笠毂(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笠檐(指笠帽周围下覆冒出的部分)

    (4) 关家禽的笼子 [bamboo cage]。如:鸡笠;鸭笠

    (5) 用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 [triangle cover]。如:笠盖;笠覆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笠

    笠【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入切,音力。《篇海》簦、笠,以竹爲之。無柄曰笠,有柄曰簦。《詩·小雅》何蓑何笠。《傳》笠所以禦暑。《左傳註》兵車無蓋,籩人執笠依轂而立,以禦寒暑,名曰笠轂。

    地名。《左傳·哀十六年》越子伐吳,吳子禦之笠澤,夾水而陳。《水經注》笠澤在吳南松江左右。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笠【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入切,音力。《篇海》簦、笠,以竹爲之。無柄曰笠,有柄曰簦。《詩·小雅》何蓑何笠。《傳》笠所以禦暑。《左傳註》兵車無蓋,籩人執笠依轂而立,以禦寒暑,名曰笠轂。又地名。《左傳·哀十六年》越子伐吳,吳子禦之笠澤,夾水而陳。《水經注》笠澤在吳南松江左右。

    说文解字

    笠【卷五】【竹部】簦無柄也。从竹立聲。力入切说文解字注(笠)簦無柄也。汪氏龍曰。笠本以御暑。亦可御雨。故良耜傳。笠所以御暑雨。無羊傳。蓑所以御雨。笠所以備暑。都人士傳。臺所以御雨。笠所以御暑。三傳相合。今都人士暑雨互譌。以南山有臺疏、文注正。从竹。立聲。力入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