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 新华字典>笓的字典解释
pí bì

笓读音为pí bì,笓pí(ㄆ一ˊ)⒈  捕虾的竹器。⒉  用竹或荆柳编织的障碍物。
注音
ㄆ一ˊ ㄅ一ˋ
简体部首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五笔
TXXB
仓颉
HPP
郑码
MRRR部
四角
88712
结构
上下
统一码
7B13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フノフ

笓字读音

pí bì 笓

笓相关字典

基本字义

pí(ㄆ一ˊ)

⒈  捕虾的竹器。

⒉  用竹或荆柳编织的障碍物。

统一码

笓字UNICODE编码U+7B13,10进制: 31507,UTF-32: 00007B13,UTF-8: E7 AC 93。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English

to comb; a fine-toothed comb

基本词义

〈名〉

同“篦”。篦子 [a double-edged fine-toothed comb]

笓,与篦同,去发垢者。——《集韵》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笓

笓【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部迷切《集韻》騈迷切,𠀤音鼙。取鰕竹器。《博雅》篝、筌謂之笓,可以約物。

《集韻》頻脂切,音琵。義同。

《集韻》《韻會》𠀤毗至切,音鼻。櫛屬,與枇同。

《集韻》薄必切,音邲。次也。《集韻》或作篦。亦作箄。

康熙字典

笓【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廣韻》部迷切《集韻》騈迷切,音鼙。取鰕竹器。《博雅》篝、筌謂之笓,可以約物。又《集韻》頻脂切,音琵。義同。又《集韻》《韻會》毗至切,音鼻。櫛屬,與枇同。又《集韻》薄必切,音邲。次也。《集韻》或作篦。亦作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