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 新华字典>宄的字典解释
guǐ

宄读音为guǐ,宄guǐ(ㄍㄨㄟˇ)⒈  奸邪、作乱。《说文解字》:“宄,奸也。外为盗,内为宄。”⒉  泛指坏人、歹徒。《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
注音
ㄍㄨㄟˇ
简体部首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五笔
PVB
仓颉
JKN
郑码
WDQY部
四角
30417
结构
上下
电码
1339
区位
6919
统一码
5B84
笔顺
丶丶フノフ

宄字读音

guǐ 宄

宄相关字典

基本字义

guǐ(ㄍㄨㄟˇ)

⒈  奸邪、作乱。《说文解字》:“宄,奸也。外为盗,内为宄。”

⒉  泛指坏人、歹徒。《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

统一码

宄字UNICODE编码U+5B84,10进制: 23428,UTF-32: 00005B84,UTF-8: E5 AE 84。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宄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宀、九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guǐ

    〈动〉

    (形声。从宀( mián),九声。本义: 从内部作乱或窃夺 )同本义 [make internal disorder or usurp]

    宄,奸也。——《说文》。外为盗,内为宄。

    冠贼奸宄。——《虞书》。注:“在内曰宄。”

    宄,内盗也。——《广韵》

    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书·牧誓》

    乱在内为宄,在外为奸。御宄以德,御奸以刑。——《国语·晋语六》

    词性变化

    guǐ

    〈名〉

    作乱或盗窃的人 [a thief;a treacherous fellow]

    奸宄不得萌动而破灭。——《汉书·辛庆忌传》

    毁则者为贼,掩贼者为藏,窃宝者为宄,用宄之财者为奸。——《国语》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宄

    宄【寅集上】【宀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𡧫𡧌𠬚《唐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𠀤音軌。《說文》姦也。《周禮·秋官·司𠛬註》由內爲姦,起外爲宄。《書·舜典》𡨥賊姦宄,又通軌。《史記》:𡨥賊姦宄。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宄【寅集上】【宀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古文〕《唐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音軌。《說文》姦也。《周禮·秋官·司註》由內爲姦,起外爲宄。《書·舜典》賊姦宄,又通軌。《史記》:賊姦宄。

    说文解字

    宄【卷七】【宀部】姦也。外爲盜,内爲宄。从宀九聲,讀若軌。,古文宄。,亦古文宄。居洧切〖注〗,古文。说文解字注(宄)姦也。姦宄者、通偁。內外者、析言之也。外爲盜。內爲宄。凡盜起外爲姦。中出爲宄。成十七年左傳曰。亂在外爲姦。在內爲宄。外傳晉語亦云。亂在內爲宄。在外爲姦。魯語。竊寶者爲宄。用宄之財者爲姦。亦謂莒太子僕竊莒寶爲內。魯藏姦爲外。三傳無異也。惟亂在內、故字从宀。鄭注尙書云。由內爲姦。起外爲軌。或後人轉寫誤也。宄經史亦假軌爲之。从宀。九聲。讀若軌。居洧切。古音九在三部。()古文宄。()亦古文宄。