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 新华字典>曶的字典解释
hū hù

曶读音为hū hù,曶hū(ㄏㄨ)⒈  古通“忽”(a.迅速:“曶如神。”b.忽略;忽视:“时人皆曶之。”c.极微小的数量单位)。⒉  古同“旸”。⒊  古剑名。
注音
ㄏㄨ ㄏㄨˋ
简体部首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五笔
QRJF
仓颉
PHA
郑码
RYOK部
四角
27602
结构
上下
统一码
66F6
笔顺
ノフノノ丨フ一一

曶字读音

hū hù 曶

曶相关字典

基本字义

hū(ㄏㄨ)

⒈  古通“忽”(a.迅速:“曶如神。”b.忽略;忽视:“时人皆曶之。”c.极微小的数量单位)。

⒉  古同“旸”。

⒊  古剑名。

统一码

曶字UNICODE编码U+66F6,10进制: 26358,UTF-32: 000066F6,UTF-8: E6 9B B6。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基本词义

    〈形〉

    疾速 [fast]。如:曶曶(迅速);曶霍(形容迅疾)

    词性变化

    〈动〉

    轻忽 [neglect]

    用心于内,不求于外,子时人皆曶之。——《汉书》

    〈名〉

    (1) 极小的量度单位名 [a measure unit]

    夫数出于杪曶,以成毫厘,毫厘积累,以成分寸。——《后汉书》

    (2) 曶鼎。西周中期青铜器。高二尺,围四尺,深九寸,款足作牛首形 [a kind of vessel]

    (3) 笏的古字 [ancient word of 笏]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曶

    曶【辰集上】【日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韻會》昒書作曶。《前漢·司馬相如傳》曶𤕤闇昧,得耀乎光明。《註》曶𤕤,早朝也。◎按與曰部㫚字不同。㫚从曰,與忽同。此从日。《字彙》云同忽,非是。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曶【辰集上】【日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韻會》昒書作曶。《前漢·司馬相如傳》曶闇昧,得耀乎光明。《註》曶,早朝也。◎按與曰部㫚字不同。㫚从曰,與忽同。此从日。《字彙》云同忽,非是。

    说文解字

    曶【卷五】【曰部】出气詞也。从曰,象气出形。《春秋傳》曰:“鄭太子曶。”,籒文曶。一曰佩也。象形。呼骨切说文解字注(曶)出气䛐也。玉篇作?。出?者、其意也。?者、其言也。意內言外謂之䛐。此與心部忽音同義異。忽、忘也。若羽獵賦蠁曶如神、傳毅舞賦雲轉飄曶、漢樊敏碑奄曶滅形皆出气之意。倐之皃本當用此字。不當作忽忘字也。楊雄傳。於時人皆曶之。則假曶爲忽。古今人表仲忽作中曶。許云鄭大子曶。則未識名字取何義也。今則忽行而曶廢矣。从曰。?象气出形。呼骨切。十五部。俗作曶。春秋傳曰。鄭大子。始見左傳桓公十年。今字作忽。()籒文。从口。一曰佩也。象形。按六字當作一曰佩也五字。系於象气出形之下、春秋傳之上。淺人改易之。致不通耳。下得謂古笏可从口、不可从曰。亦不得謂?象笏形也。咎繇謨。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漢書在治忽作七始訓。史記作來始滑。裴駰曰。尙書滑字作曶。音忽。鄭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據此則象笏字古作。許竹部無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